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学生心灵,绘出五彩世界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成为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课堂,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都在进行探索,不断进行反思,努力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一、注重导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维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在给一年级学生上《长呀长》这课时,我用动画片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植物生长的情景,然后教唱歌谣:“种子种子像娃娃,看见太阳叫妈妈,……”学生在吟唱歌谣画画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同自然放在一起,因此,在学生的画面中,豆蔓爬到了月亮上,他自己也顺着豆蔓往上爬;有的孩子则把自己“种”进了花盆里,火红的太阳照耀着他,太阳的旁边写着“妈妈”……画面表现出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学生用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课堂兴趣盎然。
  反思:教师在新课伊始,要善于运用新奇有趣的课件、图片、语言等形式进行导入,导入的内容越新颖,学生就会越急切地想弄清楚讲什么内容,能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挖掘,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对于美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而不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课件再现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千条万条带有鹅黄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夏天一阵狂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阵飞沙走石;秋风习习,变黄的树叶像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田野一片丰收景象;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
  反思: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新知。
  三、注重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每一次在组织学生美术活动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画出不拘一格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喜欢画孙悟空,然而画的孙悟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拳头大得惊人,似乎不成比例,但却很有童趣:孙悟空两只眼睛亮亮的——火眼金睛,手举金箍棒——力量超人,孩子们只要一看到他的画总能一下子认出是孙悟空,虽然形象稚拙,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他的画面上有点空的地方,我总会给他这样一些建议:“把你也画进去吧,去和孙悟空交个朋友。”“再画上那些给孙悟空打败的妖怪吧,这样孙悟空就更厉害了!”在我的建议之后,他的画面不再是单调与空洞的。这样一来,一幅画面丰富的美术作品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反思: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以真诚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并且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这样孩子的绘画个性就在我的面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事实上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评价是一种艺术,评价得好,带给学生的是信心与自信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好似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被肯定与重视的心理需要,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直率与天真。
  那天刚下课,李特问我, “老师,我的作业本咋不发呢?”
  “我要把这些好的作业,有特点的作品带到其他班,让别的班学生参观、学习一下。”
  当我把这些作业拿到五年级各班级讲评时,其他各班学生听得很认真,而且我还不断听到下面有人小声嘀咕:“我也能画成这样!”“我画得能比他还好呢!”
  我不失时机的煽情:“是吗?今天我就看看咱们班谁的作品画得好,有创意,让我也能拿到别的班展示。”结果出乎意料,同学们画得是那么专心致志,优秀作业比平时多了许多。
  “老师,把我的作业也收走吧!”我不忍心打击这个的积极性,只好把作业带走了。但实际上,这幅作品画的很一般,我把它锁进抽屉封存了。可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我总能看见这位同学特别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幅作品,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怎能不拿起“放大镜”找他们作业中的闪光点呢?
  反思:课堂上,常常有学生主动献上自己的作品,就是为了寻求我的一句肯定与表扬……评价有许多种,但无论是哪种,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就是可取的。当时我只是找不到范作,把这个班的作业拿到别的班讲课用一下,却没想到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后来我把有特点的作品集中起来带到各班展示,学生们比、学、赶、超,都想成为年级名人,作品质量越来越好,而且在学生中也起到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作用。
  总之,尊重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更好地触动、了解学生的心灵,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要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呢?这也成为现在农村中学的一大难题,现就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家校联合这几方面作探讨。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有事做”,不要让学生“无事做”。所谓“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谈起,谈及现今小学音乐欣赏课提问常见误区,探讨如何从提问的设计模式入手,从回忆式提问、概括式提问、分割式提问、对比式提问、阶梯式提问、激趣式提问、诱导式提问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 回忆式提问 概括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 对比式提问 阶梯式提问 激趣式提问 诱导式提问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
期刊
【摘 要】许多教师提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新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带出课堂的问题过旧、问题价值低、问题数量多”等原因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剖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被扼杀的原因,并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研究,指出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培养方法,旨在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课堂 学生 问题  “问题意识”法,是指老师在解决完课堂问题的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画一画,用五彩的画笔画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画出对语文独到的理解,这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以画助读 教学助燃气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通过形象认识世界。”语文教学如果具备了鲜明的形象性,学生就能感受真切,才能引起对课文人物和事件的关注,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中,以画助读,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又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传统内容,以往的教材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不够重视,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上,而新课标修订教材中对周长概念的教学就是整整一节课,它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体验过程, 在实践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周长的概念。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而且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
期刊
【摘 要】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高低对于后续探究中数据的收集展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这些环节能否正常进行至关重要,这就迫切需要教师能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偿教学。本文尝试在《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个探究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工作单,以此来有效评价学生设计生物探究方案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探究 方案 工作单 评价  一、背景  科学探究可分成提出问题和假
期刊
【摘 要】秦牧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对于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小天使的放飞不是大雁的跟随,它是每一个天使心灵个性的表达。教师应注意为孩子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表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习作 想象 激发 兴趣 放飞 个性 创造  一、创造个性 提升空间  雨果说得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普遍觉得作文“没劲”。改革中学作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当下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
期刊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学校的传统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这个理念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国家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下放给授课的教师。于是,一些学校依据各校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制定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推广,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发
期刊
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串灿烂的珍珠,那么师生的提问就是串珠的那一根美丽的红线;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首动听的歌,那么,师生的提问就是歌中跳动的旋律;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段活跃的化学反应,那么老师的提问就是绝好的催化剂。因此,好的提问直接关系到一堂课教学的质量。  一 、课前的提问。提问的作用主要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这种提问要设置悬念,注意趣味性,要符合青少年身心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