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5岁的屠呦呦出生于宁波鄞州,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屠呦呦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也成为中国诺奖获得者中的唯一女性。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中的名句,是屠呦呦名字的出处,而鹿儿所食的那株野草,就是青蒿。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的人生注定要与青蒿联系到一起,而这个国人企盼多年的诺奖,竟来得如此“中国风”。
  “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曾表示,“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这位以往“圈外人”感到陌生的宁波籍女科学家,因为发现青蒿素——被誉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而进入公众视野,也进入了诺奖的视野。
  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之中,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超过200万人。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包括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它能有效抑制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的生长,但疗效不持续。为了找到答案,屠呦呦又一头扎进文献堆。
  青蒿在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我国南北方都常见的菊科草本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它有所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些成就并未让屠呦呦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为了获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甚至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实验。
  值得注意的是,摘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寿旦说,屠呦呦早在2011年就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同样是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选自2015年10月6日《浙江日报》,有删改)
  鉴赏空间
  因为摘得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女科学家屠呦呦成了2015年万众瞩目的风云人物。屠呦呦的获奖,系实至名归,“凭借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造福世界的疗效”。当我们把视线转向40多年前,聚焦我国的“523”疟疾防治科研项目,细数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研究青蒿素的历程,你会为之惊诧与敬佩:非常漫长而复杂的实验过程,190次的反复失败,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药效实验……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员身上彰显出的不畏艰辛、执着以求、勇于献身的精神,正是“敬业与乐业”的最好注解!
  [读有所思]
  文中画线语句折射出屠呦呦的什么可贵品质?
其他文献
【人物速描】  初见褚楚,整洁的衣着,粉扑的小脸,绽放着“真”与“善”光芒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着。就读于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的褚楚,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正能量小天使”呢。和同龄人的童年相比较,褚楚可能不是被幸运之神眷顾的,生活给了这个小姑娘太多曲折,也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成就了不一样的褚楚。本期TA模样,初初和你一起认识这位“多面小天使”~  在坎坷挫折中坚强  虽然人生的第一段旅途崎岖而坎坷,但褚楚
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即使沧海桑田,人类成为了强者,它们仍陪同人类一路走来,保持生态的平衡,提供生命的滋养,予以智慧的启迪……  文学这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自然不会也不能撇下这亲密的伙伴。作家们往往为动物倾注了积极、热烈、深邃的创作情怀——  水中的鱼儿,它“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即使遇到了不幸,依然栩栩如生,只是“不能动弹”。由此,诗人艾青品出了人“活着就要
名师简介  丁锋,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曾获江苏省南通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现任教于江苏省南通市刘桥中学。  南山湖水上世界即将开放  通州区南山湖水上世界将于7月26日对外开放。炎炎夏日里,本次活动可为我们带来一份清凉与乐趣。  这次以“亲子大闯关,欢乐嘉年华”为主题的水上世界活动分为四大板块:DJ乐队嗨翻天、卡通人偶大合集、网红抖音挑战赛、水上大闯关。其中,最令孩子们期待的就是水上大
8月的最后一天,一条科技新闻引发了舆论场“海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宣布,正在推进结合了超声速飞行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的“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时速有望高达4000公里。一旦实现,国内超级城市群便能形成1小时经济圈。  被称为“第五种交通方式”的“高速飞行列车”是个什么“鬼”?4000公里的时速,是否考虑过乘车群众“小心脏”的承受力?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有理论与技术基础 尚缺实验数据支撑  “在真
《都市精灵》是一篇散文随笔,文章呼吁人们优化生活质量,启发人们思考该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文章看似浅显,但要深入领会,还是不容易的。我们不妨从“六可”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去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切呼唤之情。  一、可喜。可喜的是在都市北京的现代文学馆中还有一景——喜鹊成双成对地飞来;灰喜鹊成帮成伙,一来就是一大群,它们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非常活跃。碰巧了还能看见一只小松鼠,那简直是文学馆的
主持人:吴月春  吴月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盐都区兼职教研员。多次参加中考语文命题工作。有多篇论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之友》《语数外学习》等杂志发表。另有多篇散文在《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发表。  步入中年,过年的热情越发淡漠,希望这“年”来得再晚一些,甚至想忘掉“年”,让这一年无限地继续下去。事实上,空气里到处飘散的酒肉香味,小区里放寒假的孩子迎接新年的欢快笑语,大
从小就是“好奇宝宝”  朱文鹏五六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好奇心:爸爸看科学杂志,他在一旁凑热闹,喜欢看杂志里五颜六色的图片,特别对各种有趣的发明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别人家的小孩玩玩具,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而朱文鹏总喜欢“搞破坏”,把小闹钟、小汽车等玩具“解剖”得支离破碎,想弄明白小鬧钟为什么会自己转动指针,小汽车为什么会自己跑……  看到朱文鹏如此爱折腾,他的父母并不责怪,反而鼓励支持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别人容易吸引你的品质是——A.有才气2分 B.依赖你3分 C.优雅5分 D.善良10分 E.性情豪放15分  2.你希望自己成为哪种动物——A.猫2分 B.马 3分 C.大象 5分 D.猴子 10分 E.狗15分 F.狮子 20分  3.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A.游泳 5分 B.喝冷饮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天,中国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无论你身在都市,还是远居乡村,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能令你品味出: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      票证就是命根子      新中国成立时,由于连年的战乱,田园荒废,技术落后,农业生产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连清朝中叶都不如。资料显示,1949年我国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只有209公斤,远低于36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解决世界第一
【原文】  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  蛩(qióng):蟋蟀。  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愁损:愁杀。  兰成:庾信的小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