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仿型读写结合

来源 :科学导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型读写结合也叫仿写。古今佳作从模仿入手而写成者比比皆是。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中学生生活阅历简单,思想单纯,单凭自己苦思冥想很难写出有亮点的文章,模仿课文写作不失为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
  在指导学生仿写时,采用的形式有仿章法、仿文体、仿语言等几种类型。例如:
  仿章法。就是学习课文的构思、结构,指导学生写作文。例如课文《劝学》是一篇古代议论散文。可首先启发学生认识课文的严谨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要不停止地学习。第二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即为什么要不停止的学习。第一层,论述人只有经过“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第二层,论述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弥补不足,增强能力,征服自然。第三部分,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怎样学习。首先指出学习方法(逐步积累),再指出正确态度(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然后,应指导学生仿照《劝学》的总分模式以“劝问”为题写议论文。学生层层论证,写出了结构严密的文章。例如一学生写道:
  荀子劝告人们要“不停止地学习”,我劝告人们不但要善学,还要善问。
  那么问有什么好处呢?首先问能解决疑难问题,使自己前进;(论据略),其次问能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习新知识,使自己聪慧(论据略);第三,问能节约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论据略)。
  问既然这样重要,那么怎样去问呢?问的诀窍是什么呢?首先,问问题时不要顾及地位高低,谁有知识就向谁问;其次,问时态度要虚心诚恳,要尊重问的对象,要看时间看场合;其次,问之前要深思熟虑,提问要抓住要害,不懂再问,不要不懂装懂。
  当今我们处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掌握更多的有用知识,我奉劝人们多问,善问。
  仿文体。现在很多学生文体观念淡薄,写出来的作文在文体上是“四不像”。为增强文体意识,学习诗歌单元我就让学生仿写诗歌,记叙文和议论文单元也是同样。结合文体仿写,可以深化学生对文体特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例如新课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四册第二单元都是诗歌,其中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苏轼和辛弃疾的诗歌等都深为学生所喜爱。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后,可以首先朗读并让学生传阅教师的“下水”作文——《沁园春》:
  沁园春 三中校园
  独立校园,金秋送爽,桂花飘香。看花草繁茂,飞机翱翔;操场宽阔,健儿奔忙;设备齐全,窗明几亮,莘莘学子争向上。传六经,承仲尼孟轲,无限荣光。
  携来英才教之,为桃李哪怕汗水淌。喜我班少年,神采飞扬;读书发愤,刺股悬梁;脚踏河洛,心系五洋,学用结合写华章。请君看,到中原逐鹿,我班高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见老师带头写作,诗情高涨,跃跃欲试,写出了不少虽然幼稚但却动人的诗歌。
  读写结合的种类很多,通过对名作、优秀作文的模仿,学生可以提高作文和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模仿型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进行作文训练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整合才能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变革,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积极性、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下面我对如何在物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谈几点浅见:  一、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则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1.录制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而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
期刊
一、基础知识的拓展和补充  语文基础知识面较广。本文试就常见的词语、诗句、名言警句、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的拓展,作一说明。  词语、诗句的拓展。例如,在教学《〈诗经〉三首》时,指导学生积累文中的成语“二三其德,载笑载言,信誓旦旦”等,可提示学生说出一些来源于《诗经》的成语。像出自《关雎》的“辗转反侧”,出自《风雨》的“风雨如晦”“风雨凄凄”,出自《桃夭》的“逃之夭夭”等。这些成语的拓展,既丰富了教
期刊
新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作为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是,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如领导工作实践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职业经理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做的事,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
期刊
冬去春来,岁月更迭,不知不觉中,“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我校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家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家访就是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如何有效的家访则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和艺术。我个人比较欣赏一位教育家的言论:“教育过程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说家访是一门学问,那就必然是一门爱的学问;
期刊
新课程改革日趋渐进,对课堂模式的探讨又上升到了新的层面,但古已有“教无定法”的课堂准则,课堂模式的多样化无疑更适合现今的局面,本文试从五步教学法的角度,解读一下经典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五步教学法为“一引二读三析四结五探”。  一引,乃是教师的引导。秉承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再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训诫,教师的引导显得十分重要。它不是一堂课中简单的序言,它应该是老师涵养的体现,学生兴趣的
期刊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一个人一旦有了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强大动力。学生的成绩的好坏,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 、入课多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主动地、有个性地进行学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而阅读教学能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的特点,课堂上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融入;展开  任何教育学著作论及其对象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教材和教学。老师没有教材无以施教,学生离了教材无从就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教
期刊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阅读在学生获取信息、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开拓视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被学界所重视。可以说,搞好阅读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