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长期毁林开荒及过度采伐导致牡丹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林缘锐减,生态脆弱性突显。为改善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牡丹江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基于遥感和G I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毁林开荒及过度采伐导致牡丹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林缘锐减,生态脆弱性突显。为改善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牡丹江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基于遥感和G IS技术,在获取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及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探讨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研究区旱田面积大量减少,共减少812.27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林地增加最为显著,共增加701
其他文献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南部典型黑土区双城市土壤全量铜(Cu)、锌(Zn)、铅(Pb)、镍(Ni)、镉(Cd)5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重金属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均可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Zn、Ni和Cd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表明这3种重金属元素受土壤内在属性影响较大。而Cu和Pb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表明这2种
以自然资源桐油为包膜材料,生产包膜尿素,研究不同土壤对包膜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的影响.4种土壤中,其初溶出率均为0.根据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其最大养分释放量在黄红
调查了吉林省榆树市黑土的汞含量状况,并分析了土壤及粮食作物的汞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的土壤汞含量基本都高于本地汞含量的平均背景值,但各采样点的土壤
利用AXWG03自动气象站于2007年3~6月对烟台市一果园内表层土壤温度及其环境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分析了土壤温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风速、太阳总辐射和大气压5个常规气象因子中,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风速、太阳总辐射与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大气压与土壤温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故以相对湿度、大气温度、风速、太阳总辐射等4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