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氧气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1985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是元素周期表上位列第八的元素,它让我们得以生存,也用自己独特的颜色点缀着世界。
  氧气是什么颜色的?
  我想大家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无色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极光,来自天堂的接引之光
  正常条件下,氧气确实是无色气体,但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或者冰岛等地,我们能看见自然发光的氧气——著名的北极光。北极光拥有让人迷醉的绿色,爱斯基摩人认为这幽幽绿光是鬼神引领灵魂进入天堂的火炬。
  极光的色彩之谜曾让物理学家陷入疯狂——没人知道究竟是什么物质发出这种美丽的绿光。
  曾有两种主流的观点。一种认为,极光光谱明显与氮气电离后的发光光谱相同;另一种认为,极光的绿色来自氪。但这些最终都被证明是错的。
  分光镜(能将物体发出的复合光,按波长分离成单色光,形成分光光谱)的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极光的波长为557.7纳米。但奇怪的是,人们将这一波长与各种气体的发射光谱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没有一个能对上。
  这结果一出,物理学界内一片哗然。这意味着所有的解释都是不正确的。科学家们不得不无奈地承认,我们对极光的本质根本一无所知!
  还有一些人认为极光是由未知元素产生的,比如因大陆漂移学说而闻名世界的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认为,极光源于一种新的“地冕”气体。
  “未知元素产生绿光”这一观点并不新鲜。1864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哈金斯在观察猫眼星云时,发现一组耀眼的翡翠绿光,波长为500.7纳米。也是因为没有一种已知元素能发出这一波长的光,所以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让星云散发出古怪绿光的是一种叫做“星云元素”的新元素。
  事实证明,地冕气体和星云元素都不存在。极光的黄绿光和行星状星云的翡翠绿光,其实都源自普通的氧,一点儿都不神秘。
  “披红着绿”的氧气
  那么氧气究竟是怎样发出绿光的呢?
  氧气是氧原子的主要存在方式。氧原子有8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远动轨迹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它们沿着一些特定的轨道运行。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值即为能级。轨道离原子核越近,能级越低。
  在正常状态下,氧原子处于最低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行(此时的状态称为基态)。但当大气顶层的氧原子与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碰撞时,内层电子能从中获取能量,跃迁至能级更高的轨道。这种状态叫做激发态,是极不稳定的,电子很容易回到近核轨道上,并将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
  处在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释放能量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可分为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两种类型。顾名思义,辐射跃迁就是指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反之,无辐射跃迁则不会发出光子,激发的分子或原子通过碰撞等形式,将获得的能量传递给其他分子或原子。
  在10万~15万米的高空,空气比较稀薄,被激发的电子在回到近核轨道之前,可以逗留在一个亚稳定状态(也叫第一激发态),并释放出波长557.7纳米的绿光。
  在15万~25万米高空,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只够它跃迁至第一激发态,那么氧原子在回到近核轨道的时候会发出波长630纳米的红光。不过因为能发出红光的物质比较多,比如氮气受激发也会发出暗红光,所以氧气的红光不如绿光受关注。
  但在地表附近,空气密度较大,各种粒子间的距离较小,所以激发的氧原子很快就会撞击到其他分子或原子,以至于额外的能量来不及作为光波发射出去,就在碰撞中直接消耗掉了。这就是我们呼吸的氧气虽然也被太阳的高能射线辐射,却依旧无色的原因。
  淡蓝的液氧
  现在我们知道,物质一般存在3种状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那么液氧和固态氧会是什么颜色呢?
  其实人们最开始并不知道气体可以变成液体和固体。18世纪末,人们才发现通过降温和加压可以使气体液化。不过到1845年时,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没错,就是发现苯环结构和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位高手)已经能利用冰冻的混合物对加压的气体降温,成功地把大多数气体变成液体。
  看见“大多数”想必您已经明了他其实对有些气体无可奈何,氧气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人们把这样的无法液化的刺儿头称作“永久性气体”,因为他们误以为这些气体只存在气体状态。
  一直到1877年,第一滴液氧才被法国物理学家凯泰制造出来,打破了永久性气体的说法。凯泰发现液氧和氧气不同,是浅蓝色的,可他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直到1965年,才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埃尔默教授对此做出详细解释。
  气态氧无色,是因为氧分子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吸收可见光。它吸收的是波长1269纳米和760纳米左右的红外线,以及波长小于400纳米的紫外线。但氧气被压缩成液体之后,它会吸收可见光,最终呈现出浅蓝色。
  不过有意思的是,吸收光谱中只有位于690纳米附近的微弱吸收带是由单个氧分子吸收的。其余的强吸收带则是另一种原理——由于液氧中氧分子间的距离极小,单个光子可同时激发位于两个氧气分子中的电子。这两个电子或跃迁至同一激发态,或跃迁至两个不同的激发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吸收带。
  从右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液氧的大部分吸收带位于红光、黄光和绿光区,所以液氧看起来是蓝色的。
  色彩缤纷的固体氧
  那么固体氧是什么颜色呢?当液氧的温度降低到-218.8℃时,会出现略带蓝色的立方晶体。可这并不是固态氧的唯一存在形式。
  事实上,固态氧一共有5种形态,并且每种形态的颜色都不相同。这种略带蓝色的立方晶体被称为γ相。
  如果温度继续降低至-229.3℃,固体氧变成β相:晶体变成菱面体结构;颜色逐渐由淡淡的蓝色变成粉红。
  温度继续降低至-249.3℃时,固体氧变成单斜晶体结构,其色浅蓝,被称为α相。
  如果温度保持为室温,而把压强增至90亿帕后,固体氧变成等轴晶体结构,色橙红,被称为δ相。
  若压强超过100亿帕,固体氧变成ε相,色深红至黑色。ε相的固氧又被称为红氧,有成为新型助燃剂的潜力。不过它其实是O8,是由4个氧气分子组成的菱形晶体。
  如果继续加压至960亿帕,固体氧会变成带金属光泽的ζ相。此时的固体氧可以称作金属氧,因为它已变成导电体。
  至于固体氧为何颜色多变,仍然是一个谜。
其他文献
氢溴酸高乌甲素片中毒引起严重心律紊乱一例苏怡凡甘肃省人民医院鲍菁儿科学教研室患儿,男,2岁。於入院前3小时许患儿误服高乌甲素片若干(用量不详),服药后半小时发现患儿精神萎靡,面
阿托品治疗乌头碱中毒时是否会加重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口服治疗血液透析病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45例维持性血透病人中,19例用小剂量骨化三醇(2μg×2次/wk)口服治疗,11例用大剂量骨化三醇(4μg×2次/wk)口服治疗,15例用骨化
目的探讨含红芪和含黄芪的益气养血汤抗免疫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并比较两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30只青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红芪益气养血汤组、黄芪益气养血汤组、空白组,每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