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培养5—6岁幼儿在园同伴间分享行为的实践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学会分享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就读在城乡接合部幼儿园的幼儿在园同伴间分享行为培养研究很少,即使偶有涉及,所给出的建议也比较笼统。这些笼统的建议往往使一线教师无所适从,无法对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就读幼儿的分享行为实施有效培养。本文以安徽省肥东县实验幼儿园两年多的培养教育实践研究为例,浅谈适合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培养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分享行为 同伴 实践研究 教育策略
  一、问题提出
  分享是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本文所指的分享是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精神类的情感情绪体验如图书、玩具、食品、愉快或者欢乐等,与同伴共享的行为。
  城乡接合部一般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县城或者小城镇过渡地带。本研究实践地——肥东县实验幼儿园,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就是城乡接合部幼儿园的典型案例。该园所就读的5-6岁幼儿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居多,且多由祖辈隔代教养,分享行为发展水平较低,不愿意分享的现象在该园中大班幼儿中普遍存在。该园教师对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等缺乏了解,影响了该园幼儿分享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现有研究都是以大中城市某几个幼儿园的幼儿为对象,所得的数据并不能反映幼儿分享行为的整体发展水平。尤其缺乏针对城乡接合部所在地幼儿园5-6岁幼儿在园内同伴间分享行为教育策略的研究及个别教育指导意见。因此,此项研究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目的性取样,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肥东县实验幼儿园就读的5-6岁幼儿及教师,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分别进行案例研究。
  其中“5-6岁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调查”围绕幼儿在家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家长态度、家庭培养分享行为的方法等展开调查。此调查面向149个家庭,发放家长问卷149份,收回139份。其中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达到了93.29%,有效率为93.29%,所得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教师对5-6岁幼儿在园同伴分享行为培养现状调查”围绕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教师教育策略方法等展开问卷调查。此调查向该园中大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8份,收回37份。其中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达到97.37%,有效率97.37%。
  “教师培养5-6岁幼儿在园同伴分享行为教育方法有效性”的案例研究从中、大班共选取5-6岁的30名幼儿作为被试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跟踪观察,对长达半年的观察记录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出有效观察记录30份。
  三、研究结果
  (一)在家庭中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及家长教育措施之不足
  由表1可知:幼儿能经常主动分享的占18.71%,偶尔分享的占75.54%,从不分享的占比5.76%。幼儿愿意分享玩具和食物的占96.40%,分享图书和文具的占56.30%,其他占3.60%。
  由此可见:幼儿自觉分享意识较差,分享行为习惯还需要专门教育;幼儿最愿意分享玩具和食物。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该园5-6岁幼儿多为留守儿童及独生子女,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繁忙,忽视子女教育;祖辈隔代教养情况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使幼儿不愿意、不主动与同伴分享。
  由表2可知:家长对培养分享行为认为重要的占比97.12%,认为一般的占比28.77%,认为不重要的占比0.01%;通过说教培养分享行为的占比92.08%,通過其他方式培养的占比7.91%。
  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大多数家长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措施是说教,缺乏其他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在园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及教师培养策略分析
  由表3可知:幼儿分享关于家庭内容的占比33.30%,分享物品的占比76.07%,分享其他的占比3.12%。幼儿经常与同伴分享的占比34%,偶尔分享的占比16.00%,从不分享的占比50.00%。
  由此可见:在情感分享时,多数幼儿谈及关于物品方面的内容,多数情况下幼儿进行分享时处于物质层面;幼儿经常分享的比例较小,他们在多数情况下不会主动分享。
  由表4可知: 教师中93.00%的人都知道主动采取引导幼儿分享;30.37%的人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幼儿分享行为,50.42%的人通过家园共育培养幼儿分享行为,43.17%的人通过分享主题活动培养;46.15%的人在集体活动中培养,90.19%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由此可见:多数教师知道主动引导幼儿分享;有的通过分享主题活动、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多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三)教师现有分享行为培养方法有效性比较
  由表5可知,个别教育研究中,实施积极强化法有效率为96.67%,行为塑造法培养有效率为40.00%,代币制管理法有效率为93.33%,游戏法有效率为96.67%,榜样和移情训练有效率86.67%,强制分享有效率为16.67%,说教有效率为43.33%。
  由此可知,教师在培养5-6岁幼儿在园分享行为时,采用积极强化法、代币制管理法、游戏法、榜样和移情训练时,收到的教育效果较为明显,其他策略有效率低。
  四、分析与建议
  (一)利用现代通信方式,及时实现家园共育
  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父母多在外地,家园联系不畅,因此需要密切家园联系。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公众号、手机APP等现代通信工具,向家长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引导家长不能仅仅注重物质层面的分享,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分享教育。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巩固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成果,例如肥东县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妈妈讲故事公众号,定期请幼儿分享故事、请园长老师分享育儿知识等。   (二)营造宽松的分享氛围,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个别教育
  教育者态度民主、宽松,有利于班级幼儿同伴间和谐氛围的形成。教师要关心幼儿,宽松对待幼儿,要注意发挥环境教育人的作用,如张贴分享故事、分享漫画,开展分享区域活动等,强化幼儿分享行为。教师应及时选择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分享,让其体验分享的乐趣,以强化分享意识。
  (三)创造分享机会,在实践中强化分享行为
  幼儿同伴间接触较多,但是分享行为却无法每时每刻都发生。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更多与同伴分享的机会,如绘画、玩区域游戏、图书阅读活动时,鼓励幼儿分享。
  (四)建立分享规则,养成持续分享的好习惯
  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同伴间分享时会出现不必要的内部干扰。因此,为促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地保持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师可以与幼儿民主协商建立分享规则,以利于幼儿分享行为习惯的持续保持。
