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ip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立了我国初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强调教与学两方面的改革。就“教”的方面来讲,更强调师生的互动式和实践活动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学”的方面来讲,更强调通过体验式和探究式,来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主动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习方法指导,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获得真知、提高能力。
  一、引导学生仔细地读
  数学学习也要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教材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粗读大意、读圈结合,圈点知识重点、难点、疑点,解决简单问题,温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
  2.课内导读。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读练结合,对概念的关键字词、定理的条件及结论、公式的推导及变形、例题的解题思路和多解途径,通过读题、审题,要当堂消化、了然于胸。
  3.课外复读。指导学生泛读教材、读思结合,通过整理课堂笔记系统地阅读教材内容,深化知识的理解,构建知识系统。例如,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定理”后,课本上有这样一句话:“反过来也成立。”可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怎么是反过来?”“反过来又怎样?进而引导学生推出逆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根时,有△>0;当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时,有△=0;当方程没有实数根时,有△<0。”
  二、引导学生好奇地问
  疑是思维的开端。学生会不会提问,是衡量学生自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具体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训练:
  1.设置悬念。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设置悬念,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探索和思考,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遗留疑惑。教学中设疑会引起学生释疑的要求,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课堂上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外。每节课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外思考和讨论探究,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3.注重应用教学训练。在教学中,可广泛穿插数学在日常生活、经济领域、社会活动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认识数学应用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地想
  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新,数学家安德鲁·维尔斯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猜想”靠的就是这种想象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联想、创造性想象,甚至是猜想,也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帮助学生克服“常规思维”的束缚;对爱提“偏”、“怪”问题的学生,要指出其合理因素,发现其闪光点,诱导学生敢于质疑,使其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能及时解决而限制或制止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证明了命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想象:若把题设中的四边形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后,会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激发学生自由地议
  课堂上,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让他们自由地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学生议论时出现的非常规或具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探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学生不仅能独立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还能有条有理地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将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时,先把ax2+bx+c=0(a≠0)化成x2+ x=- ,再配方,得(x+ )2= ,提出问题:对此式如何处理才能求出x?多数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两边开平方法,x+ =± 。这样的推导有没有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不难发现应在b2-4ac≥0的条件下才能开方。进一步问学生:是否有更简洁的推导方法?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公式推导的第一步,为什么要两边除以a?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两边不除以a可以吗?”通过学生的探讨,终于得出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即在方程两边都乘以4a,得4a2x2+4abx-4ac=0,有(2ax+b)2=b2-4ac,当b2-4ac≥0时,x= 。公式推导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严格地批判自己提出的假设或证明的方法是否正确和简捷,对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广阔性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创造了一种能让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可以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思索和自己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要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富有启发性,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形象思维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与世界观的方式。化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符合下述基本要求:  一、要符合化学科学的
期刊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
期刊
摘 要: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低年级 识字能力 识
期刊
摘 要: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年级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提升各科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识字兴趣 识记字形的方法 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加强学生的
期刊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
期刊
导学案是什么?有何用?怎样编制设计?怎样指导学生使用?笔者经过一个学年的探索与实践后认为:导学案是生本课堂中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导”就是引导、指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而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自主而能动的学;“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的功能,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学习
期刊
摘 要: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文章从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等三方面对如何打造更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 课堂  一、引言  实施中学课程改革,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有关课程的实施,这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教学,尤其是开展有效教学,是进行课程实施的一项最为重要的途径。所以,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深入进行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以“分层次教学”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实施,具体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入手,强化训练,按部就班,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理论实践 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期刊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环节的作业设计,会帮助学生很好地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此,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性的探究,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的结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科学的、具有创新性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巩
期刊
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