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的梦想与现实

来源 :济宁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梁漱溟致力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复兴和现代国家的构建。他对中国文化复兴的剖判、对乡村建设的思虑与实践、对中国宪政之路的关切、对民主和平建国的企望、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瞻念,成就了其“最后的儒家”的盛誉。由于梁漱溟的梦想与现实发生悖离,其毕生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多以失败告终,但对传统中国的现代性转型不乏理论参考和价值借鉴.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民办职业院校是该办学格局的重要一员。因其独具特点的办学条件,在参与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之路,势在必行。笔者从民企职业院校的现状,通过多方调研、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创新改革思路。  关键词:民办职业院校;教育创新;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
摘 要:从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在民族逐步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统一体,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以及各民族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进步。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对加强各民族对国家主体的认同和促进民族团结有重要价值[1]。探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对于促进民族进步、加强民族团结,建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深远影响[2]。本文主要探究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影响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不断深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在各项交流、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高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施。本文主要分析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实施英语人才培养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民法典》中规定的无过错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归责原则极为相似,容易混淆,从而导致与有过失规则的泛用。无过错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归责原则的适用,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别:推定的过错是可以通过反驳推翻的,侵权行为成立的构成要件不同,法律条文的表述方式不同以及适用过失相抵规则或免责规则的情形不同。区分无过错归责原则与过错推定归责原则的适用情形,有利于准确判定行为人的责任。
在国际环境与国内政治的影响下,新西兰社会和政府都将华人移民视为社会问题,当局随即开始着手制定华人政策。在政策内容上,新西兰华人政策主要包括移民政策和国内政策两个层面;在发展阶段上,新西兰华人政策呈现出从显性到隐性的发展过程;在执行方式上,新西兰华人政策是通过立法与执法来实现的。新西兰华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当地华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华人社会基本特征开始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