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中考开卷考试试题,在课本或资料中没有现成或完整的答案。它体现了“理在书内,题在书外”的精神,给学生较大的发挥创新性思维的空间。这样也会给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带来困难,造成老师心中无数,信心不足。面对这种情形,我的招数如下。
一、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讨两个文件,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因为这两个文件是教学的纲,是教学的出发点。另外一个就是要紧紧抓住课本,因为课本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所以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标准,紧扣课本,要狠抓知识点的落实。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从近几年的开卷考试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往往完不成所有的题目,因为他们在答题时,运用了大量的时间来翻书,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那些思考能力题,更谈不上全面检查试卷了。因此,我们说,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与中考成绩关系极大。对那些基本的史实如果都能做到熟悉记忆,在答题时就会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但是,政治课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中考在即,要让学生全部掌握并达到熟记,有些不太现实。那么,我们是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加快答题速度,并提高答卷的质量呢?正因为是开卷,所以,多年的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课文中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也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要做到非常熟悉。我的建议是让学生多看每册课本的目录,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竞赛一下,看谁最先在课文中找到这类的知识点,借此来熟悉课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来理解目录、使用目录。为发提高查阅速度,还可以运用会计手工记账常用的口取纸,将课本中重点的知识标在口取纸上,翻阅课本时会更便捷。如果答题时间充裕了,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那些能力题,进而考取理想的成绩。
二、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主干内容
“知识”与“能力”,二者如同鱼和水之密不可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如今,中考的开放性试题成了“热门货”,它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如果不掌握好书中之理,就无法答好书外之题。因此,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仍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只要留心一下近些年来的中考政治试卷,就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题目所考查的知识都体现了一个思想——“点面”结合。这里所谓的“点”,即中考考点,也就是说分散在课本中的中考所考查的一个个知识点。“面”即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课本中一课一框的知识体系,抑或说全书或者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体系又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我们知道,考点是“死”的,灵活运用不容易做到,只有将“点”融成“面”,再由“面”构成“体”时,才能在动态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自如运用知识。因此,我们在迎考复习中,不仅要通过对重要考点逐字、逐句、逐段反复温习,牢记在心,还要学会将考点编织成“网”,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网络或者说知识体系。系统论指出:“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
在中考政治系统复习中,怎样构建知识网络让知识形成体系?通常的做法是:1.横向构建。它指的是以某一重要考点作为专题,然后把各课、各框、各节中与其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通过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的构建方法。如果把初中政治复习分三轮的话,这种横向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最适合考前前两轮的复习。2.纵向构建。它指的是以某一考点的时间顺序为主线,把各课、各框、各节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梳理、整合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的一种构建方法。它也适合考前前两轮的复习。3.图表构建。它指的是把某一课、一框或一节的零散、感性、肤浅的认识,通过图表的形式编成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网络。课文每一框题内容都可编成图表,这种构建比较适合第三轮的系统复习。无论如何,我们要教会学生在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力求把准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针对弱点,融合交点。让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知识系统中得到初步认识、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在知识系统中准确把握知识要点,牢固掌握教学重点,广泛勾联社会热点,初步树立全面观点,逐步形成辩证观点,以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三、强化四个训练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1.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开卷考试,所以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也不再死死抠住其中的所谓的知识点给分,而是按照考生答案的意思给分,此外还应考虑到文面。因而,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卷面整洁”的答题好习惯。2.学生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的训练。因为熟能生巧,所以在这方面的训练中,老师一定要精选试题,并认真研究各种题型的特点及规律,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告知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应避免的错误,要严格审题、严谨答题、先列提纲、然后答题。学会发散思维,运用创造思维,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训练的实效。3.题型示例的训练。题型示例,能极大地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并使学生对题目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在注意对题型的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看答案的步骤和用政治语言表述的层次。4.编制题组的训练。在复习教学中要加强编制题组的训练,如通过梳理整合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综合性知识、易混易错题分别编组。这样做不仅能使重点知识无一漏网,使难点知识各个击破,还能把体现知识内在联系与当前国内外重大联系密切的题目组织起来进行训练,仔细辨别那些易混、易错题目的交点。
以上是我在复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此外,在复习中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因为现在的中考是文科综合,因此还要注意营造“小综合”的气候。政史“小综合”部分主要在:1.初三政治社会发展常识部分(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第五课当今国际形势部分与初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结合;2.初三国情、国策部分与初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结合;3.政治原理与历史事实的结合。“小综合”题目所占中考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0分,如果政治和历史老师各自为战,势必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所以要注重政史综合部分的强化训练,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只要所有的初三政治老师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学生考出骄人的成绩。
