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选取教材,创设愉悦的情境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必须从小学入手,在低年级就要有意识地加以渗透。首先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学习“十几减9退位减”的内容时,我改变了原来教法,让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通过对原有货物、卖出货物以及剩下的货物的具体体验,加强对十几减九退位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接着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再者,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取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注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可创设“开放性”的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位老师曾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五一”节快到了,王亮的父母准备给他1500元钱要他到上海旅游3天,但不得超过3天,回无锡不能超过晚上10点。让学生帮王亮查找无锡到上海的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价,制定旅游计划,鼓励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说说自己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会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重要。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鼓励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例如有位老师这样组织教学:“我准备购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策。”学生说,要考虑房价,考察地理位置,了解交通情况,了解优惠政策,可使用面积,小区物业管理等。然后老师出示房价让学生根据房屋基价、优惠政策以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老师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学生介绍无锡木地板的市场调查后,老师诚恳地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充分把握教材,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喜欢数学,这样的教学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利于学生操作探索。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讨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理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及中介组织之间的以创新为目的的互动就有可能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分立与整合的过程,最后得出了区域创新网络是市场自发选择过程的启示。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一、引言    在经济全
国际经济体系在其历史演进中始终存在固有的内在矛盾,只不过在不同时期,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对立程度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制度在成立初期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口语交流  小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要他们态度大方、有礼貌、
不少语文课堂发言的往往只是少数优等生,学生思考并不深刻,说的只是对文本浅层的理解。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缺乏“静思默想”的过程。  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产生独特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