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关键组成成员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及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协同情况,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β-catenin在4例大肠癌组织及肠癌HCT116、HT-29、DLDl、SW620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二者之间是否
【机 构】
:
030013太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030013太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030013太原,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教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关键组成成员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及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协同情况,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β-catenin在4例大肠癌组织及肠癌HCT116、HT-29、DLDl、SW620细胞系中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平均增长倍数分别为42.69和72.11(P< 0.05)].与HCT116相比,Gli1与β-catenin在HT-29、DLDI及SW620 3株大肠癌病变程度高的细胞中表达均升高[增长倍数分别为52.54、17.23、5.54及.5.30、6.34、2.78(均P<0.05)],二者的表达具有协同性.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li1与β-catenin两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Gli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中协同表达,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Gli1、β-catenin共同参与肠癌发生、发展调控,可能是Hedgehog、Wnt信号通路交互作用的一条途径,对大肠癌的预防治疗可能有提示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 据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手术与化疗的先后次序,将82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NAC)后手术切除组(NAC+手术组)34例以及直接手术组48例,分析其治疗效果.NAC+手术组术前给予2个周期NP(长春瑞滨、顺铂)或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化疗结束3周后进行手术.直接手术组患者术前全面检查无手术禁忌后,直接进行手术.结果
目的 分析和比较硼替佐米+地塞米松(BD)方案和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完整的轻链型MM患者的病例资料,7例患者采用BD方案化疗,9例患者采用VAD方案化疗,分析比较BD和VAD两种化疗方案治疗轻链型M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2 ~ 76个月),BD方案组总反
目的 证实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存在乙醛脱氢酶阳性(ALDH+)乳腺癌干细胞,并研究ALDH+乳腺癌干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从MCF-7细胞中分离并培养ALDH+乳腺癌干/祖细胞,通过划痕试验、MTT法生长曲线测定以及Transwell法等检测ALDH+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MCF-7细胞系中,CD-/low24CD+44细胞比例约为1.4%,AL
目的 探讨转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功能.方法 实验分三组,即转染TRAIL基因组、转染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用脂质体法将TRAIL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中,反转录PCR法检测BMSC的TRAILmRNA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TRAIL蛋白的表达;将携带有TRAIL的GFP-BMSC同大鼠C
目的 探讨染色体1p36可能存在的与非特殊类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热点位点.方法 选取1号染色体8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标志物,采用新鲜和石蜡组织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的杂合性缺失(LOH)频率.应用x2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目的 探讨CYP1A12454A>G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cd、Embase和Web of Science databases数据库,对有关CYP1A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英文文献,用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6768例患者和7973个对照,CYP1A1 2454A>G与结直肠癌易感性显著相关(G比A:OR=1.
目的 调查中青年妇女全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性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子宫全切除术后199例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术后日常生活情况及性生活质量方面随访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tata 9.1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患者性生活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职业、学历、术后时间、所患疾病及合并疾病对子宫全切术
目的 探讨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食管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2 ~ 9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17.3%及7.7 %.其中12例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5个月(5~90个月),1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CD4+T(Th17)细胞和IL-17+CD8+ T(Tc17)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肺癌免疫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和Tc17细胞占CD;T细胞的比例.结果 肺癌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1.795±0.623)%]和Tc17细胞[(0.865±0.35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中央型肺癌心包探查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价其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术前电视辅助胸腔镜心包探查术.结果 胸腔镜心包探查后行肺切除术并心包内处理肺动脉8例(合并心包部分切除2例)、肺静脉10例,心包外全肺切除术9例;螺旋CT手术预测符合率仅为65.8%,平均心包探查(23±10) min.结论 胸腔镜技术除可广泛应用于肺楔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