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放与20世纪30年代初期浙大改组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天放(1899-1967),祖籍江西,生于杭州.1920年赴美留学,先后获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硕士、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起在复旦、大厦大学任教.1932年4月至1933年3月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1935年出任驻德大使.这位任期短暂且后人着墨不多的校长,实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浙大改组的先驱.rn程天放接任校长之职前,浙大虽有“国立”之名,然其经费由浙江省财政厅从国税项下支给,并不与中央财政挂钩.从结构上看,“大学区”制下的浙江大学为全省教育机构之中心,实际等同于原浙江省教育厅,其下辖的工学院、农学院以及1928年成立的文理学院,由于历史传承之因素,独立性甚高.当时舆论媒体多以浙大某学院为题,而无浙大之整体.这种情况在1929年“大学区”制结束后亦无改观,学校重大事务由三院会商决策而定,校方之秘书处仅为上下承转机关,甚至秘书处与各院有事接洽,须以公文来往,与大学对校外机关无异.1931年国民政府下令裁撤厘金,致使国税项下无项开支,加上浙省自身财政危机,省财政厅即以省库艰危,不再承担浙大经费.几经周折,最终达成由中央每月拨付三万、浙省承担三万五千元.中央经费虽有波折,终可交付,而浙省财政实难以为继,拖欠浙大经费数月.由于文理、工、农三学院相对独立,其均衡态势亦因各院经费分配而愈发紧张.工学院学生一度以秘书处与各学院职责重合甚多,提出裁撤秘书处以开源节流,这与学校统一组织之诉求可谓南辕北辙(《工学院学生自治会建议书和校长的答复》,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36期).农学院学生亦不满校方在经费上“偏袒”文理学院.1931年11月,经费问题导致学生风潮,时任校长邵裴子无奈辞职,校务遂陷困顿.
其他文献
从傅东华和朱维基,到朱维之、杨耐冬和金发燊,再到刘捷和陈才宇等,《失乐园》中译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弥尔顿经典作品需要重译,原因有五.第一,现有译文令人不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进行了大量对“正常”及其相关概念的讨论,他界定了经济学所研究的“正常”活动,继而在理论研究中大量使用这一概念.在理论范畴里,“正常”具有静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