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特尔将在大连投资建设其在中国的首个芯片制造厂,采用90纳米工艺,月产能将达到5.2万块芯片。相关消息得到了本报的证实。
3月13日,有外电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贴出一份公告,称中国政府已批准英特尔在大连投资建厂。这份公告中称,英特尔将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其在中国的首个芯片制造厂,采用90纳米工艺,月产能将达到5.2万块芯片。
此消息一出,在业内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正在把它的芯片制造产业向成本较低的东方转移,这似乎也意味着全球芯片业中心开始向东迁移。
消息得到证实
为求证这一消息,记者登录国家发改委网站,但并未看到相关公告。不过据大连信息产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的事已经敲定,并确定建厂地点在仙岛开发区。
英特尔方面拒绝对此做评,“我们并没有做任何声明,也没打算做这样的声明。”英特尔发言人Chuck Mulloy说。但据英特尔内部人士称,“欧德宁3月底访华时将会宣布重大事件”。也有业内人士推测,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IDF大会上,英特尔很可能会正式对外宣布这一项目。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表示,由于中国PC产业和手机制造业对芯片需求的大规模增长,英特尔已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但“美国政府还没有批准”。
台积电主席Morris Chang说,美国历来对向某些国家出售或转移敏感技术有着严格的控制,目的就是要避免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取得高新技术,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不少分析师认为,美国政府很有可能会从中阻拦这个计划。
但咨询公司Nanoveritas集团的总裁Jack Uldrich表示,“90纳米技术相对于现在最先进的45纳米技术来说,已经落后了整整两代了。而对于比较旧的技术,美国政府一般都会批准出口。我估计这个案例也是一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公司从美国获取芯片制造设备的难度很高,但已经有中国企业成功地掌握了90纳米工艺技术。上海的中芯国际是中国目前惟一一家能够掌握90纳米工艺的企业。另据了解,武汉和成都等地也正在研究该技术。
同时,欧洲的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NV)和韩国海力士(Hynix)半导体公司合资的HSSL Hynix-ST半导体公司也在中国正式投产。因此英特尔的90纳米技术是否进入中国,对于美国的军事威胁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看来,英特尔在大连建立芯片制造厂的计划已没有什么悬念了。
为何采用90纳米工艺
大连这间芯片制造厂将是英特尔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芯片生产厂,与分别设在上海和成都的测试封装厂一起共同管理。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的声明中并未透露这间芯片厂将于何时开始建设,也没有提及具体的投产时间。
所以,VLSI研究所的分析师Risto Puhakka表示,看到这份报道时很吃惊。他认为英特尔耗资25亿美元建立工厂“是极不明智的举动”。原因在于,目前英特尔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是65纳米工艺,而公司还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对使用45纳米工艺的芯片正式投产。“尽管90纳米工艺在几年内仍是世界先进水平,但等到英特尔的工厂建成,在其投入生产之时就肯定已经落后了。”Risto Puhakka说,“最可能的解释是,英特尔只希望在出口管制日益宽松的情况下,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
美国CMP媒体有限公司副总裁Richard Wallace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从芯片到主板,再到操作系统的整个产业链中,英特尔作为上游厂商,其地位不言而喻。 “这一计划,将进一步促进英特尔与TCL等PC厂商在技术、渠道、服务及资源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英特尔仅在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和爱尔兰的3家工厂有生产90纳米芯片的产品线,这几间工厂生产的都是基于NOR构架的芯片组和闪存芯片。同时,英特尔也通过与芯片制造商Micro Technology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基于NAND基础构架的90纳米工艺闪存芯片。因此,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在中国建立芯片制造厂,仍会以生产闪存芯片为主。
不仅仅是成本
英特尔和它的竞争对手AMD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业内的重头戏。尽管AMD此前表示,暂时没有在中国建厂的计划,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的计划,将很有可能促使AMD在中国的战略有所改变,从而引发芯片产业整体向东方迁移。
对半导体产业研究超过10年的《Semiconductor Fabtech》的总编辑Mark Osborne表示,一直以来,英特尔的芯片生产能力都不足,它一直想要扩大其芯片组的产能,特别是需要90纳米芯片厂来帮助降低成本。“既然中国能提供廉价的能源、水以及低税率,那么还有什么比在这里建厂更好的呢?”
