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班集体都有后进生,在中小学阶段,年级越高,后进生越多。后进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研究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必须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和个人四方面的原因。
因家庭影响造成后进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什么都依着顺着,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自利。
2、粗暴。有的家长认为“黄荆棍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有错,要么呵斥,要么拳脚棍棒,给孩子带来的是肉体的痛苦、心灵的伤害、思想的混乱、情感的对立、行为的抵触。
3、放任。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外,在学习、品行上不管不问。有的甚至连孩子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不知道。
4、紧张。家庭成员复杂,或有继父,或有继母;夫妻成天吵吵闹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老实乖巧,而一出家门,打架、逃学、偷摸,无所不干,借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5、误导。有的家长素质低,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对头。他们常对孩子说:“在外面可别吃亏,叫人打了,回家我打你”、“读不好书也没事,像爸一样,照样挣大钱”。有的家长自己品行就不端正,孩子偷东西回家受表扬,孩子打了别人还夸有骨气。
因学校教育的失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公正。有的教师从心里讨厌后进生,因此,许多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在排座位时,要么把后进生放到讲桌旁监视,要么放在最后排墙角里不管,放任自流。班上出事后,不问青红皂白,批评后进生。
2、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后进生不可救药。
3、缺乏方法。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落后很是着急、痛心,恨铁不成钢。但方法却不当,或急于求成,或滥用体罚,或一味迁就。
由社会不良因素造成的有以下几种:
1、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游戏等。这些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旦陷进去,很难自拔。
2、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贪污腐败、拉关系、走后门、讲排场、摆阔气等,学生耳闻目睹,免不了议论、模仿。
3、不良的伙伴。有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爱,遇到不良的伙伴,便臭味相投,一拍即合,结拜兄弟(姊妹)。
以上三个方面是造成学生后进的外部原因。这三个因素在学生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学习阶段并非都一样。从纵向发展来看,学龄阶段和各个学习阶段并非都一样。从横向发展来看,学龄初期的后进,多由家庭原因引起。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来自学校的某些不良影响逐渐成为学生后进的重要原因。而社会影响正是在这一渐变过程中乘虚潜入学生主观意识,而且逐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这三个外部原因中,关键的还是学校教育。如果班集体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如果班主任的责任心强,并且有高超的教育艺术,那么,即使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很不利,学生变成后进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后进生转变的可能性则会增大。反之,如果学校教育不利,那么,任凭家庭影响再好,孩子变为后进生的可能性却是时时存在的。甚至本来是好的学生都会有可能变差、变坏。
造成学生后进的内因是尤为重要的。
后进生的个人原因有:学习不好、自暴自弃、辨别是非能力差、自制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等。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某一后进生来说,总有一个是最关键的。教育者要善于了解、调查、分析,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以便 “对症下药”。
下面就谈谈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其一,要端正教师及学生的态度定势。教师一接触到后进生的字眼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教育态度定势,便会对其强加指责,随意训斥,这种消极的定势心理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信息的传递,学生因而也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诲反而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学、厌师的心理定势,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相反,教师端正对后进生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关心、爱护、鼓励、尊重、信任,教师平易近人,并且自身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且为人师表,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此时,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诲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后进生消极的态度逐步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定势,由此可见,端正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定势,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变,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有利于正确对学生的素质评估,促进教育效果。
其二,关心呵护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教师的关心和呵护像清泉,似春雨,可以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可以驱走学生心理自卑的阴云,如因家庭原因而形成的后进生,他们有的自卑心理极其严重,这类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他们极不合群,时常担心别人的挖苦、讥讽,心理一旦受伤,很快失去信心,丧失勇气,自尊受损。鉴于这种情况、我时常在生活和学习上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在家中得不到的温暖。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苦闷的羁绊,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握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及其未来志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使他们在友爱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让他们赢得别人的尊重、信任、理解,得到了自我肯定,从而战胜了自卑心理。
其三,抓住时机,激发兴趣。当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时,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指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如班上有几名学生热衷于篮球运动,整天梦想成为篮球名星,迷于蓝球,荒废学习,此时我一面鼓励其美好的愿望,同时,提醒他们知识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几名后进生果然改变了旷课的恶习,乐意接受了教师建议,正确处理好了打篮球与学习的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四,加强教师与家庭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有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压力过大,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要尽力做好后进生思想、课业的“减负”工作,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促进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只要了解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只要教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后进生的思想就会得到扭转,成绩就会得到提高,自然达到了素质教育管理目的。
