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留学生初级汉语教学实习感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18日至2015年6月29日,我在某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习工作,教学对象为12名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所教课程为初级精读。学生从大一到大三不等,均为零基础。在三个多月的实习中,考察了我对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更让我看到了对外汉语教师所面临的任务和巨大挑战。
  一.课堂教学总结与感受
  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在发音方面,韩国学生往往会出现如下偏误:1.“l”和“r”的发音问题。大部分的韩国留学生把“r”发成类似“l”的音。2.“in”和“ing”的发音问题。3.“v”的发音。刚开始学习汉语韩国学生容易把“v”发成“v”——“i”。
  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r的时候,问题最大。汉语普通话r[?]是舌尖后阻、浊擦音。发音部位与sh一致,但是声带产生振动。l[l]是舌尖阻,边音。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气流通过舌前部两边出来,发音时声带也振动。
  韩国学生遇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韩国语辅音中没有[l]。从心理语音学方面来看,学生听辨常常分不清发音是r[r]还是l[l],出现听辨混淆,听辨偏误率较高;从发音语音学方面来看,学生在生理发音过程中,常常将r[r]音读成了边音[l]。发音偏误率较听辨偏误率虽然要低一些,但是相对于别的音,偏误率仍然比较高。
  所以教学生掌握r与l正确的发音方法要讲究技巧。
  1.舌位区别:l在前,r在后。发声母r时,舌头向上翘起,舌尖接触硬腭前部,与sh同一位置,可以用先发出sh音,再让声带振动的方法准确地找到r的发音位置。上翘的舌尖与硬腭留有较窄的一条间隙。发音时,舌尖后紧张。
  发声母l时,舌尖上翘抵住上齿龈,两部位不留有间隙。发音时,舌尖紧张。
  2.气流区别:r没出路,l分两路。发声母r时,舌尖和硬腭轻柔接触,两部位留有缝隙,气流通过时受到舌尖和硬腭的阻碍,气流没有顺畅通路,只能从缝隙中挤出。
  发声母l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两边放松,留有空隙,气流在舌尖与上齿龈间受到阻碍,转而通过舌头两边的空隙流出。
  因此,在对韩学生的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排除母语对学生的干扰,通过反复讲解、模仿和操练使其正确掌握汉语的发音值得深入探讨。
  二.实习感想
  这几个月的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活动使我获益匪浅。首先,在听威海职业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给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气氛和教学过程。不仅充实和完善了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我在实践活动的课堂上学到了其他教师教学的技巧和经验。然后再反复揣摩,认真备课,仔细研读教材,期间也看了很多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和教学过程设计的文章。总之,过程很艰苦,但是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新手的成长和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就感和使命感也是可想而知的。
  课下,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困惑、疑问和建议,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必备的基本素质,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丰富的汉语知识。例如,外国学生常常说“我昨天不来上课,不知道留的什么作业”。说汉语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中的“不”应该换成“没”。有的老师就解释说“过去的事情就用‘不’,以后的事情就用‘没’”。可是“我昨天不在家”和“我昨天没在家”都可以说,同样是昨天,为什么“不”和“没”又通用了呢?有的人解释不了,就说“这是汉语的习惯”,如果都是汉语的习惯,汉语不就毫无规律了吗?那学生还怎么学习?其实在汉语语法学上这个问题是有解释的。这时候如果有相应的语法知识,知道动词后面的“了”和用于句尾的“了”有什么差别,“过”表示什么动态意义,解释起来就轻松很多、科学很多。再如,学生发不好汉语拼音“r”,有的老师就让他反复跟读,跟了半天还是学不会,老师就没有办法了。这就是缺少语音知识的缘故,其实一个简单的舌位图,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解释和示范就可以解决。所以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汉语知识。
  2.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太极拳、教书法、写春联、唱京剧、做中国菜、包饺子等。才艺不一定要炉火纯青,但一定要有所涉猎,至少要会一点。这不但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励他们学好汉语,促进汉语教学;而且可以广交朋友,传播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衷。
  3.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外汉语教师要有亲和力,懂幽默。这两点是沟通能力的较为重要的体现。可以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效率。
  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对韩国留学生初级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有感触:自己的韩语几乎为零,而学生的汉语学习又刚刚开始,不好解释的抽象的知识点和情感的交流表达上会有很多障碍,我很好地发挥了自己英语专业的优势,使教学游刃有余,卓有成效。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如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用生字卡、多媒体、板书法、游戏法、角色表演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法、及时奖励法等等。
  5.爱岗敬业和人格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汉语的魅力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只是这其中初步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必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作者单位:威海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其他文献
我国的影视制作中,大量作品都有使用后期配音的情况。但是后期配音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弊端。本文针对后期配音的优劣势和特点与同期录音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探讨了在后期配音的过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建立在一定学习兴趣基础上的英语学习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释放出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尝试探讨运用文学作品阅读来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文学作品 高中英语 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语言学习者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围绕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方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在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中讨论都是比较激烈的。在近段时间以来,将英美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高中英语教学内容逐渐在一线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推广和运用。本文主要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英美文学 高中英语 教学渗透  英美文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可是由于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原因,当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发现造成英汉句子翻译差距的原因与中西方人用语习惯、语言哲学、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均有紧密联系,并对英汉句子翻译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有效翻译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英汉 句子结构 语言文化 比较 翻译方法  虽然目前翻译学领域与语言学领域已经对英汉句子比较及其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较多宝贵的知识经验方法
内容摘要: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在一定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来进行。在诸多的翻译理论中,变通理论重新定义了商务英语翻译的规则与要求。本文尝试从变通理论的基本内涵要求出发,探讨变通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关健词:变通理论 商务英语 翻译策略  英语在商务场合的应用过程,从一定层面上来看,也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环境及交流的对象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仅仅是从原有的商务
内容摘要:商务英语的生态位是影响商务英语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深入的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在商务英语领域的重要意义,并对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具体改良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提升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商务英语 生态位研究  商务英语在我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进更加先进的理论是提升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语言经济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内容摘要:商务英语口译在商务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所占得比重正在不断的加大。如何更好的提升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口译能力,从而促进其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诉求已经成为当下,商务英语教学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在分析商务英语口译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出发,来探究其今后的改进与提升策略。  关键词:图式理论 商务英语 口译能力  商务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学习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除了要具
云南洞经自形成以来,已有数百年历史,而且遍地开花。洞经音乐这一古老乐种在我省流传甚广,遗产十分丰富。这种洞经会是利用音乐伴奏,以宣讲唱诵宗教经文为主的组织。因而又称为“
喜欢唱歌是儿童的天性,而唱好歌则是儿童的渴望。然而,当今儿童的歌唱有两种状态,一是用纯净、优美、轻松的声音歌唱,给人以轻松自然的感觉;二是大声喊叫,喉音和混浊音参杂在一起,给人以声嘶力竭的感觉。儿童音乐教育,不仅要注意“唱什么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怎样唱歌”,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歌”。有些音乐教师不仅不注意儿童歌唱的声音质量和发声方法,并忽略了对儿童歌唱方法的正确指导,更令人遗憾的是那种完全违背
内容摘要: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是语言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手段,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课堂 基石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是语言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手段,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教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