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因素,灵活调控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碰撞的火花。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生成性教学理念和运用生成性教学模式能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文章结合生成性教学模式之二“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相关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的结构体系和实施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生成性;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教学案例
人教版《经济生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第二课的核心内容是价格和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体验。怎样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更好地和经济学基本观点相结合?也就是如何提供恰当的外部条件(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尝试使用了“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来取代以前的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
(一)“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出于控制论原理在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家把机械系统与人类进行类比分析,得出“学习是由个体的本性和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所共同决定的”的结论:学习本质上就是个体体验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并且进行自我校正的行为,而教学则是学习者创设的一种能产生这种充分反馈的环境。
鉴于此,模拟训练教学通过模拟实践性训练,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获得心理体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任务。
(二)“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结构体系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具有四个阶段:导向、参与者的培训、模拟训练本身和总结。详见下表:
一线政治教师非常熟悉的“模拟联合国”,其实就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一个应用。
二、教学案例:从“猪周期”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价值规律)(注:本课例教学时间是双课时)
笔者从近十年一直困扰我国的“猪周期”这一经济现象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根据“猪周期”的“肉价上涨——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循环轨迹的猪肉价格模拟游戏。
(一)角色分配
养猪户(代表供给总量):养猪户A;养猪户B;养猪户C。
消费者(代表需求总量):高薪者;较低薪者A;较低薪者B;贫困者。
学生分成8个小组,通过抽签分配,有7个小组分别扮演以上角色。一个小组承担观察者的角色。
(二)游戏规则
1. 假设养猪户A、B、C在2014年8月末均有生猪300头,平均每月有50头可以并且必须出栏。(注:猪、羊长到屠宰重量卖出叫出栏)
2. 假设高薪者月收入2万元;较低薪者A、B月收入都是3000元;贫困者月收入1200元。
3. 决策任务
养猪户的决策任务:在游戏的第1到第6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自主决定补栏与否及补栏的多少。补栏的数量不能超过100头,可在100头范围内自由决定。补栏的生猪将在6个月后出栏,已达到6个月期限的生猪,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由养猪户自主决策。因此在游戏的第7到第12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注:购买家畜进行养殖叫补栏)。如果延后出栏则成本增加100元/月/头。
假设养猪户是采用标准化养殖,成本约为15元/公斤。(玉米价格的6倍,是专家综合测算的结果)。
假设生猪出栏时的重量均为100公斤。
消费者的决策任务:以给定的收入为基础,理性合理的,依据自己的消费观做出对猪肉作出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的决策。购买猪肉的上限是100斤/月。
观察组的任务:从第三方的角度冷静观察养猪户、消费者、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特点、决策的原因、目的和效果等,并负责记录相关数据。
4. 模拟游戏目标
养猪户的游戏目标:避免亏损,利润越多越好。
消费者的游戏目标: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猪肉。
5. 市场的环境变化、猪肉的价格由教师给出。教师在这里担任“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角色。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养猪户和消费者构成的不是代表整个市场,除了我们模拟的这些养猪户和消费者外,我们假设还有其他的养猪户和消费者。
教师介绍了以上游戏规则后,要预留2~3分钟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消化。他们会提出如“能否不吃猪肉”“1200元是人均收入还是户收入”“生猪会否卖不出去”等等很多问题,由教师一一解答后才能正式开始游戏。
(三)正式开始模拟训练
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市场条件的变化自主独立做出决策,且决策结果直接交给观察组中负责统计的同学,要注意保密。模拟训练共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2014年9月——2015年2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做出决策:养猪户决定补栏数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
1. 教师:“2014年9月,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猪肉的价格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2. 教师:“2014年10月,发生了严重的猪瘟,生猪死亡率达10%(假设我们的养猪户没有损失)。价格还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3. 教师:“2014年11月,猪瘟的影响开始出现,猪肉的价格上升为1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4. 教师:“2014年12月,猪瘟进一步蔓延,生猪死亡了10%,这一次我们的养猪户也损失了10%。猪肉价格上升为2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5. 教师:“2015年1月,临近春节,要做腊肉等需求导致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6. 教师:“2015年2月,春节,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8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以上每个环节,教师宣布了外部条件后,由各小组经过自主决策并将决定报给观察组的同学。时间不超过90秒。
6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结果帮助学生注意这样几个问题:描述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他们的感觉和反应;分析训练进程;把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相比较;④把模拟活动和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二目“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内容。
