微聊偶遇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寒露刚过。一个阴晴多变的、冷热难调的日子。一个僻远的小城市。一幢小区住宿楼里。一天中午。
  午休醒来,我无聊至极,翻看着微信,把群里的一个人存储在了通讯录中。于是,在微信里,我遇到了一个曾经的她——梅。
  她显然有些激动:“我认识你,洁同学,我也是老牛的学生。我们在歌城见过。”
  哦,我想起来了。当时,老牛还说介绍我们认识来着。原来我们是校友,我恍然大悟。一个很年轻,在歌厅“喝”得飘逸如鸟飞鱼跃的她浮现在眼前。她,给我的印象洋洋洒洒。这个人,也是极有意思的。
  二
  这日,天气很好。我们开始聊起天来。我问她:“现在还单着吗?”她说,“刚耍了个。”梅师姐直言不讳。她今年40岁,我们都属龙,我小她整整两轮。她找的那个也属龙,是老师,在乡下小学教书。她说,自己不知道这是“爱”还是“同情”。他老婆死了,他去年又出了车祸,锁骨骨折,髋关节骨折;现在又股骨头坏死。她刚陪他去成都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回来。“他的两个孩子还年幼,都需要照管啊!”我于是钦佩她了。
  三
  第二天一大早。天气还可以,晨曦微露,太阳暖照。我们聊起同样的话题。我问:“你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吗?”她说:“认识他,看着太惨,想尽力而为帮帮他。”我问:“你到底图啥?”“他呀,没啥值得我图的。我们就是‘一对拐杖’,搭一起才能走路!”
  从交谈中,能体会出她的难处。但是,她似乎很坚定。
  她继续说着:“朋友都说我傻。我只是想,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别人。”我应和着:“社会现实,人也现实,做好自己吧。”梅师姐有些淡然,“是。我觉得锦上添花,别人不一定能记得你;雪中送炭,却能让人终生难忘。”没有大话,不是说教,却震撼人心。顿时,我汗颜、赞叹。梅师姐,我太爱你了!你太超拔了!
  我们越聊越投机。谈话中,我虽然会调侃她,但我十分赞同她的观点,她真真切切、實在真诚的言和真金不换的行。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平凡而纯粹的人。我不想唱赞歌,却又不得不为她点赞。相比较之下,我和芸芸众生就显得逊色渺小多了。在当今充溢着铜臭味的现实生活里,这是不是一方净土,沃土?平凡而伟大。
  四
  后来,梅师姐和他还是分了。
  “我们准备分手了。”梅师姐说,“分开以后,我还是会照顾他的。”梅师姐平静下来,“他现在基本恢复了,我也可以安心了。以后,我们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她一再强调:“我个性太强,他一直迁就我,他累我也累,分开大家轻松一点。”梅师姐在寻找自己的“幸福”,也将一如既往地照料他,他们是真正的“生活伴侣”。
  五
  一日,梅师姐说去办分手相关事宜。我,惶惶然。她,毕竟是个凡人。我们,没有丁点儿理由责怪于她。
  这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季节。秋日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即临。寒意四起。秋风凉飕飕。秋,做着最后的挣扎和抗争。
  天空中,乌云密布,阴晴不定。一时,太阳出来猛照;一会儿,乌云又遮住了天空。看样子,又要下雨了。
  在这样的天气里,几只鸟儿展翅奋飞着,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冬天,就将来临。人们,会怎么渡过这寒冷的冬呢?我想:他们还是会照常地过,人,还是得活下去吧!
  远处,一片茫茫然的大海。
  点评
  本文写作者与一位年长学姐的微聊,通过微聊叙写这位师姐的人生。通过景物映衬叙写,彰显着人性的善良及感悟,选材新颖,内容深刻,写作功底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读来给人深深的厚重感,充满生活底蕴。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嘉陵校区高二30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马德均】
其他文献
【文题在线】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思路点拨】  材料中,“车来车往”两次作为陈述主语支配了四个动宾短语,這里车来车往既可指日常车流来去,也可以虚写与车相关的
期刊
师: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其中“凤头”是对文章亮眼的开头做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的确,作文要引人入胜,一个好开头非常重要。  生:怎样才能有一个好开头呢?  师:开头方法有很多,但最引人入胜的要属“设置悬念法”。  生:具体怎么操作呢?  师: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倒叙法,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的
期刊
【自渡】  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你对以下几首诗的理解与感悟。  新城道中(其一)  ◎〔宋〕蘇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
期刊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有着独特的年龄结构、个性特征和多样需求。关爱留守儿童不能笼而统之,而应该在“精准”上下更多工夫。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精确数字一直付之阙如,而各种统计又莫衷一是,倘若连底数都摸不清,那就谈不上摸清情况、给予关爱,遑论在此基础上的精准帮扶、因人施策。因此,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正是迈出“精准关爱”的关键一步。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群体中,
期刊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迅速地跑出教室,高兴地来到操场上。  老师宣布:“今天我们上一堂特殊的体育课,要求大家扮演残疾人,然后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相信大家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一定非常好玩!”“老师,我先来!”……大家都非常兴奋,对这堂课充满期待。我也非常高兴,大声说:“我们先扮演瞎子还是瘸子?”但是,我刚说完就看到老师脸阴沉了下来,我有些后悔:自己的声音太大了,惹老师不高兴了。  别的
期刊
引语: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大散文家贾平凹先生通过笔下的月亮,含蓄地告诉人们: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地追求,才能得到它。他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娇美,也写出了孩子们对月亮的热爱及他们天真好奇的性格。而在小作者关文强笔下的月亮却象征着无言而深沉的父爱。  下面,先请大家一起欣赏大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月迹》。  【美文呈现】  月 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
期刊
◎〔唐〕王 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在辋川蓝田期间所作,叙述隐退后的闲适生活,深得广大诗词高人好评。  鉴赏  首联描写了一幅怡然自樂的田家生活画卷。“烟火迟”,不仅写出了阴雨天使得树枝与空气都极为潮湿,柴湿不易燃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出在这样潮湿的空气中烟气
期刊
素材A 农村父老也有触网梦  近日,江苏省邳州市委组织部一位干部介绍说:  周末回家时,父亲跟我说,他打算在家里安上网络,让手机也能联网。当时我很好奇,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花甲老人,对智能手机的认识完全空白,能跟得上年轻人的节奏吗?但对于父亲的主动“触网”,我还是举双手赞成。过了一个月,再次回家时看见的一幕让我很惊讶,父亲正用手机和远在新疆的哥哥视频聊天。视频结束后,父亲很是感慨:“这样子比
期刊
八十六岁的爷爷总好“霸”着央视十一频道看戏,且大都是京剧。我就满怀好奇地问目不识丁的爷爷:“您听得懂吗?”爷爷乐呵呵地说:“我能听懂啥呀,也就是听听唱腔看热闹。吕剧是咱本地戏,说的唱的都是本地话,我倒是能听懂一些,可电视里不大演……”我一看尽孝心的机会来了,就忙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来一盘吕剧光碟,上面有《王小赶脚》《三打四劝》《小姑贤》《爱女嫌媳》《双换妻》《王汉喜借年》《王定保借当》《兰桥会》《空槽
期刊
一、断句  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高中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一般说来,只要把文言文原文的意思读懂了,弄清了,文言文断句也就不难了。文言文断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名词断句  一般说来,如果句子中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它们之间既没有活用情况,也不存在并列、修饰、限定的情况,且其中前一个名词作前一句的宾语,后一个名词作后一句的主语,那么这两个名词之间,就可以断开。  如: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