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805565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野外挖根试验和室内样品分析测试的研究,测定了2种荒漠植物多枝柽柳和梭梭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及其分层根系生物量,分析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符合指数递减模型,多枝柽柳的根系生物量是同林龄梭梭的2.36倍。2 2种荒漠植物群落内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养分差异不显著。3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枝柽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梭梭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干旱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4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在本地区极端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土壤养分不是植物根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其他文献
利用1981-2002年黄河中游地区(32°~42°N,100°~116°E)土壤湿度资料,分析该地区土壤湿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年际和年代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土壤湿度水平分布大致呈中部干,西南和东南湿的分布趋势;该地区的中南部土壤湿度垂直分布具有独特性,随季节而变,初春至5月底土壤湿度迅速下降,表层下降最快,且达到最干的时间比50~100cm层早3旬,垂直分布表现为上干下湿;雨季开始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都响应号召,"宅"在家中,减少外出。然而,此时的心血管病患者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心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多种疾病并存,疫情期间若贸然前往医院,
以艾比湖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土壤类型酶活性及理化性质,探讨理化性质对酶活性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黑钙土酶活性较高,营养元素丰富,水分和盐分条件较好;而棕漠土、栗钙土酶活性相对较低,理化条件相对较差;灰钙土、灰漠土则表现为土壤酶活性极差,营养元素贫乏。从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得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磷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较大程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