第二环节:2015年2月——2015年4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个月的供求比决定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做出决策:养猪户在6个月之前的补栏数量范围内决定出栏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2015年2月猪肉的供求比相对于2014年1月的大,标明供大于求,因此教师可决定2015年3月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然后让学生作出决策。
第二个环节4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如上个环节那样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一目“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内容。
最后,可以根据前面给定的规则,让各小组计算出谁赚的钱最多,谁购买的猪肉性价比最高。教师可以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以鼓励他们在模拟游戏中的投入和表现出来的经济头脑。
三、使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一)模拟游戏开始之前,要做好模拟游戏的设计,而模拟游戏设计的关键则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
笔者在设计此“猪周期”模拟游戏时体会到设计模拟游戏最关键的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如笔者在前四次的教学实践中(注:本教学设计共上了8次重复课),学生的决策是公开进行的,这就导致在有些班出现了根据其他小组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的情况,甚至有些扮演消费者的小组作出一个月购买近5000斤猪肉的不合理的决策。这引起了笔者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会作出这样的决策?一定是我的设计不合理。”由此笔者联想到在现实情况中不管是养猪户还是消费者其实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他人的养殖或消费情况的,因此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学生决策的公开进行改为必须“保密”进行。调整之后类似的情形没有再出现,模拟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也能基本还原现实情况,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猪周期”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
(二)模拟游戏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做好总结和提炼
在模拟游戏中,因为学生极度投入,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和经历着什么。因此,教师要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这些模拟训练和他们自身反应基础的那些概念和原则,也就是我们的课本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在游戏进行中时就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也可以充分发挥观察组学生的作用。其次,则要在模拟进行一段之后及时讨论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反应,学生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看法,在模拟游戏和真实操作直接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科学地采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但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教学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发挥组合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冷洪恩.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2] 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 教学模式[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关 键 词】 生成性;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教学案例
人教版《经济生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第二课的核心内容是价格和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体验。怎样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更好地和经济学基本观点相结合?也就是如何提供恰当的外部条件(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尝试使用了“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来取代以前的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
(一)“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出于控制论原理在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家把机械系统与人类进行类比分析,得出“学习是由个体的本性和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所共同决定的”的结论:学习本质上就是个体体验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并且进行自我校正的行为,而教学则是学习者创设的一种能产生这种充分反馈的环境。
鉴于此,模拟训练教学通过模拟实践性训练,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获得心理体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任务。
(二)“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结构体系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具有四个阶段:导向、参与者的培训、模拟训练本身和总结。详见下表:
一线政治教师非常熟悉的“模拟联合国”,其实就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一个应用。
二、教学案例:从“猪周期”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价值规律)(注:本课例教学时间是双课时)
笔者从近十年一直困扰我国的“猪周期”这一经济现象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根据“猪周期”的“肉价上涨——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循环轨迹的猪肉价格模拟游戏。
(一)角色分配
养猪户(代表供给总量):养猪户A;养猪户B;养猪户C。
消费者(代表需求总量):高薪者;较低薪者A;较低薪者B;贫困者。
学生分成8个小组,通过抽签分配,有7个小组分别扮演以上角色。一个小组承担观察者的角色。
(二)游戏规则
1. 假设养猪户A、B、C在2014年8月末均有生猪300头,平均每月有50头可以并且必须出栏。(注:猪、羊长到屠宰重量卖出叫出栏)
2. 假设高薪者月收入2万元;较低薪者A、B月收入都是3000元;贫困者月收入1200元。
3. 决策任务
养猪户的决策任务:在游戏的第1到第6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自主决定补栏与否及补栏的多少。补栏的数量不能超过100头,可在100头范围内自由决定。补栏的生猪将在6个月后出栏,已达到6个月期限的生猪,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由养猪户自主决策。因此在游戏的第7到第12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注:购买家畜进行养殖叫补栏)。如果延后出栏则成本增加100元/月/头。
假设养猪户是采用标准化养殖,成本约为15元/公斤。(玉米价格的6倍,是专家综合测算的结果)。
