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由阅读入手,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以语篇阅读作为教学的目标,开展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字词句篇的分析,主题思想的归纳,以及写作风格的训练。以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所进行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感知能力 培养方法
  感知能力,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受器官所接收到的物理刺激而进行思考、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而感官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体现在语文学科中的感知能力,则主要包括对阅读中所接触到的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和品鉴的过程。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教育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此,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以下就是笔者的浅显分析。
  一、实施课堂朗读,强化文章理解
  朗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阅读学习方式,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的过程,也包括了对作者写作时心情的揣测,朗读的人需要多次分析作者的心中所想,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生平经历进行思考,如此,才能在朗读中读出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其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感知”二字,而朗读既包含了视觉信息的分析,又包含了听觉信息的分析,是两种感官相互结合的产物。所以,在实施初中生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参考借鉴朗读教学,带领学生强化文章理解,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比如,在教学曹操的《龟虽寿》时,通过浏览教材,我们可以知道本课是一篇古诗词,是优秀文言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品鉴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去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诗人曹操的创作背景,分析如何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真实心理,作者虽然感叹自己的人生之路坎坷挫折以及近乎暮年,但依旧心怀天下,盼望国家统一,表达了作者曹操对未来积极、美好向往的心情。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朗读比赛,看哪位同学的朗读最能触动全班学生的心声,进而在朗读中实现文学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生活,设计问题,深化文学感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而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客观学习和发展的特点,设计情景交融的生活氛围,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将大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更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另外,问题的设计,更让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成分,这些良好的互动、交流效果,也将会直接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上。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针对课文中描写“父亲”蹒跚翻越月台的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如此设计提问,“同学们,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母亲的爱是阳光的,也许父亲在平时并没有太多的问候,但是他对我们的爱从来不曾少过,那么,你是否可以简单说一说父亲是如何爱你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回忆联想,让学生在回忆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无言,更培养中学生感恩父母、心怀家庭的意识。比如,有的学生回答:“父亲的爱,是弯弯的脊背。小时候我总是喜欢骑在父亲的脖子上,而父亲也是乐此不疲。直到现在我却发现父亲的脊背有些弯了,好像一座桥,是这座桥让我从懵懂无知到略懂一些道理,我感恩这一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启发和口语训练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本课的阅读体会,更奠定了良好的作文基础,促进了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阅读是学习者通过领悟文学作品,发现问题,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思维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调动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解释中。如此,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些字词、句、段等进行某些判断和分析,进而培养思维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一种综合、整体感知。这对于学生解析阅读理解的题目非常有帮助。比如,在学生自己阅读某篇课外材料时,遇到了某个汉字、几个词语或者是整句话都不理解意思的情况,此时不必过于慌张,因为从一篇文章的角度来看,某几个汉字、词语或者一句话不理解,并不会影响对这篇文章的综合理解,学生可以结合上下文,寻找线索,进行推理和思考,如此,就可以得出最终的有效结论,从而提升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
  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有的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提问,“老师,这篇课文我已经读过几遍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懂?”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指出不懂之处,然后做好标记。但是笔者建议,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他们不懂的句子所涵盖的真实意思,而是可以通过反问的方式,“你来朗读一下某两段的句子,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这样让学生练习将两个句子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整体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加深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结合影视资料,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影视拍摄手法创新的基础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天马行空的场面都可以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就此生产了很多的优秀影视作品,比如,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西游记》,已经有完整的影视作品了。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国策的深入,一些优秀的他国文学作品,如《简·爱》《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作品向人们揭露了真实的人性和社会的苦辣酸甜,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根据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由于故事情节连贯,人物性格鲜明,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中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推荐课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适当利用与之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片段去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多体裁的作品形式去进行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更在辩证分析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快速有效提升。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由于内容采用了文言的写作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往往读很久都没有读懂读透。所以,在教学启发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段,让学生去欣赏花和尚鲁智深的粗中有细、英勇侠义的一面,继而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更深化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持久战”的准备,唯有如此,中学生才会在不断积累以及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实现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个高雅的人、懂得文学情趣的人。
  综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很多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课内的,也包括课外的。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继而有效提升初中生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语文教师一步一步探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感知能力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与之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但不足之处一定还有很多,还望同仁能够继续给予完善和修正,以促使我们中学语文掀开培养学生文学感知能力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李佰忠《艺术都是相通的!浅谈音乐、文学、电影的艺术感知》,《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第11期。
  [2] 徐虹、韩林娟《文学旅游中的艺术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北京胡同游为例》,《旅游论坛》2018年第5期。
  [3] 王金黄《地理感知、文学创作与地方文学》,《当代文坛》2018年第5期。
  [4] 张荣杰《感知与现实人际关系网络:经典文学作品分析》,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特殊教育体系当中,语文教育占据基础地位,其能够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识,接受文化熏陶,在其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不容小觑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的根基,应该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有所渗透。本文就如何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特殊教育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72  小学语
摘 要:小学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提出了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然而部分学校、教师并未引起重视,再加上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阅读量,阻碍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小学新课改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特性,在语文中贯彻审美教学符合当前小学教学的要求。
  
  
小学徒扫烟囱  陈浩轩    小学徒狐猴第一次扫烟囱,他爬上屋顶,想用扫把去扫烟囱,可是一不小心就被卡在了烟囱里。狐猴好着急,但却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有一个人叫来了消防车,消防员看见了,想:看来只有用消防梯了。他匆忙爬了上去,像拔萝卜似的把狐猴拎了起来,好多砖块跟着一起掉了下来,狐猴终于被救出来了。    小学徒扫烟囱  许舒蕾    小兔子家的烟囱脏了,他找了小学徒狐猴来打扫。很快,小狐猴背着
摘 要:“黑夜是我的头发,我秀发一甩,就是一个昼夜”,这是我无意间从学生口中听到的,乍一听好像很浮夸,但细细品味,学生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有着妙趣横生的意味,俗中带雅。这让我不禁低头思量,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太重要了,在语文教学中,能否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能获得提升呢?这个问题不仅值得思考,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倾听 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
摘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与语文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詞汇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阅读教学  因为“词汇”与“阅读”本身密切联系,将词汇训练应用于语文阅读
当今社会,各国的竞争表面是经济的竞争,本质上则是文化和科技的竞争。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已经引起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经过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缺乏阅读兴趣,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阅读内容停留在儿时的记忆或是熟知的内容,比如《熊大熊二》《虹猫蓝兔七侠传》《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书与经典著作相比,少了些许科学性、唯物主义精神,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  受父母的
春天的小雨沙沙沙。  阵雨过后有时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