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进名校参观,可取吗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举世闻名的一流学府——清华、北大两校因为 览观众过多,已经影响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不得已对 客进行限行。这导致了许多想要一睹这两所名校风采的 客,常常需要顶着烈日,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进校参观甚至仍不能进入参观。为实现名校参观梦,不少家长与孩子不顾危险,或藏身封闭、闷热的快递车,或假装员工闯校门,或手持过期票证尝试钻空子……家长们各种五花八门的如同“偷渡”一般的行为,给这两所学府的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此,你怎么看?
  心情可以理解
  周知歆:清华、北大的知名度这么高,博雅塔、未名湖、水木清华、荷塘月色……光是听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我都觉得去了北京一趟,如果不进这两所名校去看几眼的话,那真是遗憾终生。
  苏和泰:谁不想进清华、北大参观参观,好好见识一下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最高学府呢?就像大家都爱听吉利话一样,谁不想进去沾点才气,图个好彩头,希望孩子以后能有点出息?
  汤睿鹏:你让家长怎么办?早上排了一个多小时,进不去。下午排了两小时,还是进不去。家长也很无奈啊!这些家长肯定是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朱慧巧:有些家长凌晨四点就开始排队了,到早上六七点,排队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上午可接待人数的数量了。对好不容易到一趟北京却没有那么多时间的家长来说,如果不想点歪路子,是根本不可能进得去的。
  罗咏歌:带孩子参观,是为了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给孩子树立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让孩子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勤奋和努力,希望孩子未来也能像他们一样,能让父母为之骄傲。
  唐新磊:限行与排队,对于部分特地千里迢迢赶来一睹名校风彩的家长来说,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满怀期待而來,希望落空而归,谁会乐意?等下一次来北京,是五年后还是十年后?那时候再带孩子进校参观,还有什么意义?所以那些家长的心情我能理解。
  姜哲瀚:说实话,天底下的学校不都差不多吗,不都是教学楼、住宿楼、实验楼吗,那为什么家长们这么执着呢?在我看来,家长之所以非要进校一览,不仅仅是缘于校园的美景,更是缘于读书人心中的那股向往,缘于那些深入中国人骨髓的对读书进取精神的敬重。
  奚靖泽:不文明的行为,当然要受到制约。禁止家长通过各种“偷鸡摸狗”的方式混入校园是必须的,否则对那些老老实实排队的家长来说,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同时,这些行为也是对这些名校的不尊重。因为这不是真的在崇尚知识,而是为谋一己之私利,公然践踏规则。
  俞俊伟:自己带头不守规矩,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好的孩子吗?您带孩子参观名校的目的是什么?不外乎让孩子感受一下名校的教育氛围,鼓励孩子“好好读书,长大成才”——可是您就是这样让孩子成才的?家长不仅没起到正面教育作用,反而教会孩子如何钻空子、不守规矩。
  孙慧捷:不过是个念想,何必这么执着?难道带孩子看一眼清华、北大,孩子就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了?要是想激励孩子,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多的是方法和思路,为什么一定要走极端呢?
  任伟仪:非常厌恶这样的风气!参观个名校却搞得像在做特工一样!有必要吗?别人能带着孩子顶着烈日酷暑排队,你为什么就要投机取巧地去钻快递车呢?是因为你比别人更爱孩子吗?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就是一种作弊。
  齐新曦:有些国人为了打破规则,脑子不是一般的灵活!可是,能参观会怎样,不能参观又会怎样?我们缺少的不是对名校的敬仰,而是对规则的尊重。有一些坏习惯,一旦长到了骨子里,就会永难拔除。人要有志气,更要有操守。投机取巧或许能带来一时的便利,但长此以往,命运一定会回你一记让你难以忘怀的痛击。
  周彦博:能进去自然好,不能进去看,强行进去看,这就有点不可取了。游览名校很重要,难道家长、孩子的生命安全就不重要了吗?这样践踏规则,有考虑过后果吗?比如藏身在快递车里的那一家人,在盛夏酷热的天气里,四个人挤在不到两平米大的密闭车厢里,真不怕出事吗?如果家长出了事,谁来保证孩子的未来?如果孩子出了事,参观名校又有何意义?又比如弄虚作假的那些人,有行为严重者甚至被拘留,这到底是美好回忆还是伤心记忆?
