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a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发展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者形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更要敢于著书立说,做学者型的教师。
  关键词:历史教师 素质 基本功 技巧 创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常常面对的是他们对教育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对教育前途的担心与忧虑,使我们感到惭愧和沉重。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常苦苦思索,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应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从初一到高二每周两节的历史课,(尚不包括高三)粗算起来约400课时,这么长时间的历史教育,如果不能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启迪和深远的影响,那就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是对青少年群体的犯罪。因而,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教育理念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呢?
  
  一、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
  
  一个有威信的历史教师应该有渊博的学识,是教育的行家。不仅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通晓教学业务,还应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个性发展,人格培养和因材施教也是重要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学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随教材体系的不断更新,历史新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而且,随信息传递技术日益现代化,学生群体课外的历史知识面不断拓宽,信息量也不断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无法用“一桶水”与“一杯水”去衡量。所以,历史教师也要不断地“充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信息,优化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工作效果取决与他的知识和素养,取决于他读些什么书,怎样自学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应当比他必须按大纲交给学生的知识多得无法比拟。历史课本身也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它内容广泛,涉及古今中外,包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诸方面,而文化又囊括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体育等,因而,人称历史为“总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渗透力,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如2004年高考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一题即涉及政治、历史、地理学科间的渗透。
  
  二、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巧
  
  历史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有很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较差,一知半解地死记硬背会严重挫伤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以至发出“死人难活人”的感叹,继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解释,这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历史。切忌将历史教学变成一个“知识点”的复述和简单归纳的过程。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所讲内容非常熟悉,补充材料真实可信。而且要对中学历史的科学体系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并把握好每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课堂深入浅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培养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按照历史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题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使课堂始终和谐有序充满生气与活力。这也要求教师讲课必须做到语言简练干净、明确,字少语精、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长期以来,历史教师习惯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幅挂图进行教学,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各感官获得的知识多少是不一样的,其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另一实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力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而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决定了有血有肉的历史须用有声有色的手段表现出来,将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引入历史课堂之中,使历史教学从多“静态”向多“动态”发展。而动态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能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学生的注意,也能使历史教学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弥补录像、电影手段的不足,它不仅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再现,以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在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传统的教育,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教育模式都面临一场深刻的革命。面对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这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最大的资本就是创新、创造,而作为历史教师更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并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铸就创新素质,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墨守成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且适时、适机、适地地去培养。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采取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共同备一节课,写一篇教案或当一次教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五、增强科研意识,敢于著书立说
  
  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也是教师职业理想、知识素质及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历史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我们去学习、去探索,这就构成了历史教育的科学研究。尤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旧教育观念猛烈碰撞的的今天,历史教学中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形成结论,更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这既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师由“只是有某方面熟练技巧,但缺乏独到之处的‘匠’,到掌握历史教学规律的‘家’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一定能在教学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戚建庄.素质教育研究.河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家麟.学校心理学.青年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进入后WTO时代,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商品短缺的时代进入到了大部分消费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中国零售业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TESCO等
摘 要:古诗词知识是初中语文的必考内容,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在考场上失分率却是很高的。如何学好古诗词呢?这就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简单说来即读懂学透是基础,巩固是关键,运用和创新是宗旨。  关键词:理解 潜力 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词填空、鉴赏、运用题题型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在中考复习中,学生对有关古诗词的题很是头疼,认为它神秘莫测,不管平时怎样认真复习,考试时
7月15日,国际物理组织高层圆桌会议召开,来自11个国家和15个国际物理学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云端”,探讨如何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与会代表围绕本国疫情防控情况、物理学工作者面
期刊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顾客苛求化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要保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不断调整自己,对企业进
自中国加入WTO,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也随之开始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石油,在历经多年的改革发展后,目前已具有比较雄厚的实力,但与国外知名石化企业,如:BP、
选用秀丽槭(Acer elegantulum Fang)纯净种子,采用剂量率1 Gy/min的137Cs-γ射线不同剂量进行外照射处理,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不同剂量137Cs-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