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成为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课堂,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们都在进行探索,不断进行反思,努力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一、注重导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维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在给一年级学生上《长呀长》这课时,我用动画片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植物生长的情景,然后教唱歌谣:“种子种子像娃娃,看见太阳叫妈妈,……”学生在吟唱歌谣画画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同自然放在一起,因此,在学生的画面中,豆蔓爬到了月亮上,他自己也顺着豆蔓往上爬;有的孩子则把自己“种”进了花盆里,火红的太阳照耀着他,太阳的旁边写着“妈妈”……画面表现出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学生用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课堂兴趣盎然。
反思:教师在新课伊始,要善于运用新奇有趣的课件、图片、语言等形式进行导入,导入的内容越新颖,学生就会越急切地想弄清楚讲什么内容,能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挖掘,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对于美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而不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课件再现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千条万条带有鹅黄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夏天一阵狂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阵飞沙走石;秋风习习,变黄的树叶像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田野一片丰收景象;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
反思: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新知。
三、注重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每一次在组织学生美术活动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画出不拘一格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喜欢画孙悟空,然而画的孙悟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拳头大得惊人,似乎不成比例,但却很有童趣:孙悟空两只眼睛亮亮的——火眼金睛,手举金箍棒——力量超人,孩子们只要一看到他的画总能一下子认出是孙悟空,虽然形象稚拙,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他的画面上有点空的地方,我总会给他这样一些建议:“把你也画进去吧,去和孙悟空交个朋友。”“再画上那些给孙悟空打败的妖怪吧,这样孙悟空就更厉害了!”在我的建议之后,他的画面不再是单调与空洞的。这样一来,一幅画面丰富的美术作品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反思: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以真诚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并且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这样孩子的绘画个性就在我的面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事实上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评价是一种艺术,评价得好,带给学生的是信心与自信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好似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被肯定与重视的心理需要,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直率与天真。
那天刚下课,李特问我, “老师,我的作业本咋不发呢?”
“我要把这些好的作业,有特点的作品带到其他班,让别的班学生参观、学习一下。”
当我把这些作业拿到五年级各班级讲评时,其他各班学生听得很认真,而且我还不断听到下面有人小声嘀咕:“我也能画成这样!”“我画得能比他还好呢!”
我不失时机的煽情:“是吗?今天我就看看咱们班谁的作品画得好,有创意,让我也能拿到别的班展示。”结果出乎意料,同学们画得是那么专心致志,优秀作业比平时多了许多。
“老师,把我的作业也收走吧!”我不忍心打击这个的积极性,只好把作业带走了。但实际上,这幅作品画的很一般,我把它锁进抽屉封存了。可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我总能看见这位同学特别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幅作品,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怎能不拿起“放大镜”找他们作业中的闪光点呢?
反思:课堂上,常常有学生主动献上自己的作品,就是为了寻求我的一句肯定与表扬……评价有许多种,但无论是哪种,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就是可取的。当时我只是找不到范作,把这个班的作业拿到别的班讲课用一下,却没想到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后来我把有特点的作品集中起来带到各班展示,学生们比、学、赶、超,都想成为年级名人,作品质量越来越好,而且在学生中也起到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作用。
总之,尊重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更好地触动、了解学生的心灵,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要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导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维持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在给一年级学生上《长呀长》这课时,我用动画片导入,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植物生长的情景,然后教唱歌谣:“种子种子像娃娃,看见太阳叫妈妈,……”学生在吟唱歌谣画画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同自然放在一起,因此,在学生的画面中,豆蔓爬到了月亮上,他自己也顺着豆蔓往上爬;有的孩子则把自己“种”进了花盆里,火红的太阳照耀着他,太阳的旁边写着“妈妈”……画面表现出了神奇的童话色彩,学生用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课堂兴趣盎然。
反思:教师在新课伊始,要善于运用新奇有趣的课件、图片、语言等形式进行导入,导入的内容越新颖,学生就会越急切地想弄清楚讲什么内容,能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重挖掘,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对于美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而不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景,把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课件再现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千条万条带有鹅黄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夏天一阵狂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阵飞沙走石;秋风习习,变黄的树叶像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田野一片丰收景象;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
反思: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同时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新知。
三、注重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每一次在组织学生美术活动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创造,画出不拘一格的作品。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喜欢画孙悟空,然而画的孙悟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拳头大得惊人,似乎不成比例,但却很有童趣:孙悟空两只眼睛亮亮的——火眼金睛,手举金箍棒——力量超人,孩子们只要一看到他的画总能一下子认出是孙悟空,虽然形象稚拙,总挡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他的画面上有点空的地方,我总会给他这样一些建议:“把你也画进去吧,去和孙悟空交个朋友。”“再画上那些给孙悟空打败的妖怪吧,这样孙悟空就更厉害了!”在我的建议之后,他的画面不再是单调与空洞的。这样一来,一幅画面丰富的美术作品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反思: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我都以真诚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并且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这样孩子的绘画个性就在我的面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事实上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评价是一种艺术,评价得好,带给学生的是信心与自信的力量。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好似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心理学表明:人都有被肯定与重视的心理需要,儿童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直率与天真。
那天刚下课,李特问我, “老师,我的作业本咋不发呢?”
“我要把这些好的作业,有特点的作品带到其他班,让别的班学生参观、学习一下。”
当我把这些作业拿到五年级各班级讲评时,其他各班学生听得很认真,而且我还不断听到下面有人小声嘀咕:“我也能画成这样!”“我画得能比他还好呢!”
我不失时机的煽情:“是吗?今天我就看看咱们班谁的作品画得好,有创意,让我也能拿到别的班展示。”结果出乎意料,同学们画得是那么专心致志,优秀作业比平时多了许多。
“老师,把我的作业也收走吧!”我不忍心打击这个的积极性,只好把作业带走了。但实际上,这幅作品画的很一般,我把它锁进抽屉封存了。可是,在后来的美术课上,我总能看见这位同学特别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一幅作品,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怎能不拿起“放大镜”找他们作业中的闪光点呢?
反思:课堂上,常常有学生主动献上自己的作品,就是为了寻求我的一句肯定与表扬……评价有许多种,但无论是哪种,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就是可取的。当时我只是找不到范作,把这个班的作业拿到别的班讲课用一下,却没想到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后来我把有特点的作品集中起来带到各班展示,学生们比、学、赶、超,都想成为年级名人,作品质量越来越好,而且在学生中也起到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作用。
总之,尊重孩子们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更好地触动、了解学生的心灵,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要用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从而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