假设生猪出栏时的重量均为100公斤。
消费者的决策任务:以给定的收入为基础,理性合理的,依据自己的消费观做出对猪肉作出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的决策。购买猪肉的上限是100斤/月。
观察组的任务:从第三方的角度冷静观察养猪户、消费者、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特点、决策的原因、目的和效果等,并负责记录相关数据。
4. 模拟游戏目标
养猪户的游戏目标:避免亏损,利润越多越好。
消费者的游戏目标: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猪肉。
5. 市场的环境变化、猪肉的价格由教师给出。教师在这里担任“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角色。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养猪户和消费者构成的不是代表整个市场,除了我们模拟的这些养猪户和消费者外,我们假设还有其他的养猪户和消费者。
教师介绍了以上游戏规则后,要预留2~3分钟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消化。他们会提出如“能否不吃猪肉”“1200元是人均收入还是户收入”“生猪会否卖不出去”等等很多问题,由教师一一解答后才能正式开始游戏。
(三)正式开始模拟训练
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市场条件的变化自主独立做出决策,且决策结果直接交给观察组中负责统计的同学,要注意保密。模拟训练共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2014年9月——2015年2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做出决策:养猪户决定补栏数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
1. 教师:“2014年9月,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猪肉的价格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2. 教师:“2014年10月,发生了严重的猪瘟,生猪死亡率达10%(假设我们的养猪户没有损失)。价格还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3. 教师:“2014年11月,猪瘟的影响开始出现,猪肉的价格上升为1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4. 教师:“2014年12月,猪瘟进一步蔓延,生猪死亡了10%,这一次我们的养猪户也损失了10%。猪肉价格上升为2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5. 教师:“2015年1月,临近春节,要做腊肉等需求导致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6. 教师:“2015年2月,春节,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8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以上每个环节,教师宣布了外部条件后,由各小组经过自主决策并将决定报给观察组的同学。时间不超过90秒。
6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结果帮助学生注意这样几个问题:描述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他们的感觉和反应;分析训练进程;把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相比较;④把模拟活动和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二目“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内容。
第二环节:2015年2月——2015年4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个月的供求比决定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做出决策:养猪户在6个月之前的补栏数量范围内决定出栏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2015年2月猪肉的供求比相对于2014年1月的大,标明供大于求,因此教师可决定2015年3月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然后让学生作出决策。
第二个环节4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如上个环节那样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一目“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内容。
最后,可以根据前面给定的规则,让各小组计算出谁赚的钱最多,谁购买的猪肉性价比最高。教师可以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以鼓励他们在模拟游戏中的投入和表现出来的经济头脑。
三、使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一)模拟游戏开始之前,要做好模拟游戏的设计,而模拟游戏设计的关键则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
笔者在设计此“猪周期”模拟游戏时体会到设计模拟游戏最关键的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如笔者在前四次的教学实践中(注:本教学设计共上了8次重复课),学生的决策是公开进行的,这就导致在有些班出现了根据其他小组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的情况,甚至有些扮演消费者的小组作出一个月购买近5000斤猪肉的不合理的决策。这引起了笔者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会作出这样的决策?一定是我的设计不合理。”由此笔者联想到在现实情况中不管是养猪户还是消费者其实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他人的养殖或消费情况的,因此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学生决策的公开进行改为必须“保密”进行。调整之后类似的情形没有再出现,模拟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也能基本还原现实情况,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猪周期”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
(二)模拟游戏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做好总结和提炼
在模拟游戏中,因为学生极度投入,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和经历着什么。因此,教师要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这些模拟训练和他们自身反应基础的那些概念和原则,也就是我们的课本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在游戏进行中时就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也可以充分发挥观察组学生的作用。其次,则要在模拟进行一段之后及时讨论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反应,学生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看法,在模拟游戏和真实操作直接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科学地采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但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教学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发挥组合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冷洪恩.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2] 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 教学模式[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