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得愉快。笔者认为,上好一节课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是教师要有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中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及时解答疑问;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学生在专业课上的发挥并借此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
技校的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或高中的“三流生”,总体文化基础差,尤其对数学不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老师说、学生听”的课堂教学,但效果差强人意。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座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公式、定理太多,记不牢、用不好,如果靠死记硬背又容易记错,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口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判断可归纳为:Ⅰ全正、Ⅱ正弦、Ⅲ正切、Ⅳ余弦。只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
在上课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拿出一定的模型或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明白数学在技工学校的基础性地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基础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强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角的概念推广”前,要求同学们制作“表”,通过指针的旋转得到“顺负逆正”之说。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角色,切不可“居高临下”;要经常“换位思考”,以确保自己不被学生所淘汰;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同学们明白:数学之所以是基础学科,是因为它有很强的广泛性。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应一味地讲解数学,而应将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所起的基础性学科作用,能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例如,数控编程涉及到圆、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电工电子专业涉及到数制和码制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课堂提问、课后练习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是抽象的、严谨的,这就决定了解数学题是一个缜密乏味的过程,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形式单调、简单重复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重视“练习”环节,并使练习题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有耐心并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当一个学生圆满解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回答不了时,教师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励其用心学习,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专业课的应用上。因此,教师切不可讲完课堂内容、布置完课堂作业,就一走了之。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学内容,但接触到实际问题后又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学习兴趣就会随即消逝。笔者认为,如果布置作业时能充分考虑学生则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学习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精力也会非常集中,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于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不能太笼统;要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手,能切身体验自己的价值。否则,如果难度太大,“差生”做不了,他们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作业本上多写一个“优”、“良”、“加油”、“你真棒”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因材施教
技校的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或高中的“三流生”,总体文化基础差,尤其对数学不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于“老师说、学生听”的课堂教学,但效果差强人意。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座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公式、定理太多,记不牢、用不好,如果靠死记硬背又容易记错,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口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判断可归纳为:Ⅰ全正、Ⅱ正弦、Ⅲ正切、Ⅳ余弦。只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
在上课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拿出一定的模型或道具,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明白数学在技工学校的基础性地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基础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强化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角的概念推广”前,要求同学们制作“表”,通过指针的旋转得到“顺负逆正”之说。
三、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觉、主动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角色,切不可“居高临下”;要经常“换位思考”,以确保自己不被学生所淘汰;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善于观察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同学们明白:数学之所以是基础学科,是因为它有很强的广泛性。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应一味地讲解数学,而应将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所起的基础性学科作用,能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例如,数控编程涉及到圆、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电工电子专业涉及到数制和码制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课堂提问、课后练习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是抽象的、严谨的,这就决定了解数学题是一个缜密乏味的过程,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但是,形式单调、简单重复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重视“练习”环节,并使练习题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有耐心并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当一个学生圆满解答了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回答不了时,教师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励其用心学习,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体现在专业课的应用上。因此,教师切不可讲完课堂内容、布置完课堂作业,就一走了之。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学内容,但接触到实际问题后又往往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学习兴趣就会随即消逝。笔者认为,如果布置作业时能充分考虑学生则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学生学习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精力也会非常集中,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于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不能太笼统;要充分调动差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动手,能切身体验自己的价值。否则,如果难度太大,“差生”做不了,他们就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就会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如果能在作业本上多写一个“优”、“良”、“加油”、“你真棒”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