  马慧英:如果只要排队就保证一定可以进校,我想大多数家长还是乐意排队的。但如果你辛辛苦苦地排了半天的队伍,眼看校门就在不远处了,这时保安突然宣布说今天的游览人数已经超标了,后面的人请不要再排了,请回去吧。此时,你的心情一定是很无助很茫然。付出成本太高,风险也不小,我想这也是有些父母为什么宁愿“偷渡”而不愿排队的原因之一。
  周虹雨:限行是非常必要的。清华、北大不是一个普通的景点,它们首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其次才是一个人文景观点。如果不限行,按照清华、北大的名气,校园里肯定天天人满为患!用不了几天,校园就成大集市了。
  周远翔:名校的确是一个景点,但它们也是学生居住和学习的地方。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家被人打扰,被人破坏。放行的游客多了,难免会有一些素质不足的人,哪怕是踩踏草坪、乱扔垃圾、各种攀爬照相等相对简单的破坏行为,都会给学校的教育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控制人流量。
  孟弘诚:同样是名校,厦门大学曾经不限制游客数量,结果校园里人山人海,和热门景区毫无区别,学生根本无法安心学习,环境也被严重破坏。不得已,厦门大学制定了苛刻的管理条例:在白天上课时间,不允许一个游客进入校园参观。即便是这样,仍有许多游客试图通过翻墙或爬树,甚至是钻隐藏隧道的方式进入校园游览。
  康芳懿:为什么不像博物馆那样提供网上预约呢?现代社会,网络都已经如此发达,名校可以通过网络机制,划定好参观时间,设计好参观路线,维持好秩序;游客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则可去参观,省去排队之苦。如此,大家都方便。
  顾安凝:我觉得与其耗费时间在排队与等待中,还不如去一些游客较少的科技馆、博物馆等,既轻松又方便,还能切切实实地学到知识。
  陈新荣:校方在引导方面也应当加强。在校外,在排队的游客差不多接近可接待人数时就做好准备,及时通知那些后来的游客,让别人少排“冤枉”队,别浪费他人的时间。在校内,对参观游客加以引导,例如劝告游客不要大声喧哗吵闹,严禁踏入正在教学的楼层,告知有些风景只能远观等,保护校园环境。
  郝明煦:如果我是家长,我会把孩子带到校门口,告诉他这是中国最高等的学府,但今天我们没有机会进去参观了,下一次,我们考进去,堂堂正正地在里面游览,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这样既勉励了孩子,又让他树立了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阳说:前不久发生的“清华校园日晷被毁事件”就足以让我们警醒。清华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日晷惨遭 客攀爬、刻画涂写和永久性暴力破坏,这样的现象让人气愤不已。为什么要限制 客人数?说白了,就是为了在方便各位家长、 客进行 览的同时,还能合理、安全地维持学校的日常运作,保护学校的教育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保护好校园,才能让更多人前来欣赏、感受名校的风貌与内涵。
其他文献
普通的苹果在被切开后不久,表面就会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褐黄色斑(如图左边苹果)。这些褐黄色斑不但会使苹果外表不再诱人,也会影响口感。近年来,一家名叫Okanagan Specialty Fruits的加拿大公司通过生物技术开发了一种名为Arctic Apple (北极苹果)的蘋果(如图右边苹果)。  这种饱含“技术含量”的苹果利用核糖核酸干扰技术,大大减少了导致苹果内部表面氧化的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如
水桶是日常清洁用具中必不可少的,这款新式水桶利用安全帽面罩的原理,為水桶加入了自动化的挡水结构设计,使用者不再因为水桶过大而改变角度取水,水也不再从水桶中溢出,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设计:Huang I-Nung, Shih Ming-Sheng)
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可以用来创造低温环境。根据这一特性,美国莱斯大学的学生们制作了一款小药瓶大小的便携冷却瓶。瓶里装的是硝酸铵晶体与水,当两者混合吸热后,底部金属圆盘便立即变得冰凉起来,将其贴于皮肤上片刻,即能起到冷却麻醉的效果,对于害怕疼痛的病人来说,这可是相当便利又廉价哦。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特级教师李镇西的《上课一塌糊涂,成绩惨不忍睹,你有什么资格说你“爱孩子”》一文,强调真正的师爱“要有不可替代的专业能力”,尤其是“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这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教师不能把教学完全当成一种技术,而要立足自身的独特性实施教学;作为教师,也必须拥有较为精湛的教学技
1927年,Joe Thompson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开了第一家7-11便利店,出售Southland Ice公司生产的冰块,同时还出售鸡蛋、牛奶和面包。开这家店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不用特地去传统的杂货店,更方便快捷地买到日用品。这个想法十分棒,越来越多的地方开起了这样的便利店。  这类商店原来叫作“推车店”,因为消费者总是用推车推走购买的商品。1946年,其正式改名为7-11,因为当时的营
用罐子来分装食物是一个好习惯,但食物的分量常常是不能刚好装满罐子,这会导致两个麻烦:一是没装满的罐子会占用更多空间,尤其是在冰箱这样本来空间就有限的地方;二是罐子没装满的话,剩余的空间会充满空气,对某些食物而言,这有可能会加速其变质。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有。将保鲜袋抽真空是个办法,而更好的办法,正是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总是能装满的罐子”。它的结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活塞,由一个较大的罐子和一
《岛上书店》 ………………………………………  [美]加布瑞埃拉·泽文 著 孙仲旭,李玉瑶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阅读分类:小说  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书店。这家岛上书店是一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命运从未眷顾过费克里,爱妻去世,书店遭遇危机,就连唯一值钱的宝贝也被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
这是一款高性能钛合金折叠自行车,它设计轻巧、快速、坚韧。它可以在几秒钟内就装入一个符合航空公司尺寸要求的行李箱,而且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工具,可以说它是一款超级紧凑的折叠自行车。因為它使用了简单但新颖的重力辅助双重垂直折叠设计,这种设计能精确地计算铰链位置和角度,允许前轮和后轮两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垂直地向中心架折叠。  (设计师:Mike Yap of Seattle Cycles)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旅行,不少同学还是“小小旅行家”呢,去过的地方比小编多了去了。旅行中我们最不可缺少的是背包,“张扬个性”的背包更是获得大家的青睐。这款背包是荷兰设计师Casper Notenboom的一个创意发明,被命名为“可大可小”,难道这是设计师在注意到中国人的出行习惯之后,量身定做的一种背包?  背包有两大特色:一是它可以抽真空,当你需要带很多衣物用品时,这个功能会让你倍感輕松。二
组合救生圈  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一群学生带来了一个很棒的创意——组合救生圈。这个看似普通的救生圈的四角能够方便地将同类型的救生圈两两相连,以便能将单个落水者迅速地连成一片,方便相互照顾,也更有利于搜救人员发现和救助。当救生圈连成一片,每四个救生圈的中间,刚好能产生容纳一个人的空间,让这个人也能共享周围四个救生圈的浮力,若把弱势群体放到中间,而周围都是强壮的中青年,则能提升整个群体的生存率。  家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