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宋墓图像“祝寿模式”探析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中晚期两京地区的墓葬装饰盛行以"祝寿"场景为中心的图像配置形式,其图像元素可与宋代寿诗词相呼应,为我们还原出当时的祝寿仪式。它的形成与传统"寿堂"即生墓的营造有着密切联系,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宋代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这其中既有国家意识的理性对待,也有家族意识的眷念回归,还有情感归宿的根本诉求。因此,中原地区宋墓"祝寿模式"图像不仅是我国古代墓葬艺术世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宋代士人阶层个体价值、思想观念进步的具体表现。
其他文献
作为民间铸造的非法铜钱,“私钱”在明代前期影响不大,至中叶后则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私钱”的特点在于种类多、质量差、价值低。明低私铸、私贩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