(作者单位:553303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中学)
因家庭影响造成后进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什么都依着顺着,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差、任性、自私自利。
2、粗暴。有的家长认为“黄荆棍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有错,要么呵斥,要么拳脚棍棒,给孩子带来的是肉体的痛苦、心灵的伤害、思想的混乱、情感的对立、行为的抵触。
3、放任。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外,在学习、品行上不管不问。有的甚至连孩子在哪个班,老师是谁都不知道。
4、紧张。家庭成员复杂,或有继父,或有继母;夫妻成天吵吵闹闹;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一致。孩子在家老实乖巧,而一出家门,打架、逃学、偷摸,无所不干,借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5、误导。有的家长素质低,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对头。他们常对孩子说:“在外面可别吃亏,叫人打了,回家我打你”、“读不好书也没事,像爸一样,照样挣大钱”。有的家长自己品行就不端正,孩子偷东西回家受表扬,孩子打了别人还夸有骨气。
因学校教育的失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公正。有的教师从心里讨厌后进生,因此,许多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在排座位时,要么把后进生放到讲桌旁监视,要么放在最后排墙角里不管,放任自流。班上出事后,不问青红皂白,批评后进生。
2、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后进生不可救药。
3、缺乏方法。有的教师对后进生的落后很是着急、痛心,恨铁不成钢。但方法却不当,或急于求成,或滥用体罚,或一味迁就。
由社会不良因素造成的有以下几种:
1、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游戏等。这些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旦陷进去,很难自拔。
2、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贪污腐败、拉关系、走后门、讲排场、摆阔气等,学生耳闻目睹,免不了议论、模仿。
3、不良的伙伴。有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爱,遇到不良的伙伴,便臭味相投,一拍即合,结拜兄弟(姊妹)。
以上三个方面是造成学生后进的外部原因。这三个因素在学生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和各个学习阶段并非都一样。从纵向发展来看,学龄阶段和各个学习阶段并非都一样。从横向发展来看,学龄初期的后进,多由家庭原因引起。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来自学校的某些不良影响逐渐成为学生后进的重要原因。而社会影响正是在这一渐变过程中乘虚潜入学生主观意识,而且逐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这三个外部原因中,关键的还是学校教育。如果班集体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如果班主任的责任心强,并且有高超的教育艺术,那么,即使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很不利,学生变成后进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后进生转变的可能性则会增大。反之,如果学校教育不利,那么,任凭家庭影响再好,孩子变为后进生的可能性却是时时存在的。甚至本来是好的学生都会有可能变差、变坏。
造成学生后进的内因是尤为重要的。
后进生的个人原因有:学习不好、自暴自弃、辨别是非能力差、自制能力差,自己管不住自己等。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某一后进生来说,总有一个是最关键的。教育者要善于了解、调查、分析,找到最关键的因素,以便 “对症下药”。
下面就谈谈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其一,要端正教师及学生的态度定势。教师一接触到后进生的字眼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教育态度定势,便会对其强加指责,随意训斥,这种消极的定势心理严重地阻碍了教育信息的传递,学生因而也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诲反而反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学、厌师的心理定势,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相反,教师端正对后进生的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关心、爱护、鼓励、尊重、信任,教师平易近人,并且自身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且为人师表,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此时,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诲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后进生消极的态度逐步转变为积极的态度定势,由此可见,端正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定势,有利于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变,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有利于正确对学生的素质评估,促进教育效果。
其二,关心呵护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教师的关心和呵护像清泉,似春雨,可以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可以驱走学生心理自卑的阴云,如因家庭原因而形成的后进生,他们有的自卑心理极其严重,这类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他们极不合群,时常担心别人的挖苦、讥讽,心理一旦受伤,很快失去信心,丧失勇气,自尊受损。鉴于这种情况、我时常在生活和学习上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在家中得不到的温暖。帮助他们摆脱孤独苦闷的羁绊,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握他们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及其未来志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使他们在友爱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让他们赢得别人的尊重、信任、理解,得到了自我肯定,从而战胜了自卑心理。
其三,抓住时机,激发兴趣。当学生对某项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时,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指点,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如班上有几名学生热衷于篮球运动,整天梦想成为篮球名星,迷于蓝球,荒废学习,此时我一面鼓励其美好的愿望,同时,提醒他们知识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几名后进生果然改变了旷课的恶习,乐意接受了教师建议,正确处理好了打篮球与学习的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四,加强教师与家庭联系,争取家长配合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有些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压力过大,往往造成不良后果,所以,要尽力做好后进生思想、课业的“减负”工作,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促进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只要了解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只要教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后进生的思想就会得到扭转,成绩就会得到提高,自然达到了素质教育管理目的。
(作者单位:553303贵州省纳雍县新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