一、抓纲扣本,夯实基础
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时,一定要认真研讨两个文件,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因为这两个文件是教学的纲,是教学的出发点。另外一个就是要紧紧抓住课本,因为课本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所以在中考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标准,紧扣课本,要狠抓知识点的落实。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从近几年的开卷考试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往往完不成所有的题目,因为他们在答题时,运用了大量的时间来翻书,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那些思考能力题,更谈不上全面检查试卷了。因此,我们说,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与中考成绩关系极大。对那些基本的史实如果都能做到熟悉记忆,在答题时就会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但是,政治课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中考在即,要让学生全部掌握并达到熟记,有些不太现实。那么,我们是不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加快答题速度,并提高答卷的质量呢?正因为是开卷,所以,多年的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课文中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也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要做到非常熟悉。我的建议是让学生多看每册课本的目录,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竞赛一下,看谁最先在课文中找到这类的知识点,借此来熟悉课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来理解目录、使用目录。为发提高查阅速度,还可以运用会计手工记账常用的口取纸,将课本中重点的知识标在口取纸上,翻阅课本时会更便捷。如果答题时间充裕了,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那些能力题,进而考取理想的成绩。
二、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主干内容
“知识”与“能力”,二者如同鱼和水之密不可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如今,中考的开放性试题成了“热门货”,它有“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如果不掌握好书中之理,就无法答好书外之题。因此,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仍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只要留心一下近些年来的中考政治试卷,就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题目所考查的知识都体现了一个思想——“点面”结合。这里所谓的“点”,即中考考点,也就是说分散在课本中的中考所考查的一个个知识点。“面”即知识体系,也就是说课本中一课一框的知识体系,抑或说全书或者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体系又分为纵向体系和横向体系。我们知道,考点是“死”的,灵活运用不容易做到,只有将“点”融成“面”,再由“面”构成“体”时,才能在动态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自如运用知识。因此,我们在迎考复习中,不仅要通过对重要考点逐字、逐句、逐段反复温习,牢记在心,还要学会将考点编织成“网”,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网络或者说知识体系。系统论指出:“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
在中考政治系统复习中,怎样构建知识网络让知识形成体系?通常的做法是:1.横向构建。它指的是以某一重要考点作为专题,然后把各课、各框、各节中与其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通过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的构建方法。如果把初中政治复习分三轮的话,这种横向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最适合考前前两轮的复习。2.纵向构建。它指的是以某一考点的时间顺序为主线,把各课、各框、各节中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梳理、整合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贯穿起来的一种构建方法。它也适合考前前两轮的复习。3.图表构建。它指的是把某一课、一框或一节的零散、感性、肤浅的认识,通过图表的形式编成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网络。课文每一框题内容都可编成图表,这种构建比较适合第三轮的系统复习。无论如何,我们要教会学生在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力求把准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点,针对弱点,融合交点。让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知识系统中得到初步认识、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在知识系统中准确把握知识要点,牢固掌握教学重点,广泛勾联社会热点,初步树立全面观点,逐步形成辩证观点,以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三、强化四个训练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1.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因为现在实行的是开卷考试,所以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也不再死死抠住其中的所谓的知识点给分,而是按照考生答案的意思给分,此外还应考虑到文面。因而,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用词准确、语句流畅、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卷面整洁”的答题好习惯。2.学生解题技巧、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的训练。因为熟能生巧,所以在这方面的训练中,老师一定要精选试题,并认真研究各种题型的特点及规律,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告知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应避免的错误,要严格审题、严谨答题、先列提纲、然后答题。学会发散思维,运用创造思维,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训练的实效。3.题型示例的训练。题型示例,能极大地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并使学生对题目中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在注意对题型的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看答案的步骤和用政治语言表述的层次。4.编制题组的训练。在复习教学中要加强编制题组的训练,如通过梳理整合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综合性知识、易混易错题分别编组。这样做不仅能使重点知识无一漏网,使难点知识各个击破,还能把体现知识内在联系与当前国内外重大联系密切的题目组织起来进行训练,仔细辨别那些易混、易错题目的交点。
以上是我在复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此外,在复习中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因为现在的中考是文科综合,因此还要注意营造“小综合”的气候。政史“小综合”部分主要在:1.初三政治社会发展常识部分(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第五课当今国际形势部分与初三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结合;2.初三国情、国策部分与初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结合;3.政治原理与历史事实的结合。“小综合”题目所占中考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0分,如果政治和历史老师各自为战,势必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所以要注重政史综合部分的强化训练,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只要所有的初三政治老师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学生考出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