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在川渝民间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俗语。短短一两个字却含藏、蕴藏许多道理、经验。 俗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即便过去了几千年,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探索。 俗语大多流传于民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分不开,所以俗语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体现,也是老百姓经验的總结。 方言,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在川渝民间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文化──俗语。短短一两个字却含藏、蕴藏许多道理、经验。
俗语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即便过去了几千年,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探索。
俗语大多流传于民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分不开,所以俗语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体现,也是老百姓经验的總结。
方言,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惯用辞等。其中谚语、歇后语、惯用辞、俗语四类口语色彩较浓,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我们统称为方言。方言主要用于口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智慧的结晶。方言表达了人们的愿望、思想、好恶,以及对世俗社会方方面面的看法。方言往往还是人民群众告诫自己、教育后代的生活教科语言。方言表意生动、语言幽默,为广大百姓喜闻乐用,就是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里也不乏方言的影子。
方言具有通俗性和口语性。短短几个字,却含藏许多道理及经验。从内容上看,方言取材往往直接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往往表现衣食住行或以衣食住行为喻表达其它意思。从形式看,方言大量使用口语词和方言词语,并且表达直白,把要说的意思直言不讳地用通俗的口头词语表达出来,即使是一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词语,方言则往往直截了当,所谓“话丑理端”。正是这种直白式的表达,显示出劳动人民的率真、朴实。
方言,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所以,各地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内容主要由当地的语言表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方言了解各方言区人民的生活、思考、习俗、观念等。过去人们对方言词的研究比较多,如词的意义,词表现的文化内涵等。不过,比较起来,词表意简单,只能表示概念,不像方言那样,是一些固定的短语或句子,而这些固定短语或句子比较完整地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内容。除了流行于各地,具有通用性的方言外,各个地方都有一些独特的方言,人们用自己的方言创造或改造方言,使很多方言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这些方言由于其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独特性,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只流行于某个领域或某些地区。
方言过去由于不能登大雅之堂,很少出现在书面中,文人学士对方言抱着鄙视的态度,故对方言注意不够,尤其是对各方的方言的收集研究更少。近几十年,过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民间口语受到重视,对民间文艺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重视民间文学的研究,对能凸现民间文学语言特点的方言的研究也开始重视起来,出现了一些收集注释方言的辞典,这些辞典收集并注释了大量方言,为人们了解和使用方言提供了方便。不过,这些方言大多局限于从书面语中收集而来,各个方言区独有的不常见于书面语的则很少收入,并且也比较芜杂。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此地区使用的方言彼地区不一定使用,同样的方言在不同方言区意义可能完全不同。有的编纂者由于方言知识的局限,对各个地区收集来的方言的解释不一定准确,甚至于使用的意思大相径庭。
近几十年来,以致有学者大声疾呼要抢救方言。所谓抢救方言,并不是要求人们使用方言不用普通话,而是指记录保存方言资料,也并不要求公民在所有场合都讲方言。所以,具有方言特色和独特表意效果的方言还有保留的价值,它是历代人民群众智意的结晶,是我们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爱好者,我们有责任对它们进行整理和研究。
方言的消亡等同于个性文化的减弱,川渝方言这是一个基于日常而又出奇制胜的“一种语言”。以广阔的文化视野,通过对川渝方言、土语和其它地方方言的切磋和玩味,揭示了语言奥秘。
川渝方言的意义。其实最终的落脚点,证明方言才是川渝人最美的语言。
方言“当用文字”中,只有专用字是没有完全脱离象形“初胎”的,它具备视觉的诱惑性和“自带美”,而其代用文字都只是一种没有原始图像为依据的符号,因此,方言是独特的。
