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形式,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掌握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精髓,但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却没有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本文从教师作为对话者、活动者、组织者等方面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索,力求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使“对话式”阅读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多数语文教师对于对话式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与实践,而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却没有给出详细地解释和说明。现本文针对教师在“对话式”阅读中所扮演的角色谈几点看法。
  一、作为“教学活动”中对话者
  作为“教学活动”中对话者,教师的角色具体体现在:第一,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教师在备课时,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教师不仅要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魅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意义。具体讲,教师应抛开一切教参资料,独立地面对教学文本,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积累,把文章认真反复进行诵读,对文本进行不断地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如何布局文章结构?文中运用哪些写作手法?这些写作手法为文章增添了哪些色彩……然后再去翻看手头上的教参和资料,对自己的理解加以印证、修改和提高,从而获得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从作者角度去还原文本。例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描绘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以及诗人对地主家庭的憎恨,书写了诗人对保姆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的礼赞。语文教师在把握作者情感时,应该充分了解艾青成长背景以及后来国民党将他逮捕入狱这一创作背景,把自己放在作者当时的处境中,体会作者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切怀念。与此同时,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所以教师还要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阅读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能使“对话式”阅读教学产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对话的一方,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教师应允许课堂上存在不同的声音,允许学生自主表达对文本的阅读体验。总之,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对话”一方来看待,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学生看作是对话的另一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想法,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提升自我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
  由于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水平限制,对于一些难涩的文本,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总会出现困难与偏差。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指的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文本,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走出“迷宫”,使学生正确把握阅读文本的正确方向,然后初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使学生理解文本深层次内涵。例如在讲解郁达夫《故都的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教师先从词语替换入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香茶”与“浓茶”各种的含义,在学生明确替换词语后效果不好时,教师又让学生顺势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进而体会到作者品的不是茶,而是他的生活、他的境遇、他的人生,还有他当时面临的世态!教师应明确意识到自己引导作用就是使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应该是在同一思路上协调进行的双边活动,将引导者角色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教師作为引导者也应把相应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使得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能够更近一些。一是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如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字词怎样查找工具书,在搜集文章背景资料时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在对文本解读时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等。二是在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时,可以通过抓取关键词体会作者情感。如莫怀戚《散步》中最后一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地、稳稳地、整个世界”中这个关键词语透露出的是作者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虽说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作者很享受生命的过程,并且希望儿子也能像他一样学会享受生活,体会生命的真谛。三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涵盖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来加深对作品的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东晋实施门阀制度使得陶渊明这样的贤才不能得到重用,再加上当时赋税徭役繁重,国家面临崩溃,陶渊明感觉自己不能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才作下此文,以此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这样一来,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帮助更好理解文章内涵,从而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王尚文教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内必然产生的效应。”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与文本对话,最终使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实现。
  三、教师作为“对话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真对话”,二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教师在整个教学对话中起着指导、协调、统一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创造出民主和谐的对话环境,允许课堂有不同的声音。针对学生不同的声音,教师应给予耐心地讲解与指导,使得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力求和谐统一。其次,为了对话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该组织好对话的秩序,鼓励每个学生敢于质疑其他学生意见,但质疑的前提要有理有据。对于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请他们发言,通过设置有趣的话题,举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等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对话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整个对话教学中要做好监控作用,具体讲就是对于那些与文本无关的、干扰教学目标的对话,教师能够及时察觉并予以纠正,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里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充分设置话题。教师在设置话题时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对话话题和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话活动中。例如《张衡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如果就以文本内容来向学生教授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这可能对学生而言不易于理解,但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边的活动角度出发,如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为例来写人物传记,然后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将化抽象为简单的教学手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到对话中,而且更易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或者可以举办关于“我看张衡”的演讲比赛,鼓励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对张衡的优秀事迹和品质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让张衡的优秀品质感染到每一位学生,使同学们将张衡看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二是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扩展知识储存空间。例如教师在对《张衡传》备课不仅仅局限在这一文本内容上,应该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教师在备课中应了解张衡写的《四愁诗》《归田赋》等与文本相关的时代作品,从而更好地把握张衡这一人物形象,也可以横向比较同类传记《李贺小传》《苏武传》等总结出精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能清晰明了掌握人物传记的这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这样一来,学生乐于参与教学对话,教师又能够给予学生直观明了的阅读方向,最终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作为对话的一方,帮助学生阅读,组织教学活动。其实,只有教师真正把握了自己角色的定位,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理念下倡导的“对话式”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启迪人,以情感丰富人,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开祥.再谈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学刊),2011(12).
  [2].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肖梦华.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2011(4).
  作者简介:李晓丹,1993年生,女,研究生,洛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盐场小学,河北 沧州 061108)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小组的组建采用学生自愿的方式,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等,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三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竞争;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音乐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其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更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使得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发展举步维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学科;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