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 :黑龙江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v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建设的两大中心工作,随着我国高校建设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提升,作为体现高校内在实力的重要支柱,科研推动教学的趋势越发明显.高校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历史记录,详细记载了高校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真实反映了科学技术水平.高校科研档案包括教学档案和科研档案两部分.
其他文献
一、教学是“以善致善”的实践活动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善致善”的实践活动。它以善的行为、善的内容来锻造善的心灵、实现善的目的,为善之行、趋善之的是其根本特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在于学生的发展,因而在当前,推动人道教学、追求教学公正、实现学生创造性生活、促进学生幸福就是教学活动的根本道德目的、根本的“目的善”。我们很难想象,教学能够通过恶的手段来达致善的目的,或者说教学手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着力强化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技能,在追逐学术化、技术化、职业化的浪潮中,师范生德育逐渐走入了“独善其身”的大众化的个体德育误区。师范生作为教师教育培养对象,既是大学德育的对象,更是未来学校教学立人的生力军。因此,相对非师范类大学生而言,师范生具有鲜明的德育双重性和专业化的道德力量诉求。  一、为教育而教:教师教育的德育使命  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与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座
有人说中国没有本土宗教。狭隘意义上的宗教中国确乎没有。道教更多的是一种哲学,儒家更多的是一种伦理学和教育学。但我认为,山水是中国人的宗教。中国人对山水的崇拜非其他任
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兴起和传播,人们一般性地拒绝谈论知识的客观性,对“教学的间接性”也产生了诸多的怀疑和批判。有感于此,笔者也来发几句言论,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近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兴起和传播,人们一般性地拒绝谈论知识的客观性,对“教学的间接性”也产生了诸多的怀疑和批判。有感于此,笔者也来发几句言论,以求教于学界同仁。一、知识的客
当前,“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期刊文献的检索发现,近十年来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教师在讨论如何具体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划分为异质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设计和安排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组内成员互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合作学习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实施策略,内容涉及异质分组、角色划分、增进互动、提高责任、
对1975~1991年间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研究的文章从关键词分布、主题分布、国家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具体分析了文章主题的内容,进而指出我国在这些方面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一切都使教师充满着激情,学生充满期待,化学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听到不少化学教师这样或那样
特级教师马明老师曾讲过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他的外孙女学习了加法之后,他想考考她,就问她:“2+1=?”“3 1=?”“4 1=?”“5 1=?”她都一一答对了。当马老师问她“6 1=?”的时候,她答:“6 1=3。”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马老师问:“为什么等于3?”经他再三追问,外孙女伸出左手的大拇指和小拇指(数字6的手语表示),又伸出右手的食指,意思是说:“加起来不就是三个手指了吗?”马老师怎么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