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来源 :风景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化建设是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持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按树种起源分为乡土树种、省外树种、国外树种和栽培树种4类,分别探究其在全国尺度和气候带尺度下的均质化特征,以明晰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均质化特征在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差异,并揭示在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均质化现象的主导树种类型.结果发现:全国尺度下,城市绿化树种均质化现象具地理尺度效应,主要由栽培树种和国外树种主导;气候带尺度下,以北亚热带城市绿化树种均质化程度最高,中亚热带和暖温带次之,南亚热带和中温带最低,虽然仍由栽培树种和国外树种主导,但乡土树种与省外树种也有一定贡献.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普适性的解决措施以缓解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均质化现象、保护和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利用有效的模型和指标来评估景观连接度并用以构建绿地网络对于栖息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首先,选用基于图论的连接度指数探讨适宜生物迁徙的绿地建设最优距离阈值,并根据景观连接度评价结果遴选源地斑块;其次,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Linkage Mapper工具确定物种迁徙的潜在连接路径;最后,根据电流密度量化源地斑块与廊道的相对重要程度,识别对物种迁徙至关重要的“夹点”地区,并将模型识别结果与遥感卫星地图
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设计有益于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游戏空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游戏价值的概念,以游戏性、功能性和安全性为框架建立评价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共60个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场地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安全性被过于看重,而对“提供可自由移动的游戏部件”“可观察/接触小动物”等4项因子的重视较少;“游戏沙坑/沙池设置”“适宜的水体设置”“足够的座椅”等8项因子在设计中的重视度均需提高;“标识系统设置”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在设计上还需要提升.本研究旨在为未
除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外,社区公园的社会效益能推动人们迈向更高质量的邻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发达国家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国外社区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功能演绎,提出当前社区公园社会效益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对邻里福祉的社会影响.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1世纪后社区公园与邻里福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显示,其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邻里安全的威胁、邻里分异的排斥、睦邻关系的凝聚及邻里健康的促进4个方面.结合近20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社区公园为
可供性理论从功能的角度描述儿童环境感知的心理本质及其对特定环境的行为反应,体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关怀.通过文献回顾,首先厘清了可供性理论因能够直接描述儿童的环境-行为关系而成为儿童环境感知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借助可供性的不同维度、层级及特性能够详细描述开放空间为儿童提供的多种活动机会.可供性作为联系环境与人类感知、行为的媒介概念,描述了行为发生的一系列条件,详细地解释物理、社会文化、个体因素是如何对儿童可供性实现甚至儿童发展造成影响的.对可供性的测度和分析构成了当前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研究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