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与《道德经》《清虚经》并居道家三经。《庄子》文奇意美,生动活泼,思想深邃,见解独特;多以寓言故事说理释义,阐经解道,幽默之余,引人深思。本文撷取《庄子》独有的决策智慧以指导我们的经营、管理实践。
决策要开阔眼界、立体通观
《庄子?秋水》篇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口浅井里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都很快乐。有一天,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了!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缝隙中休息,跳进井中就沐浴在清凉的井水里。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办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右膝就被卡住了。它慢慢退出去并慢慢向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大海的辽阔,用千里之遥也不足以形容。大海的深邃,用千仞之高也不能描述。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也没显出增加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博大的大海呀,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才是住在东海的最大快乐啊!”
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不安,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这个就是著名的“井底之蛙”的典故,将其引申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如下几点启示:科学决策,要跳出既有的封闭小圈子里;要有开阔的眼界:立意高阔、放眼长远;要具备多个思考维度,不僵化、不固化。
决策要深入实际、入乡随俗
《庄子?山木》篇讲述了庄子的一段经历,发人深省。有一次庄子从外边游历回来,三天闭门不出,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弟子蔺且看到老师这种状态便关切地问道:“先生,最近好像心情不好?”庄子叹了一口气回答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浑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先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撞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栗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所以,我感到很不愉快。”
“入乡随俗”的典故就源于此,在这个典故中庄子以自身经历、切实之痛告诉世人:为人处世不可倨傲高兀以致不容于人、不切于境;而应该放下自我、融入大众,做到入乡随俗。庄子早年未得道之时,自以为是不与凡同,与人割席;但等他彻悟大道后,随波逐流、随众生心,与人争席。由此思及决策,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亦应遵循此道、运用此理。所以,决策者,一定要深入实际,全面、细致的了解情况、把握真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决策者,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要建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决策思维;决策者,切不可忽视业已存在的“民之约、世之俗”的力量,要善于把握和引导这股力量,做到入乡随俗、因势利导。
决策勿专断,宜集思广益
《庄子?外物》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捉住了,于是托梦给宋国国君宋元君。在梦中对他说:“我住在一个叫宰路的深潭里,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伯,在途中被一个叫余且的渔人捉住了,请搭救我。”宋元君早上醒来,想起昨夜的梦觉得奇怪,于是就叫人来占卜这个梦。占卜的人说:“这是一只神龟给大王托的梦,”宋元君问左右的人:“有没有叫余且的渔人?”左右随从回答:“有一个渔人就叫余且”。于是宋元君就命令手下传余且来朝见。余且来后禀明原委并将捕到的大白龟敬献大王。
宋元君得此神龟后,几次想杀掉它但又不忍,犹豫不决之下又请人占卜决断。占卜的结果是:“杀掉这只白龟,拿它来占卜,这是吉利的。”于是宋元君就命人将白龟杀掉了,用它的殼来占卜,占卜了72次,竟然每次都灵验。
后来孔子听说这件事情后,感慨地说:“这只神龟有本事托梦给宋元君,却没有本事逃脱余且的网;它的智慧能达到72次占卜无一次不灵验的境界,却不能避免被杀害的灾祸。由此看来,智慧也有受局限的地方,神灵也有照应不到的事情。虽然有至高的智慧,也要善于采纳万众的谋略。”
孔子的总结很深刻,一个人智慧再高、能力再强也有力不能逮、智所不及的时候;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利用大众的力量。决策也是这样,要善于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中汲取有益因素,再做最终决策;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具体做好如下几点:
谋贵众,断贵独。进行谋划的时候,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排斥、不否定、不评判;进行最终决断的时候,要能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提纲挈领、勇于决断,即使遇到不同意见,甚至遭到反对,也能力排众议,乾刚独断。
要乐于听取反面意见。领导者的惯性思维是喜欢听顺从的意见和溢美之词,本能地抗拒反面意见和逆耳忠言;但这对决策无益。正直英明的领导者,在决策时一定要乐于听取反面意见,因为反面意见当中可能包含我们没有想到的方面和没有考虑的维度,对决策更有借鉴意义。领导者要逐步修炼以达到这样的境界:闻非不怒、闻过则喜;知非即舍、知错就改;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境界。
重大事项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领导者要做到科学决策,除了不断提升自身修为外,还要重视制度建设,借助制度的力量,以科学的决策程序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决策,杜绝决策的随意性,降低决策风险。
决策勿盲从,宜立足自我
《庄子?天运》篇讲述了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春秋时,越国有一位美女叫西施,她的美貌倾国倾城;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即便如此她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无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犯病了,只见她手捂着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弱之美。此状正好被一个名叫东施的丑女子看到,东施借以模仿西施的样子并以此为美,在乡间走来走去。不料想东施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丑陋的样子更加难看了,人人躲闪。
“东施效颦”的典故,告诉人们不要机械模仿、不要盲从、不要失去自我,否则就会贻笑于人、毫无所成。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决策,决策勿盲从,宜立足自我,基于现实。所以,别人优秀的东西要学习但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这些条件不一定能复制。因此,与其学习它具体的套路、方法,不如学习其在当时、当下情况下做决策的思维方式和内在逻辑。科学的决策,一定是立足于企业本位,扎根于企业自有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品读《庄子》,似与神人共游天地太虚;感悟《庄子》,能在生活中释疑克难。这便是我们一心向学、蔚为大用的理想,而这一理想也只有在艰苦、复杂而又鲜活、多变的实践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