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我逐渐发现以下几种方法比较实用。
一、简图定位法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授课中最为准确、恰当地使用地图来进行教学,体现了一个地理教师的技能风格。
如“中东”这一节,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地图中明确两洋三洲五海的名称位置。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洋三洲五海的简图及相对位置,让学生通过教师所画的板图,加强对两洋三洲五海地理位置的记忆,为后面“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的学习铺平道路。
板画在中国、世界区域地理位置学习中经常用到。教师几笔简单的板画,帮助学生克服了死记硬背难以记住位置的难题,代替了教师大量的语言,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尝试练习画图,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动觉记忆,达到了启迪学生智能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简图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学习地理的信心和乐趣。
二、框架线索法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对所学区域有个清晰的线索贯穿主干知识,从而形成框架。区域地理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诠释,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使学生学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其实,教学中对学生线索的指点很重要。像“美国”一节以经济发展为线索,发展的前提是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现代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巴西”一节以殖民统治为线索,殖民统治结果是混血人种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摆脱殖民统治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热带雨林危机和城市化问题。
三、联系借鉴法
世界区域地理,特别是他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如“印度”一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值得我们思考。“巴西”一节中,巴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树立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给了我们许多例证。
四、比较突出法
区域地理的对比学习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强调十分关键。例如:“巴西”一节中对巴西经济的过去与现在的学习。
教师引领:指导阅读图文,完成表格,得出经济特点及差异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巴西经济的过去与现在,了解单一经济的实质,明确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是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深刻认识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实现富裕、强大。
五、归纳分析法
如“澳大利亚”一节,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出示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进行归纳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布局一目了然,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布局中地形、气候是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一节在农业分析后简练概括为水(降水丰富、河湖灌溉)、热(热量充足)、土(平原面积广大),从而教会学生对他地区或者国家进行农业发展分析,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带领学生跟着网络,体验着最新的旅行方式,在万水千山的跨越中,感受世界的美丽和奇妙,感受自然的温情和动情,别忘了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提升综合能力,学会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这是将来公民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过去,却希望改变他们的未来,希望学生和我在一起的日子,能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简图定位法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授课中最为准确、恰当地使用地图来进行教学,体现了一个地理教师的技能风格。
如“中东”这一节,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地图中明确两洋三洲五海的名称位置。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洋三洲五海的简图及相对位置,让学生通过教师所画的板图,加强对两洋三洲五海地理位置的记忆,为后面“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的学习铺平道路。
板画在中国、世界区域地理位置学习中经常用到。教师几笔简单的板画,帮助学生克服了死记硬背难以记住位置的难题,代替了教师大量的语言,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尝试练习画图,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动觉记忆,达到了启迪学生智能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的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简图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学习地理的信心和乐趣。
二、框架线索法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对所学区域有个清晰的线索贯穿主干知识,从而形成框架。区域地理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最好的诠释,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使学生学习的思路可视化,通过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确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加以深化。
其实,教学中对学生线索的指点很重要。像“美国”一节以经济发展为线索,发展的前提是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现代化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巴西”一节以殖民统治为线索,殖民统治结果是混血人种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摆脱殖民统治后,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热带雨林危机和城市化问题。
三、联系借鉴法
世界区域地理,特别是他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值得我国借鉴学习。如“印度”一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其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值得我们思考。“巴西”一节中,巴西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要树立经济发展中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给了我们许多例证。
四、比较突出法
区域地理的对比学习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强调十分关键。例如:“巴西”一节中对巴西经济的过去与现在的学习。
教师引领:指导阅读图文,完成表格,得出经济特点及差异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巴西经济的过去与现在,了解单一经济的实质,明确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是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深刻认识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实现富裕、强大。
五、归纳分析法
如“澳大利亚”一节,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出示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进行归纳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布局一目了然,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布局中地形、气候是重要影响因素。
“美国”一节在农业分析后简练概括为水(降水丰富、河湖灌溉)、热(热量充足)、土(平原面积广大),从而教会学生对他地区或者国家进行农业发展分析,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带领学生跟着网络,体验着最新的旅行方式,在万水千山的跨越中,感受世界的美丽和奇妙,感受自然的温情和动情,别忘了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提升综合能力,学会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这是将来公民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过去,却希望改变他们的未来,希望学生和我在一起的日子,能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