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春有花、夏有树、秋有果、冬有青。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种子,从五个方面来谈自己是如何依托本土资源进行种子镶嵌画教学,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的作品充满童趣和创作精神,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但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各类活动的材料很缺乏,可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充分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直接把幼儿带到田边,让他们身临其境、自由观察,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从而在快乐中掌握所学。而种子是农村最常见的自然资源,也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本土资源,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一本土资源也是我们农村教师值得思考的。
一、听一听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会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活动导入能否紧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平时的每一次教学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花那么多的物力和财力来进行丰富而复杂的道具准备。因此,追求日常美术教学——种子镶嵌画的有效性、趣味性就显得相当重要。在《种子镶嵌画》教学活动中,笔者先让幼儿进行猜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盒,听(摇动盒子)会是谁在里面呢?(再摇)谁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孩子们都觉得好奇。这样的活动导入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幼儿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看一看
只有让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活动需要设置几个问题,并通过视频展示仪让幼儿辨认种子(黄豆、红豆、绿豆、西瓜子、白瓜子等等),观察种子的不同,并向幼儿介绍它们的用途。如黄豆、绿豆它们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黄豆可以进行加工成为各种豆制品,含有很高的蛋白质。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等等。在此之前幼儿已对种子有所了解,知道种子是种在地里的,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
三、做一做
为了避免范画教学时幼儿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态,笔者在选择范画图片时注意到要能让幼儿一眼辨认出图片内容,能说出是用哪些种子镶嵌的,并且尝试让幼儿适时参与范画教学,以便及时反馈幼儿接受新信息的情况。活动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并请幼儿说出喜欢范画上的哪一部分?它是由什么种子做出来的?告诉他们用种子做出来的作品就叫种子镶嵌画。再请幼儿相互之间说一说,如果是他,他想把种子变成什么?让幼儿畅所欲言,给他想象空间,目的是打开幼儿创作的思路,让幼儿有深刻的体验、智慧的显露,使其想象性、创造性进一步得到拓展。接着让幼儿猜猜看种子镶嵌画是怎么做出来的,然后教师再和幼儿一起总结出作画方法,便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作画时需要橡皮泥、滚压器和卡纸。在幼儿了解作画方法并想好要变一幅什么样的画,便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也可以几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以便让全体幼儿有机会观察同伴的作品,亦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表现自己的感受作了技术上的铺垫。
四、玩一玩
在对幼儿作画进行指导时,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由于幼儿身处农村,对小动物的形象比较熟悉,笔者侧重指导幼儿将小动物的形象创编到有情节的故事中去。如:现在老师来为大家用种子创作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花猫,小猫会在哪里散步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绿色的草地上。”接着引导幼儿用种子进行绿色草地的创造,并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种子镶嵌画的内容。如“小猫散步时的天气如何?”(有太阳)那么你会将太阳放在哪里?请幼儿自己创作……在幼儿进行种子镶嵌画创作时安排老师问,幼儿答,师幼合作创作的过程中,逐步变得丰富、完善。
如何打开幼儿思路,让幼儿的作品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是每个教师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在幼儿初步接触种子镶嵌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同一动物形象指导幼儿,为幼儿创作画面安排不同背景。以幼儿利用种子创作小猫为例,笔者会根据幼儿的回答给画面添上绿色草地作为背景,并引导幼儿:如果小猫在散步呢?如果小猫在鹅卵石上散步?再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向深层次考虑:小猫还可能和谁在一起?这样让幼儿掌握了创作的技巧,就能创作出符合自己水平的作品。就会避免不会、请人创作或完全模仿其他幼儿作品现象的发生。
五、评一评
通常教师会在活动延伸中展示作品时进行作品评价。由于本班幼儿在此之前还未接触过种子镶嵌画,因此在幼儿初步接触种子镶嵌画的过程中,笔者尝试将评价作品这个环节纳入教学,以便让幼儿进行初步的先期理论累积,作为幼儿自由创作时的经验铺垫。由于幼儿已经具备作品评价的相关经验,笔者引导幼儿学习评价同件作品:“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共同观察、共同欣赏中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行取舍和尝试。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农村幼儿教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农村幼儿园就能依托自己独特的本土资源,让孩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绽放光彩。在幼儿实践创作过程中发现农村自然材料的美。幼儿定会犹如喜欢游戏般喜欢美术活动。幼儿的作品也定会充满童趣和创造精神。幼儿定会在快乐的美术教学中快乐成长。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但是我们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各类活动的材料很缺乏,可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充分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如直接把幼儿带到田边,让他们身临其境、自由观察,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从而在快乐中掌握所学。而种子是农村最常见的自然资源,也是每家每户都有的本土资源,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一本土资源也是我们农村教师值得思考的。