据了解,此次中国共有3个城市竞争英特尔的建厂计划,分别是成都、上海和大连,其中成都和上海都有英特尔的封装测试工厂,而此前传闻成都中标的可能性最大。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英特尔最终选择大连,是由于此前在成都建立封装测试厂时,看中的是三峡水利便捷的运输条件,但实际建厂后,由于水路条件限制,反而造成物流成本过高。而大连是中国有名的港口城市,运输条件和成本都相当有竞争力。另外,大连早已成为软件外包中心,它所能提供的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也相当有吸引力。
不过Osborne特别指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不是对英特尔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因为与设备成本和折旧成本相比,劳动力成本在英特尔的总成本中仅占很小一部分。
不会影响芯片业格局
英特尔将在中国投资建立芯片制造厂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不少媒体评论认为,英特尔的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尚未成熟的中国芯片业90纳米生产线的存亡。
事实上,据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徐小田介绍,目前国内企业仅中芯国际拥有90纳米生产线,但其业务模式完全不同于英特尔和AMD。中芯国际是芯片制造代工厂,为客户生产芯片; 而英特尔和AMD则属于IDM(垂直布局),主要是做自己品牌的芯片和处理器,因此两者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3月13日,有外电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贴出一份公告,称中国政府已批准英特尔在大连投资建厂。这份公告中称,英特尔将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其在中国的首个芯片制造厂,采用90纳米工艺,月产能将达到5.2万块芯片。
此消息一出,在业内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正在把它的芯片制造产业向成本较低的东方转移,这似乎也意味着全球芯片业中心开始向东迁移。
消息得到证实
为求证这一消息,记者登录国家发改委网站,但并未看到相关公告。不过据大连信息产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的事已经敲定,并确定建厂地点在仙岛开发区。
英特尔方面拒绝对此做评,“我们并没有做任何声明,也没打算做这样的声明。”英特尔发言人Chuck Mulloy说。但据英特尔内部人士称,“欧德宁3月底访华时将会宣布重大事件”。也有业内人士推测,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IDF大会上,英特尔很可能会正式对外宣布这一项目。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表示,由于中国PC产业和手机制造业对芯片需求的大规模增长,英特尔已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但“美国政府还没有批准”。
台积电主席Morris Chang说,美国历来对向某些国家出售或转移敏感技术有着严格的控制,目的就是要避免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取得高新技术,发展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不少分析师认为,美国政府很有可能会从中阻拦这个计划。
但咨询公司Nanoveritas集团的总裁Jack Uldrich表示,“90纳米技术相对于现在最先进的45纳米技术来说,已经落后了整整两代了。而对于比较旧的技术,美国政府一般都会批准出口。我估计这个案例也是一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公司从美国获取芯片制造设备的难度很高,但已经有中国企业成功地掌握了90纳米工艺技术。上海的中芯国际是中国目前惟一一家能够掌握90纳米工艺的企业。另据了解,武汉和成都等地也正在研究该技术。
同时,欧洲的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NV)和韩国海力士(Hynix)半导体公司合资的HSSL Hynix-ST半导体公司也在中国正式投产。因此英特尔的90纳米技术是否进入中国,对于美国的军事威胁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看来,英特尔在大连建立芯片制造厂的计划已没有什么悬念了。
为何采用90纳米工艺
大连这间芯片制造厂将是英特尔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芯片生产厂,与分别设在上海和成都的测试封装厂一起共同管理。不过,在国家发改委的声明中并未透露这间芯片厂将于何时开始建设,也没有提及具体的投产时间。
所以,VLSI研究所的分析师Risto Puhakka表示,看到这份报道时很吃惊。他认为英特尔耗资25亿美元建立工厂“是极不明智的举动”。原因在于,目前英特尔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是65纳米工艺,而公司还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对使用45纳米工艺的芯片正式投产。“尽管90纳米工艺在几年内仍是世界先进水平,但等到英特尔的工厂建成,在其投入生产之时就肯定已经落后了。”Risto Puhakka说,“最可能的解释是,英特尔只希望在出口管制日益宽松的情况下,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
美国CMP媒体有限公司副总裁Richard Wallace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从芯片到主板,再到操作系统的整个产业链中,英特尔作为上游厂商,其地位不言而喻。 “这一计划,将进一步促进英特尔与TCL等PC厂商在技术、渠道、服务及资源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英特尔仅在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和爱尔兰的3家工厂有生产90纳米芯片的产品线,这几间工厂生产的都是基于NOR构架的芯片组和闪存芯片。同时,英特尔也通过与芯片制造商Micro Technology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基于NAND基础构架的90纳米工艺闪存芯片。因此,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英特尔在中国建立芯片制造厂,仍会以生产闪存芯片为主。
不仅仅是成本
英特尔和它的竞争对手AMD之间的战争,一直是业内的重头戏。尽管AMD此前表示,暂时没有在中国建厂的计划,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的计划,将很有可能促使AMD在中国的战略有所改变,从而引发芯片产业整体向东方迁移。
对半导体产业研究超过10年的《Semiconductor Fabtech》的总编辑Mark Osborne表示,一直以来,英特尔的芯片生产能力都不足,它一直想要扩大其芯片组的产能,特别是需要90纳米芯片厂来帮助降低成本。“既然中国能提供廉价的能源、水以及低税率,那么还有什么比在这里建厂更好的呢?”
据了解,此次中国共有3个城市竞争英特尔的建厂计划,分别是成都、上海和大连,其中成都和上海都有英特尔的封装测试工厂,而此前传闻成都中标的可能性最大。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英特尔最终选择大连,是由于此前在成都建立封装测试厂时,看中的是三峡水利便捷的运输条件,但实际建厂后,由于水路条件限制,反而造成物流成本过高。而大连是中国有名的港口城市,运输条件和成本都相当有竞争力。另外,大连早已成为软件外包中心,它所能提供的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条件也相当有吸引力。
不过Osborne特别指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并不是对英特尔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因为与设备成本和折旧成本相比,劳动力成本在英特尔的总成本中仅占很小一部分。
不会影响芯片业格局
英特尔将在中国投资建立芯片制造厂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不少媒体评论认为,英特尔的这一计划一旦实施,将直接影响尚未成熟的中国芯片业90纳米生产线的存亡。
事实上,据半导体协会秘书长徐小田介绍,目前国内企业仅中芯国际拥有90纳米生产线,但其业务模式完全不同于英特尔和AMD。中芯国际是芯片制造代工厂,为客户生产芯片; 而英特尔和AMD则属于IDM(垂直布局),主要是做自己品牌的芯片和处理器,因此两者没有直接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