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而引人深思的对联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感悟: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悟透自己,就是正确认识自己。
  既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现实中,自己的能力有限,可以向他人学习,补己之所短。
  02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联: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感悟:所谓荣华富贵、功成名就皆是黄粱一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莫要太执着。
  一百年之后,我们都化成尘土,从此尘归尘,土归土,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呢?
  03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感悟:世事难参透,不如拥有一颗一睡到天亮的清净之心,让自己可在浮躁中静下来。只有静下心来,才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怀一颗清净之心,坦坦荡荡,无惧无忧,做自己。
  04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感悟: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看到结果,或许所有的春暖花开,都已在来的路上。
  05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走过千山万水,感悟人生的真谛,方知生活重在一颗平常的心,往事如风,已成追忆。
  活在当下的平凡岁月里,享受那片蔚蓝,看蓝星点点,听竹轩风吟,才是最美风景。
  06
  上联:桥下清溪,看你浊时有几久
  下联:亭前大路,劝君邪径莫须行
  感悟:困难是短暂的,转机也许下一秒就出现。要坚信人生和喝茶一样,越往下喝,越品味到茶的醇香。
  苦时别抱怨生活,你吃的苦,别人也正在经历;甘时别忘记知足,苦尽甘来,一切都会过去。享受每个时期的美好,细细品味,珍惜当下。
  07
  上联: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下联: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感悟:自然之境,清静自在,天高云阔,初心不改。不管怎样,无论走到哪里,走得多远,都别忘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08
  上联: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下联: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感悟:眼见不一定是真的,耳听也有假话,只有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才能找到事情的真相。
  09
  上联:世路崎岖,看迷人捷足登山,争利悬崖无退路
  下联:佛天悲悯,愿众生回头是岸,早离苦海渡慈航
  感悟:人生之路多有艰辛,有人追名逐利,登上峭壁险崖,没了退路后,方才醒悟:人活一世,求的是心安,钱财、名利多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亦不带走。
  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得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人只有摆脱这些虚荣妄念的束缚,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静。
  10
  上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下联: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感悟:人在世间,做该做之事,不在春天忧伤冬雪的离去,已过去的事就不再恋恋不舍,人应活在当下,不畏将来。
  今天的意義,在于学习、在于创造、在于生动地活着,做今天你应该做的事情。从今天走过,唯愿心怀敬意,不负时光。
  (源自“名雅读书”)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杭州西湖边的西泠桥畔,六朝名妓苏小小的墓众人皆知。然而,在它的北侧树林里,却隐藏着一个四方形柱式纪念塔以及一个墓丘。  这里埋葬的人也是个名人,他就是有“民国奇僧”之称的苏曼殊,殁时年仅35岁。  01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多愁善感,多次感慨:人总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苏曼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贾宝玉。“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是他在世上走一遭的全部感悟。  苏曼殊还被称为“诗僧”和“
期刊
北大陈世骧教授曾说:“金庸小说,细至博弈艺术,上而恻隐佛理,破孽化痴,境界之深,胸怀之大,而不可轻易看过。”不说其他,单只人物命名一项,就藏着许多学问和讲究。  01不出阴阳八卦形  金庸笔下最琅琅上口的一个组合的名字莫过于“乾坤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射雕英雄传》)。金庸对他们的命名,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  东邪黄药师,居东海桃花岛。东方,五行屬木,故植桃树。
期刊
脑筋急转弯:“只”字加一笔,猜一字?  同事5岁的女儿一口就对答了:冲!  想必你费了不少的心思,看到答案后又恍然大悟。确实,脑筋急转弯就是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很佩服这个出题的人,他让人加深了对“只”和“冲”的认识。从字形字义来讲,这两个字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文字游戏将它们连在了一起。表面上是这样,其实我以为既然相连,内在关系不是扯不
期刊
公元721年,大唐长安岐王府的歌舞之间,玉真公主见一弹琴的清雅少年,问岐王:“他是谁?”“一个懂乐的人。”  琴音停,公主看向他:“这是什么曲子?”少年答:“《郁轮袍》。”  在长安城里,玉真公主从未听过这样的音乐。而接下来,岐王让他递来诗文,看完,公主眼睛一亮,说:“如果这次科举你取得解元,我定会全力举荐你。”  那年,21岁就中了解元的王维,写下“新丰美酒斗十千,系马高楼垂柳边”;那年,他向往
期刊
现代生活,人们越吃越精细,于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便纷至沓来。有医生劝告,平时常吃点五谷杂粮,有利于改善营养结构。《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饮食如此,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
期刊
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打拼,我们把这些人叫做“背井离乡”。  从字面来看,难道是背着水井离开家乡吗?  显然不是的。“背井离乡”这个成语里的“背”是四声,表示“背离”,就是背向、背对,引申为离开的意思。  “井”字则是商周奴隶社会时“井田制”的产物。古代一井共有九百亩地,八户人家各耕一百亩,中间的一百亩是公用的。将一整块土地,划为九个区,形状像“井”字,所以叫井田制。  因此“井”就是指人们聚居的地方
期刊
崔颢的《黄鹤楼》一举成名,引发后代诗人的竞相模仿。在众多拟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拟崔诗以较高下的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唐诗纪事》《诗林广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崔颢《黄鹤楼》作于天宝三载(744年)之前,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应作于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的乾元元年(758)之后。李诗难免受到崔作的影响,对照二诗文本也能发现模仿的痕迹。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
期刊
中餐与西餐是世界两大菜系。从表面上来看,完全不同。实际上,前者之所以异于后者几希。前者是把肉、鱼、鸡、鸭等与蔬菜合烹,而后者则泾渭分明地分开而已。大多数西方人都认为中国菜好吃。那么你為什么就不能把肉菜合烹呢?这连一举手投足之劳都用不着,可他们就是不这样干。文化交流,盖亦难矣。  然而,这中间还有更深一层的理由。  到了今天,烹制西餐,在西方已经机械化、数字化。连煮一个鸡蛋,都要手握钟表,计算几分几
期刊
两人相交,无论是谈婚论嫁还是交朋友,“门当户对”这个词都是常常被提起的。  其实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最初是古代建筑中大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  门当是传统建筑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驱邪)。  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不同。文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
期刊
有个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7个弟子知道。  7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老住持又说:“只要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