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科学研究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时珍国医国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ys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温病学》教学中,针对教学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科研选题,开展温病病机病理的系列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收到良好成效.体会到在医学教育中,教学、临床、科研存在着密切关联,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这是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 开展三七皂苷R1(notoginsenoside R1)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免疫原性鉴定,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三七皂苷R1的免疫测定方法.方法 以三七皂苷R1为原料,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别合成三七皂苷R1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用紫外光谱、SDS-PAGE电泳和薄层色谱鉴定人工抗原是否偶联成功;免疫抗原程序性免疫雌性日本大耳兔,制备抗血清,间接竞争ELIS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并检测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三七皂苷R1与BSA/ HSA偶联成功;血清效价>32000,以抗血清建立标准曲线,得到:Y=0.107X-0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含茯苓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茯苓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该平台V3.0软件,构建含茯苓的中成药数据库,分析含茯苓中成药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含茯苓的中成药处方共320个,涉及中药370味,主治疾病119种,主治证候99种.分别选择水肿、不寐以及气血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分析,得出茯苓治疗不同疾病和证候的核心药物组合,揭示含茯苓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结论 利用该平台分析含茯苓中成药的主治疾病与证候,得出相应的核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