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做数学课堂的组织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学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者”,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从过去的师本,转变成现在的生本,从过去注重教师的教,转变成注重学生的学,从过去的程式化教学,转变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我在日常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以下策略:
  一、组织学生操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程序性知识,由于它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所以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掌握。然而,有的数学教师仅仅还是在做知识的“传递者”,例如,由于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又是非常熟悉,正因为这个定理让人们这么熟悉,所以教师往往很快、很容易地把结论抛给学生,以便学生尽快地用勾股定理算出题目应有的答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对于程序性知识,我们更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
  例如,在探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上,教师剪一些塑料吸管做小棒,任意发三条给学生,问:你手上的三条小棒一定能拼成三角形吗?学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是有一定关系的,学生对该问题有了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更多的理性分析做准备。又如,《梯形的中位线》,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如图,对于任意梯形ABCD,EF是中位线,能否在恰当位置剪一刀,将梯形分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恰好拼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梯形纸片进行尝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想出沿AF剪一刀,把得出的△ADF经过恰当的旋转,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ABG,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也就是把梯形的中位线转化成已学过的三角形中位线,新课的探讨顺利展开。再如,在《频率与概率》中,学生动力实验的时间必须充分,通过几个重要试验学生体会到通过实验的方法估计出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师绝不能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省略学生动手试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试验的方法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建构,在数学的迷宫中挣脱困境、寻找出路,在经历探索过程的成与败中得到锻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组织学生交流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沟通与合作、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在班内组织学生成立2人至4人的学习小组,在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沟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开展以下课型:
  1.学生代表的主讲课
  有些知识一般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就能掌握,既然通过“讲”能懂,就让“学生教学生”。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我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再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讲授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由其他同学向向主讲的同学提问。如遇学生实在考虑不够全面时教师再补充,教师只要立足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讲授式学习方式当然有存在的必要。
  2.学生的汇报课
  例如,教师组织“一元二次方程你最喜爱的解法”活动,让学生汇报自己最擅长的解法,学生的语言最朴素他们能彼此听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理解到的意思说出来,其实就是知识的内化,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并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及时纠正一些理解上的错误避免学生误入其途。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经常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慷慨激昂地讲课,不时提醒学生“注意听!”“不要搞小动作!”课堂上虽然少了一些安静,但多了很多自然的笑脸、辩论的声音。
  三、注重对学生的点拨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自主学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漫无边际,所以学生需要教师及时的收敛点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知识点,学生很懂了,老师却滔滔不绝地说,有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老师却没有讲,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重点放在难点的剖析上,对学生遇到的难点我们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点。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做数学课堂的组织者,相信学生,他们一定能给你带来惊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英文学校)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传播一些正面积极的思想观念给学生。方法多样,但目标统一,都是为了班级管理,不同的方式方法,没有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实现效率最大化,就是我们的追求。  尽管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时间还不长,但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个人尤为看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如果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和班主任说,这样的班主任工作,无疑是事倍功半的。如果能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环节上,来一点微创新,班级管理工
如何教好语文这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这个话题很大、很深,让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认真反思,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从分数上看,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从能力上看,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变得从容淡定,一切都在向着我们需要的方向前进。但我总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少了点什么?在思考中,渐渐地我觉得有些东西在慢慢地变得清晰,变得不再是那样毫无踪迹,于是变成下文,请方家指正。  一、少了一点“整体”
【内容摘要】中国古语中有提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学习的重要性。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有策略性的引导朗读,可以加强同学们的语文语感,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记忆能力和印象。对于年龄不大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可能对语文中的写作技巧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兴趣不大,但是对于朗读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朗读,是一项既简单又目的性强的活动,那么,对于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有什么有效的策
【内容摘要】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过程教学,即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和要求。为此,数学课堂上应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活跃课堂氛
【内容摘要】农村独生子女行为偏差是现在农村学校教育面临的一种普遍的问题。在初中阶段行为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过分呵护孩子缺乏锻、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教育。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告诫教育,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纠正,有
【内容摘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问”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跟随我们的课堂节奏积极探究。课堂提问有很多种方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计划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重难点,加深知识印象,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教学探究  目前,在语文课堂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不感兴趣,不去思考。偶尔会有几个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了。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这么简单,语文教育本身承载了更多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
【内容摘要】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需要适合的教学模式,“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与思品课的学力发展是相适应的。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自学 议论 引导 学生学力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是特级教师李庾南几十年教育经验的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最初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推广,取得巨大成功,后陆续推广到其
叶黎明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上撰文《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以下简称“叶文”),笔者读后深有同感。又由于笔者对此问题亦早有认识,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中也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看法,现将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以期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讨论再添一把火。  叶文在该文“聚焦”中明确指出,“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并指出其有三个表现: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
【内容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的志向和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和价值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让学生都能梦想成真。  【关键词】初中德育 思想品德 教学 灵魂与生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需要把握分寸,保持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这样,对于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政治素养都能有一定的提升。在当前的教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