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产纤维素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36为研究对象,从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温度等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2%的CMC-Na,最适氮源
【机 构】
: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05A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产纤维素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C-36为研究对象,从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温度等方面研究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2%的CMC-Na,最适氮源为2.5%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氮源,最佳接种量为4%,最适起始pH为5.0,产酶最适温度为37℃。在此条件下,培养36 h后达到产酶高峰,CMC酶活为196.33 U/mL,是优化前的3倍。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踏勘,对四川犍为县的桫椤资源地理分布、数量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对策与措施。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犍为县桫椤资源提供依据。
采用有机溶剂与蒸馏水混合浸提杉木枯枝落叶分解12个月后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杉木枯枝落叶及腐殖土中的化感物质对杉木种
采用RAPD分析,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6个引物,对大五星、龙泉1号、川农1号等8个枇杷品种(系)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2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48.15%。利用筛选的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