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历史长河源源发展的见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历了华夏文化蓬勃发展,目睹了中华文明的交替与变革,凝合了中华民族贯穿了五千多年的精神财富。保护、传承、弘扬好非遗文化,已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遗文化传承体系必须明确人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并提高参与度。非遗传承
【基金项目】
:
2021年大学生创新训练(国家级)项目(2021101-65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历史长河源源发展的见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历了华夏文化蓬勃发展,目睹了中华文明的交替与变革,凝合了中华民族贯穿了五千多年的精神财富。保护、传承、弘扬好非遗文化,已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遗文化传承体系必须明确人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并提高参与度。非遗传承的主体建构中思想文化源泉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主体—多层次法规制度体系、传承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三个主体要素的建构对保护、发展、传承好非遗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民族自信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正>鲁迅先生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阅读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学语文教育界经久不衰。中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品鉴鲁迅作品,可以品味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精神。但传统的文本教学束缚了作品解读模式,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尝试在群文阅读视域下,对初中鲁迅作品的阅读教学活动进行研究,让鲁迅阅读课堂更好地发挥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
<正>“顾名思义,‘知行生物’教学理念是将‘知’‘行’合一作为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教学理念。‘知’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认知、理解、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实地种养等方式巩固、迁移、运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知’是‘行’的基础和前提,‘行’是‘知’的迁移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知’是生物学学习的静态过程,‘行’是生物学科学习的动态过程,‘知’指导、引领‘
对四肢骨折病人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提高四肢骨折病人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 探索公共空间对公共设施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总结多样化的设计策略。方法 遍布城市不同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是与人们联系紧密的一种物质形式,是公共性与交互性的统一,代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质量。从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基本性质和存在价值入手,以整体性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与人们的现实需求,深入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内部细节,分不同方面就其设计思路与创新方向展开探讨,最终以通用性、审美性
针对悬臂式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与应变模态振型的结构损伤位置辨识技术。借助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了悬臂式复合材料梁结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应变模态振型对于该类型结构局部损伤位置的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应变模态振型变化差值和应变模态振型变化率的2种损伤位置辨识方法。根据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上述2种指标进行损伤定位的可行性。采
为合理评价并积极提升校园绿地景观质量。以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校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会聚式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建立校园绿地景观评价体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IPA分析法对校园6大区域的绿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校园各个区域的满意度一般,特别是校园绿地中植物景观和景观小品及标志物是需要改善的重点。植物景观方面需要在植物的丰富度、常绿落叶植物的配置比例、季相变化以及疏密搭配等方面重点改善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内标前置法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茶叶中37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待测农药包括14种有机磷类、10种有机氯类、8种拟除虫菊酯类和5种有机杂环类。比较了提取溶剂、加水量、内标放置方式对37种农药提取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类型茶叶的基质效应,确定最优的实验条件为:茶叶样品加入内标后,加水浸泡,经乙腈超声提取,QuEChERS法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
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因发掘甲骨而闻名于世,但毫无章法的挖掘,盗掘事件的屡禁不止,对地层与文物破坏严重,且殷墟位于河岸,每年冲塌甚多,科学发掘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为此,自1928年起,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安阳殷墟发掘团,多次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本组史料即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为殷墟发掘相关事宜与河南省政府、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等之间的来往函电,对研究殷墟考古颇有裨益。
将体质量(70±2.52)g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饲养在60 cm×50 cm×40 cm聚乙烯养殖箱中,通过控制降温缓急和改善饲料成分来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初期在21℃~23℃水温中增强体质30 d后,从室温匀速升温至25℃适应8 d,然后进入中温胁迫期和急降组(CJ、GJ),3日内降温至18℃,此后20 d维持18℃不变;缓降组(CH、G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