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我国特色的学科,不仅包含了语言文字知识,还包括了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学习时需要注意一定的教学方式,尤其是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还因为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始终没有提高上来。当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实效性,将语文原有的魅力展现出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夯实基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强行将语文的教学任务与职业相对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许其本意是想让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更具实用性,但是使用这一方法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将重点放在加强基础知识上,这样才能令学生热爱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1.1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基础
中职语文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所不同,二者在内容方面具有差异,中职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实际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偏向于实用性。而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除了要应对中高考外,其内容更为广泛。教师在教授语文时,要具有侧重点,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将重点放在不同的内容上。中职学生在基础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此时如果口若悬河的讲解文章,学生不但不会认真听讲,反而会对教师产生反感,这样不仅教师受累,也达不到课堂的效果。要想将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来,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我们知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基础能力差,在领悟文章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一味的讲解其听不懂的知识,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无聊。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从基础的字词开始,令学生大声朗诵课文,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然后逐步提升难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不及能够提升其阅读能力,还会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文章的主旨。要想掌握主旨,就要熟悉文章,而朗诵就是一个好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在朗读方面,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以先集体朗读,待熟练后指导学生进行个别朗读,还可以挑选一些重要的语段进行朗读,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文章,还能够自己总结出段落大意。除此之外,朗读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语言的运用,对文章形成一定的语感,词汇量也会无形的增加。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在潜意识中就会使用这些词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朗读,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在提高朗诵能力的基础上,间接也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词汇,促进语文实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促进成绩的进步。
1.2 培养学生解读课文的能力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关键。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再努力,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授语文时,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任务。上文提到通过降低语文学习难度以及朗诵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提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解读文章中,也能够进一步将兴趣提升起来。例如在教授一篇文章时,由于该篇文章是节选,所以教师可以预留作业,让学生将整篇文章读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但是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收效甚微。因此,改变策略使用自主探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本篇文章中的重点当做探讨的话题,令学生自主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想回归课本一探究竟,看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令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有效的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 知行合一,体现职业特色
2.1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联系沟通、洽谈业务时不可缺少的文体。学会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初步教学中,应以读、背为主。只有在进行了大量背诵例文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文书的常规用语产生较强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中后期的教学则应以写为主,依靠大量的写作和模拟场景来进行情境训练,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
2.2 口语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从小学到初中很少有上台说话的机会,导致学生害怕上台发言的障碍心理。观察发现,即使平时话很多的孩子,一旦到了正式场合,也会吞吞吐吐,说话不连贯。这其实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步人社会的时候,就必然会面临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堂上,先设置一个大体的故事梗概,然后以大组为单位要求将故事编完整,并要求这个故事从第一位开始,到最后一位结束。有许多学生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游戏.站起来的时候非常紧张,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几次这样的游戏之后,学生们编故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反应能力也快了许多。
3 立足课本,进行拓展教学
3.1 拓展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
作为课本内容的补充,拓展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课本。成功的课堂拓展,应该是起源于课本,又反哺于课本,拓展不是课文的主角,而是配角。如果将课文抛在一边.只是将最新的仿生学产品介绍给学生,那么不免喧宾夺主、篇幅失控。
3.2 拓展教学必须收放自如
在拓展教学时,学生往往会情绪高昂,积极参与,但是,中职学生回答问题的无条理性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往往学生会将一个内容无限扩大,最终完全脱离文本主题。教师一个不慎,便会被学生拉着走,等到反应过来,再回头的时候已经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拓展问题时,不要将问题问得太过广泛,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一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评价等问题。面临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但不管如何,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探究还会不断地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中职的语文会走出困境,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全峥嵘.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付平平.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廖积兴.找准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还因为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致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始终没有提高上来。当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实效性,将语文原有的魅力展现出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夯实基础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强行将语文的教学任务与职业相对应,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也许其本意是想让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更具实用性,但是使用这一方法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将重点放在加强基础知识上,这样才能令学生热爱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1.1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基础
中职语文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所不同,二者在内容方面具有差异,中职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实际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偏向于实用性。而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除了要应对中高考外,其内容更为广泛。教师在教授语文时,要具有侧重点,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将重点放在不同的内容上。中职学生在基础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此时如果口若悬河的讲解文章,学生不但不会认真听讲,反而会对教师产生反感,这样不仅教师受累,也达不到课堂的效果。要想将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来,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我们知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基础能力差,在领悟文章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一味的讲解其听不懂的知识,学生自然就会觉得无聊。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从基础的字词开始,令学生大声朗诵课文,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也会有所改变。然后逐步提升难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不及能够提升其阅读能力,还会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文章的主旨。要想掌握主旨,就要熟悉文章,而朗诵就是一个好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在朗读方面,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以先集体朗读,待熟练后指导学生进行个别朗读,还可以挑选一些重要的语段进行朗读,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文章,还能够自己总结出段落大意。除此之外,朗读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语言的运用,对文章形成一定的语感,词汇量也会无形的增加。在进行写作时,学生在潜意识中就会使用这些词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朗读,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在提高朗诵能力的基础上,间接也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词汇,促进语文实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促进成绩的进步。
1.2 培养学生解读课文的能力
要想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关键。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再努力,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授语文时,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任务。上文提到通过降低语文学习难度以及朗诵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提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解读文章中,也能够进一步将兴趣提升起来。例如在教授一篇文章时,由于该篇文章是节选,所以教师可以预留作业,让学生将整篇文章读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但是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收效甚微。因此,改变策略使用自主探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本篇文章中的重点当做探讨的话题,令学生自主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想回归课本一探究竟,看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令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有效的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2 知行合一,体现职业特色
2.1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联系沟通、洽谈业务时不可缺少的文体。学会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初步教学中,应以读、背为主。只有在进行了大量背诵例文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文书的常规用语产生较强的敏感性,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中后期的教学则应以写为主,依靠大量的写作和模拟场景来进行情境训练,来训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
2.2 口语能力的培养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从小学到初中很少有上台说话的机会,导致学生害怕上台发言的障碍心理。观察发现,即使平时话很多的孩子,一旦到了正式场合,也会吞吞吐吐,说话不连贯。这其实是自卑心理的一种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步人社会的时候,就必然会面临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基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课堂上,先设置一个大体的故事梗概,然后以大组为单位要求将故事编完整,并要求这个故事从第一位开始,到最后一位结束。有许多学生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游戏.站起来的时候非常紧张,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几次这样的游戏之后,学生们编故事的能力明显增强,反应能力也快了许多。
3 立足课本,进行拓展教学
3.1 拓展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本
作为课本内容的补充,拓展教学应该也必须立足于课本。成功的课堂拓展,应该是起源于课本,又反哺于课本,拓展不是课文的主角,而是配角。如果将课文抛在一边.只是将最新的仿生学产品介绍给学生,那么不免喧宾夺主、篇幅失控。
3.2 拓展教学必须收放自如
在拓展教学时,学生往往会情绪高昂,积极参与,但是,中职学生回答问题的无条理性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暴露无遗。往往学生会将一个内容无限扩大,最终完全脱离文本主题。教师一个不慎,便会被学生拉着走,等到反应过来,再回头的时候已经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拓展问题时,不要将问题问得太过广泛,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一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评价等问题。面临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但不管如何,对中职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探究还会不断地继续下去,总有一天,中职的语文会走出困境,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全峥嵘.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付平平.论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廖积兴.找准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J].职业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