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建筑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管理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较低水平阶段,往往难以满足高质量的快速发展需求,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工程水平,除了引进先进技术,更需要创建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维护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本文研究了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一、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一方面,国内多数建设方并未意识到自身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由于缺乏对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使得现有的建设方内部崗位空缺严重,相关项目存在着人员缺乏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得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根本上损害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较为齐全的建设方并未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于部分交叉性较强的工作,经常出现管理意见上的分歧,这在增加了建设方施工管理难度的同时,也为成本管理、工程造价等其他方面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管理模式与实际施工情况脱节
  管理模式与实际施工情况相脱节不仅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有其独特的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因此,建设方需要对不同施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后方可对其展开相应的工作。但现阶段国内多数建设方均存在着“一对多”的施工项目管理情况,具体说来就是一种管理模式和分析模式对应多个施工项目或工程建设的情况。这种“一对多”的项目施工管理特点不仅忽视了不同施工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建设方的整体施工效率。
  (三)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
  首先,对相关建筑材料质量监督和管理力度的缺乏使得建设方在进行不同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时,需要多次解决同一问题(质量管理问题),这在影响建筑效率的同时,也使得相关管理人员产生了诸多抱怨情绪,从而影响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质量管理力度的缺乏又为施工人员带来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威胁,使得其人身财产安全难以得到良好保证。
  (四)监理不到位
  监督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重视不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不浓,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制度和监督体系,监督的方式方法单一,监管力度不够,监督检查的频次不够,平时监督重在施工安全检查,对施工的环节和工序的指导、监督、检查不到位,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检查,使质量监管成为形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违规施工的现象,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一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工程管理也是一样,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制度的可行性,进而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正常运行。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也需要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通过细化工程管理目标,动员企业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大对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完善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建筑工程是通过人的作用把材料、机械等基础元素加以利用和整合,才得以顺利完工。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必须要一套完整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项目从开始酝酿设计,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需要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和密切配合,要建立施工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末梢,做到权利明确,赏罚分明。要探索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针对工程建设中发现的影响施工的问题,从技术和管理上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要做好施工管理中的技术协调,沟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提高规划施工的准确性,减少施工失误。在管理协调中要避免多头指挥和独立分割,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规范,进行技术施工和操作。
  (三)加强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对质量管理进行不断的加强,既要对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企业各部门与工程质量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整体。施工质量控制对整个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质量控制能满足合同的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在施工项目实施阶段,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相对较强的技术工作,由于质量控制的影响有很多因素,在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质量目标。在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图纸进行详细的了解,要与各部门之间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施工单位人员的工作素质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也决定着施工建筑的质量好坏以及施工整体的效率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明确的建筑施工考核制度以及绩效机制,推动员工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且保证整个施工团队的施工质量的提高。比如,施工单位可以结合施工人员的平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建立起严格的施工考核制度,以施工质量为例,将施工内容落实到个人,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对该负责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加强BIM技术的应用
  将BIM运用到工程管理中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掌控,包括参与各单位相关数据信息、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等多个方面,能够使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数据获得汇总,让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数字化和全面化。运用BIM技术只需要一次性的构建起建筑工程虚拟模型,就能够供工程项目多个不同工作所运用,避免反复建立虚拟模型大大降低工作量,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实效性和效率。
  (六)完善监理系统
  工程监理部门作为工程项目委托的监督方,要对工程项目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并且建立建筑工程监理制度是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中很重要的一环,这就需要聘请各方面能力较强、信誉好的监理公司来参与项目监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这些监理公司也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自身不足,更好地对监理工作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社会负责。另外,监理人员还需注意材料入场时的抽样检查,以避免材料质量环节出现问题。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为人们打造出大量高质量建筑。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许多问题均会阻碍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必然不断丰富,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工程企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吕金昕.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管理策略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8(1):161-163.
  [2]金绍臣.探析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78.
  [3]骆邦良.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及相关对策的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5(1):158-158.
其他文献
桥梁组合式支架施工具有很多优点且应用广泛,在其施工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较多.本文以哈尔滨改造工程白家沟中桥现浇梁支架施工的具体实践为例,介绍了该桥现浇梁施工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市政给排水管道进行设计优化,可以很好地实现其防洪排涝以及污水处理的功能。加强对市政给排水管道布设设计,对于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压力以及促进社
新的劳动教养管理模式要求有相应的文化教育模式,文化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是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体现在文化教育实践中。文化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在观念、制度和物
河北省顺平县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农电体制改革,取消了辖区内的25个乡镇电管站,新聘农电工332名,组建了7个供电所。到2000年6月,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三年多
2007年9月2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厦门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两岸的300多位客家人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岸客家新机遇”这一主题.国台办常务副主
OEC管理模式是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和他的助手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OEC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要么不
建筑免开槽水电安装工程比较复杂,需要测量和记录的数据繁多,给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而BIM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模,进行模拟分析,在软件上进行模拟安装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人们对生活品质及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增加建筑工程的相关功能,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方便和舒适。这些功能的实现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建筑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管理也越来越难。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虽然实
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帅逊和张明同志在《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应突出的重点》来稿中指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一切”.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建筑项目的历史记录,更是工程项目运行、维修、管理以及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的依据。不仅对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