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化医疗程序的探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化医疗程序的苏州大学模式。

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患者共8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C组,430例)和舒适化组(S组,430例),分别给予围麻醉期常规服务或舒适化服务。记录拔管后5 min(T1)、出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时(T2)、术后1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术后24 h(T6)、术后2 d(T7)和术后3 d(T8)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SS)和口渴评分(TAS),并分别观察T2、T6和T8时患者术后咽喉痛视觉模拟(POST)、恶心呕吐(PONV)、尿路刺激感(CRBD)、口渴和低体温的发生率;同时,在T6和T8完成患者舒适度评分(PCQ)和围麻醉期满意度问卷的调查。

结果

T2C组和S组POST(48.6%和16.2%)、PONV(24.9%和13.0%)、CRBD(78.8%和20.9%)和口渴(74.9%和20.0%),C组T2时的发生率均高于S组(均P<0.05);C组的舒适度得分和满意度得分、T6(3.14±1.04)分和(4.92±1.42)分、(2.67±0.89)分和(3.30±1.01)分、T8(3.84±1.83)分和(5.05±1.77)分、(2.74±0.84)分和(3.26±1.06)分,均低于S组(均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围麻醉期舒适化医疗程序的苏州大学模式,降低了患者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晚蚕沙外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晚蚕沙外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肱踝指数(ABI)和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右侧ABI值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后VPT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试验组左、右侧A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干预衰弱,制定并实施针对衰弱患者的诊疗方案,能够延缓其向失能的进展。我国大陆地区老年衰弱综合征方面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在衰弱评估工具及流行病学方面研究发展迅速,未来需加强老年衰弱发病机制及干预方法的研究,并建立衰弱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应对策略和综合照护体系,以实现健康老龄化。
目的探索氧化应激标志物8-氧化鸟苷(8-oxo-Gsn)与社区老年人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社区年龄≥75岁的老年人210例,采用简易躯体功能评定(SPPB)方法,将入组老年人分为SPPB较好组(10~12分)、一般组(7~9分)、较差组(0~6分)。对所有入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同时检测尿8-oxo-Gsn、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有序Log
松果体是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腺,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类神经内分泌激素,对维持机体生理作用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显示,褪黑素在对抗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褪黑素和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对其相关的生理作用及机制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组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进行微波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生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6.370,7.260,7.136,均P<0.05)。两
目的研究心室非兴奋性电刺激(NES)预处理是否可以通过调节心脏感觉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保护老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纳入雄性C57BL/6J小鼠32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6只(对照组);IR组13只,结扎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120 min;NES组13只,模型同IR组,IR前15 min开始持续NES至再灌注结束。2,3
目的探讨COMPASS-CAT(COMPASS-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风险评估模型和Khorana改良风险评估模型对老年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276例60岁以上确诊肺癌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VTE组39例,非VTE组237例;应用COMPASS-CAT模型和Khora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首次(T1)经PCI,并随访复查(T2)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69例。依据患者随访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其中ISR为66例,对照组为非再狭窄者(NISR)103例。将患者再分为老年再狭窄组(E-ISR,17例)和对照组(E-NISR,19例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简易身体能力评估(SPPB)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在上海4个社区招募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500例,其中男165例,女335例,年龄60~95岁,平均(70.5±7.8)岁。调查及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国际体力活动评价量表(IPAQ-SF)调查体力活动量(PA);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重量(ASM)、相对骨骼肌指数(RSMI);采用便携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试下肢肌力(股四头肌力
目的观察无创通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AMI后心衰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及无创通气治疗组(每组10只),非治疗组和无创通气治疗组大鼠均采用改良冠状动脉结扎法结扎左心室支。于术后第3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