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职业认同感、优良素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认同 良好素质 创新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是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者之一。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辅导员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辅导员只有对自身工作予以强烈的认同才能获得做好这一工作的动力支持;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拥有做好这一工作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才能使这一工作历久弥新。
一、具备职业认同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
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是成为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关键,一个好的辅导员在情感上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工作应当抱以极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甘愿为学生工作付出,才会自觉地提升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坚定的信念,它体现在对高校学生工作价值的认同和对高校学生工作成效执着的追求上,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综合化,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行为选择的多样化,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工作在整个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为人们所认同,辅导员只有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给自己以认同,才能明确使命,增强做好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热情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真心诚意地尊重学生,也才能将这份情感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言行中。
同时,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认同后,就会想方设法地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服务水平,从忙碌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进行积极学习,主动将个人发展和理想追求与现实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二、具备良好的素质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又团体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的这些特点给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要做好辅导员工作,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敬的辅导员,就必须具备全面而良好的素质。
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辅导员是高尚品德的示范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自觉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业中去,才能结合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学生中产生感召力,达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2.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方面的知识、信息迅速传播,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新时期的辅导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并吐故纳新,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工作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
3.一定的科研能力
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是善于总结和思考并会自觉运用科学理论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有许多经验和体会,在社会生活中对一些问题和现象也有自己的见解,但辅导员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见解来开展工作,而应主动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对学生和社会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求,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断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获取较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务虚正确了,务实才有效。
4.健康的心理品格
健康的心理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辅导员的工作琐碎,工作的对象是各具特色的学生,工作中难免会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品格,就是要胸怀宽广,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情况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的错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善于自我调节,能承受挫折。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以微笑面对学生、面对工作。
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保证
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日益复杂,要保证工作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有广泛的渗透力和辐射面,就要求辅导员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学生工作,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创新工作理念,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工作理念,并以此为先导,带动其他方面的创新,这是保持辅导员工作生命力的法宝。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点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理念脱离学生实际,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和逆反,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辅导员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尊重、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把学生工作实实在在地放到育人为本这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辐射力和渗透性
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琐事繁多,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能够不断创新,切实改变工作方法,在纷繁的工作中抓出重点和核心,高效地完成育人工作。
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实现对传统的、一贯的工作方法的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将学生工作融入校园文化中去。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区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师生员工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确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当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瓶颈是每学期都会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无法实现突破,周而复始、年年不变,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一名好的辅导员应当在建立具有本学院(系)特色、学生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品味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上下功夫。要做到在院(系)内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项目。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律能力是学生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骨干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一方面有助于畅通师生之间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辅导员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做一些深层次的、引导学生思想的工作。
三是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媒介,搭建工作的新平台。辅导员应当在工作中主动承担大学生成才系列课程及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辅导员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辅导员应主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使网络成为学生的新课堂。辅导员应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主动参与网络中的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在网络上及时与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开设理论学习、思想交流版面及辅导员信箱等,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和人生的指导。
四、结束语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是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更多的则是发挥其与学生在互动互促中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是教育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辅导员应在对工作的热爱,对自身素质不断地提升和无止境地开拓创新中做好这一神圣的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并将此做为自己始终追求的目标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植彬等.现代人才素质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2]徐长松.大学生成长修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宋书文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
[4]张耀灿等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5]錢焕琦著.自我锻炼,追求卓越——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实际演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认同 良好素质 创新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始终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他们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承担者,是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者之一。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辅导员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辅导员只有对自身工作予以强烈的认同才能获得做好这一工作的动力支持;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拥有做好这一工作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才能使这一工作历久弥新。
一、具备职业认同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
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是成为一名合格辅导员的关键,一个好的辅导员在情感上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工作应当抱以极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甘愿为学生工作付出,才会自觉地提升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有坚定的信念,它体现在对高校学生工作价值的认同和对高校学生工作成效执着的追求上,它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内在动力源泉。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综合化,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和行为选择的多样化,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学生工作在整个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为人们所认同,辅导员只有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给自己以认同,才能明确使命,增强做好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热情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真心诚意地尊重学生,也才能将这份情感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言行中。
同时,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认同后,就会想方设法地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服务水平,从忙碌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进行积极学习,主动将个人发展和理想追求与现实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二、具备良好的素质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条件
辅导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又团体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学生的这些特点给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要做好辅导员工作,成为学生可亲、可信、可敬的辅导员,就必须具备全面而良好的素质。
1.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条件,辅导员是高尚品德的示范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典范,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自觉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业中去,才能结合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学生中产生感召力,达到影响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2.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方面的知识、信息迅速传播,学生的知识面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扩大,这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新时期的辅导员应当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要努力拓宽知识面,并吐故纳新,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工作的内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避免空洞说教,增强说服力。
3.一定的科研能力
优秀的辅导员应当是善于总结和思考并会自觉运用科学理论的。辅导员在工作中有许多经验和体会,在社会生活中对一些问题和现象也有自己的见解,但辅导员不能仅仅依靠经验的积累和自己的见解来开展工作,而应主动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来对学生和社会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求,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将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断增强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获取较高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务虚正确了,务实才有效。
4.健康的心理品格
健康的心理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辅导员的工作琐碎,工作的对象是各具特色的学生,工作中难免会有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品格,就是要胸怀宽广,面对学生发生的各种情况能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的错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要善于自我调节,能承受挫折。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以微笑面对学生、面对工作。
三、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保证
辅导员工作面对的对象日益复杂,要保证工作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有广泛的渗透力和辐射面,就要求辅导员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学生工作,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创新工作理念,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生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工作理念,并以此为先导,带动其他方面的创新,这是保持辅导员工作生命力的法宝。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点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理念脱离学生实际,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和逆反,辅导员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辅导员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尊重、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把学生工作实实在在地放到育人为本这个工作价值目标上来。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辐射力和渗透性
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琐事繁多,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能够不断创新,切实改变工作方法,在纷繁的工作中抓出重点和核心,高效地完成育人工作。
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就是要实现对传统的、一贯的工作方法的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作用,将学生工作融入校园文化中去。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区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师生员工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确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当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瓶颈是每学期都会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无法实现突破,周而复始、年年不变,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一名好的辅导员应当在建立具有本学院(系)特色、学生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品味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上下功夫。要做到在院(系)内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精品项目。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律能力是学生工作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骨干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一方面有助于畅通师生之间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辅导员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多做一些深层次的、引导学生思想的工作。
三是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媒介,搭建工作的新平台。辅导员应当在工作中主动承担大学生成才系列课程及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辅导员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辅导员应主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使网络成为学生的新课堂。辅导员应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主动参与网络中的交流与讨论,发表见解,在网络上及时与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开设理论学习、思想交流版面及辅导员信箱等,对学生进行学习、就业和人生的指导。
四、结束语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是强化对学生的管理,更多的则是发挥其与学生在互动互促中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是教育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辅导员应在对工作的热爱,对自身素质不断地提升和无止境地开拓创新中做好这一神圣的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并将此做为自己始终追求的目标和不断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植彬等.现代人才素质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2]徐长松.大学生成长修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宋书文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
[4]张耀灿等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
[5]錢焕琦著.自我锻炼,追求卓越——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实际演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