自我理解“学会川渝方言的目的和意义就等于多活一辈子”。大家一定要去亲自学习。至于多语种的人和单一语种的人有怎样的不同,有大量的科学考证。说到每个人,其实谁都有亲身体会——假如你只能讲方言而不会说普通话,会怎样?你没学过英语,会怎样?在英语之后,你没学过其他的“小语种”,又会怎样?当然是不一样了。用独眼、复眼、肉眼和雷达,看到观察到的不可能是同一个世界。
自我认为有一天方言会消亡,这个是最糟糕的事情,至少川渝方言的出现为地方方言已经出现转机了。方言的消亡等同于个性文化的减弱,是可悲的事。很难想象再过一百年后,再听不到川渝中的言子会是怎样的。方言一旦失传,就永不会再生。
编著方言,也是一种挑战,难有成功的例子。现在潜心琢磨的川渝中的语言,很多是当时的口语——俚俗语,感觉川渝里的用语在汉语中最口语化,实在妙趣横生。总之,语言世界和真实世界是一样的,都是越丰富越好。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单调枯燥的世界里。
其他文献
由我在胡杨林中与你相遇沙尘暴袭卷在胡杨林之中我在胡杨的吟诵中探寻进入文学的路口在千万颗胡杨的鼓舞中一顆树带着胡杨林的期望迎面而来只这一次微笑让我痴迷在林中半天我知道,我已走进文学的探索踏沙漠之路此生的探索就此开始在林边在落日的告别里你我畅所欲言作品是我们献于人海的礼物朝阳下的努力与奋斗欣喜地点着它的小脑袋我明白了一颗树怎么成了一片胡杨我或许可以化为雨水把充沛的水量再次洒落微信求教登上微信却寻不到你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活离不开书籍,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从我记事起,常见母亲捧本书看得痴迷。我总好奇:那些薄薄的纸片上,爬着如蚂蚁般黑色的文字,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母亲对我们不理不睬,在那如痴如醉地品读。有些书已破旧,书页缺少,母亲却也当成宝贝捧在手里,且精心收藏。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本《林海雪原》,母亲看
西湖社友有千叶红梅,照水可爱。问之自来,乃旧内有此种。枝如柳梢,开花繁艳。兵后流落人间。对花溘然承脸而赋。 馆娃艳骨。见数枝雪里,争开时节。底事化工,著意阳和暗偷泄,偏把红膏梁质,都点缀、枝头如血。最好是、院落黄昏,压栏照水清绝。 风韵自迥别。漫记省故家,玉手曾折。翠条袅娜,犹学宫妆舞残月。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更忍见,吹万点、满庭绛雪。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
民国廿五(1936年)十一月十五日,在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下,丁玲主持召开会议,筹备成立文艺协会。11月22日,文艺协会举行成立大会,大会由李伯钊同志主持,丁玲报告筹备经过。会上,毛泽东提议协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文艺协会”,与会的全体会员一致通过。在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张闻天和博古都发表了讲话。 民国廿六年(1937年),毛泽东支持和指导丁玲率“西战团”上前线,并送丁玲《临江仙》词。
1.仲夏。风光旖旎、景色如画的澄江抚仙湖。 曙光小学正在这里举办夏令营。 2.湖畔的一片柳树荫里,孩子们正在听大队辅导员沈霞老师讲童话故事。 沈霞老师动情地说道:“就这样,在万众欢腾庆贺治水成功,百姓在湖边建起幸福家园的时候,美丽善良的抚仙公主纵身投入粼粼清波之中,去与心爱的王子会合,永生永世在一起,天长地久不分离。” 童童和欢欢坐在前排,听得格外仔细,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3.一辆
张振武小学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积淀,逐步形成了以“快乐管理、快乐德育、快乐活动、快乐教学、快乐创造”为抓手的“快乐教育”模式。笔者试从“快乐教学”的角度加以解读。 一、健全常规制度,让教师品味从教之乐 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每位教师都非常熟悉自己的常规工作该怎么做,如何达标;怎么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效果。为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到位,学校切实加强常规督查,建
世间万象你可曾畅想有一个人类的朋友遍布房前屋后名山大川它的高貴品质是那样的令人景仰它不像候鸟趋暖避寒也不像流水一生匆匆马不停蹄地奔向海洋任凭寒来暑往任凭雨雪风霜总是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做得悄无声息不声不响坚毅质朴是它的性格甘为他人是它的情怀蓝天白云是它的夙愿人寿年丰是它的理想即便是化作腐朽也誓要让泥土沾满自己的芳香它吸吮着大地的乳汁又不忘不停地吞噬二氧化碳不知疲倦地放氧它吸
火灾离我们并不远,尤其是生活密集、人流量增多的繁华街区。不管是商业区还是住宅区,我们都应该常常提高警惕。 去年7月4日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东段一个普通的住宅楼毫无预示的突然起火了。这栋楼一共33层,有五六百业主长期住在这里。不知道什么原因,火苗一下子就“噗”的一声变大了。楼下不远处有个小女孩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你看那里怎么有火?”“在哪里?”奶奶顺着孙女的手看过去,还真是这样。“快来
新娘子就把桑桑的手拉过去,在桑桑的手上放了一把糖块与红枣儿。就在那一刻,桑桑就记住了她的那对目光。有一天,桑桑去面对细马的羊群时,在羊群里,看到了一只瘦小的、温顺的山羊,而这只瘦小温顺的山羊的眼睛,忽然使桑桑莫名其妙地想到了新娘子那天看他时的一对目光。 桑桑想对蒋一轮和白雀说,他不再帮他们送信了。但总是犹犹豫豫的桑桑,却又想起了白雀的那双目光。那是一双清澈的、柔和的、带了一些哀怨与无望的目光。这
【中考凝眸】 在中考作文的诸项评分标准中,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做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