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效课堂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  引导学生  自主合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呢?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可以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只要在学校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这种理念,就会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一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这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的。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与其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方法,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种意识如果在长期的培养中逐渐形成一种能力,那么它对小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的人格精神、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促使我们的小学生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只要情境创设合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努力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只要创设的情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就能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本能,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将得到有效培养。
  (二)培养质疑能力,搭建学习平台
  让小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自主学习的有效举措。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会提问就是会思考,会思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作为一名小教工作者,千万要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思维牵着学生的思维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原点,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全体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质疑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小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三)挖掘评价功能,体验成功喜悦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好胜心的,学生也一样,都希望能得到鼓励、受到表扬。作为教育课堂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掌握好每一位學生的特点,能随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及时予以表扬,一定让他们能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这种表扬要公平公正和亲切,在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同时,能够起到增强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的作用。
  二、师生互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做到“给予”
  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单靠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靠老师的积极引导,老师的主导作用要靠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1.老师要给予微笑。老师是学生生活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有句诗写得好:“世界上最美丽的就是微笑”。微笑是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假如上课时老师面若冰霜,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而假如上课时老师面微笑、和蔼可亲,那么这节课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老师不管心情如何,上课时一定要把微笑写在脸上,对表现突出的小学生予以最美的微笑。而这种微笑,比任何有声语言都有效。
  2.给予信任。信任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只要老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感,这样的学生肯定是自信和乐观的。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持肯定态度,并为自己的不断进步而快乐。
  3.给予宽容。宽容是一种能力,对学生宽容更是一种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面对这样的失误,教师甚至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我们要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的同时要适时、适量地引导他们走上“正道”;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给予学生宽容和真爱,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教师一定要还给学生一片新天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生活学习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无处不在。教师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活水,必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时间上为小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学习空间上课内外相互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
  1.拓宽阅读。在教学中,一定要减少泥沙俱下、重复啰嗦的文课抄写,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资源”共享。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适当地举行“资源”共享交流会。会上,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积累的素材与大家交流,让更多的人有更大的收获。
  3.丰富活动。根据教材学科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比如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向自然、或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体味现代学科的魅力。
  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理念合理渗透,不但能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把这种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利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中学生来说,英语阅读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分析造成中学生英语阅读差的几个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以下对策: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法、拓展文化视野、精选阅读材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技巧,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模式、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建立正确的阅读评价机制。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阅读 原因与对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而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際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大难题,多年来我们从陌生到好奇、认同、尝试,又从熟悉到困惑、研究、再实践。但取得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仍存在一些有待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
从插图、课后练习、文字表述3个方面阐述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是'与'非',指出教学时要做出的解释及修正。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性地教提供了良好而又广阔的课程氛围,这种课程氛围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去灵活、机智地创造和建构。初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