一、听一听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会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活动导入能否紧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我们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平时的每一次教学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花那么多的物力和财力来进行丰富而复杂的道具准备。因此,追求日常美术教学——种子镶嵌画的有效性、趣味性就显得相当重要。在《种子镶嵌画》教学活动中,笔者先让幼儿进行猜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盒,听(摇动盒子)会是谁在里面呢?(再摇)谁会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孩子们都觉得好奇。这样的活动导入使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幼儿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看一看
只有让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也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活动需要设置几个问题,并通过视频展示仪让幼儿辨认种子(黄豆、红豆、绿豆、西瓜子、白瓜子等等),观察种子的不同,并向幼儿介绍它们的用途。如黄豆、绿豆它们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黄豆可以进行加工成为各种豆制品,含有很高的蛋白质。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等等。在此之前幼儿已对种子有所了解,知道种子是种在地里的,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
三、做一做
为了避免范画教学时幼儿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态,笔者在选择范画图片时注意到要能让幼儿一眼辨认出图片内容,能说出是用哪些种子镶嵌的,并且尝试让幼儿适时参与范画教学,以便及时反馈幼儿接受新信息的情况。活动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并请幼儿说出喜欢范画上的哪一部分?它是由什么种子做出来的?告诉他们用种子做出来的作品就叫种子镶嵌画。再请幼儿相互之间说一说,如果是他,他想把种子变成什么?让幼儿畅所欲言,给他想象空间,目的是打开幼儿创作的思路,让幼儿有深刻的体验、智慧的显露,使其想象性、创造性进一步得到拓展。接着让幼儿猜猜看种子镶嵌画是怎么做出来的,然后教师再和幼儿一起总结出作画方法,便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作画时需要橡皮泥、滚压器和卡纸。在幼儿了解作画方法并想好要变一幅什么样的画,便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也可以几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以便让全体幼儿有机会观察同伴的作品,亦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表现自己的感受作了技术上的铺垫。
四、玩一玩
在对幼儿作画进行指导时,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由于幼儿身处农村,对小动物的形象比较熟悉,笔者侧重指导幼儿将小动物的形象创编到有情节的故事中去。如:现在老师来为大家用种子创作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花猫,小猫会在哪里散步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绿色的草地上。”接着引导幼儿用种子进行绿色草地的创造,并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种子镶嵌画的内容。如“小猫散步时的天气如何?”(有太阳)那么你会将太阳放在哪里?请幼儿自己创作……在幼儿进行种子镶嵌画创作时安排老师问,幼儿答,师幼合作创作的过程中,逐步变得丰富、完善。
如何打开幼儿思路,让幼儿的作品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是每个教师要认真审视的问题。在幼儿初步接触种子镶嵌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同一动物形象指导幼儿,为幼儿创作画面安排不同背景。以幼儿利用种子创作小猫为例,笔者会根据幼儿的回答给画面添上绿色草地作为背景,并引导幼儿:如果小猫在散步呢?如果小猫在鹅卵石上散步?再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向深层次考虑:小猫还可能和谁在一起?这样让幼儿掌握了创作的技巧,就能创作出符合自己水平的作品。就会避免不会、请人创作或完全模仿其他幼儿作品现象的发生。
五、评一评
通常教师会在活动延伸中展示作品时进行作品评价。由于本班幼儿在此之前还未接触过种子镶嵌画,因此在幼儿初步接触种子镶嵌画的过程中,笔者尝试将评价作品这个环节纳入教学,以便让幼儿进行初步的先期理论累积,作为幼儿自由创作时的经验铺垫。由于幼儿已经具备作品评价的相关经验,笔者引导幼儿学习评价同件作品:“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呢?”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共同观察、共同欣赏中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行取舍和尝试。
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农村幼儿教师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农村幼儿园就能依托自己独特的本土资源,让孩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绽放光彩。在幼儿实践创作过程中发现农村自然材料的美。幼儿定会犹如喜欢游戏般喜欢美术活动。幼儿的作品也定会充满童趣和创造精神。幼儿定会在快乐的美术教学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