  结语
  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和规则管理,加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才能激发幼儿产生主动分享的动机与愿望。处于相同区域位置的幼儿园可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文中所提策略,使本园5-6岁幼儿在园同伴间分享行为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乃铭,钱锋.学前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56-63.
  [2]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學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3]卫晓萍,张玉涓,穆陟晅.我国近二十年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5.
  [4]阎水金.学前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73-79.
  [5]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6]任虹霏.3—6岁城市幼儿分享的特点及培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7]张树俊.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53-56.
  [8]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7:20-25.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归纳推理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JK18058。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在动手实践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深度学习活动,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关键词:深度学习 测量 面积单位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关“图形与几何”教
期刊
摘要:在“小数乘整数”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结合新旧知识的迁移,在层次性问题思考的牵引下加强计算算理的探究性学习,就能够使他们学有所获,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又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探究算理  【课前思考】  “小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属于数学四大领域中数与代数的范畴,基于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以及对整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期刊
摘要:多年前的一次旅游经历引发了笔者对自己教学的思考,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改变,使得传统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学生由被动学习变得乐学、善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对此作一阐述。  关键词:改变教学模式主动学习精彩课堂  多年前学校利用暑假组织毕业班老师到三峡旅游,几天的时间里我们欣赏到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伟大……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的导游
期刊
摘要:大学生素质是综合素质,包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三个年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分析结果表明:专业不同和入学年份不同对学生成绩作用显著,文化课成绩和综合成绩的差异性较显著,第二课堂成绩差异性不显著,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成绩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在于教育理念的樹立与践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发挥欠缺。据此,本文从“以本为本”本科教育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几条提升大学生素质的
期刊
摘要:汉字,历史悠久,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记录着我国灿烂的历史。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有责任在教学活动中传承汉字文化,重视对学生写字教学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关键词:形体观察道德品质字如其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指出,要让学生“喜欢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建立表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潜心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捕捉一些生活信息,組织一些实践活动,建立合理的表象,从而引领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数学,领悟数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创设情境辨别比较游戏想象操作感知  引言  表象是经过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是形象思维的源泉,是直观感知向形象思维发展的必要环节。在教学活动
期刊
摘要:学校近一年来积极推进“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来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课堂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建构渐渐以“倾听”为核心,教师接纳每个学生的真实发声。“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活动在于尊重每个人的学习,安静倾听学生反应;学生的活动在于言说,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教材对话。  关键词:倾听质疑激发拓展思维  上午大课间时,我兴奋地和一班班主任徐老师交流道:“现在在你们班上数学课
期刊
摘要:多元化时代发展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多元化的选择。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高效的选择。微课作为支撑电子书包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教学资源,其设计制作与有效运用在智慧课堂环境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电子书包环境中微课在不同环节的使用,合理地设计微课脚本、微课学习任务单等,借助于电子书包集
期刊
**本文是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生公寓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JGZY005,项目类别:一般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学生除日常学习外,大部分时间均生活在公寓,所以公寓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线阵地,是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了解学生
期刊
摘要:“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真正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逐步学会用数据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做出合理的判断。  关键词:统计数据分析观念小学数学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但是如果不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