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翻译中笔译要点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逐渐成为世界语言交流中的重要语言形式,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正确的笔译方式是促进语言交流中的有力途径。提高英语笔译水平,应当从英语的基本笔译知识入手,进行有浅而深的学习方式,此外应当将英语的笔译练习环境尽量规范化,逐渐促进规范的英语笔译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英语翻译;笔译要点;语言交流;文化交流与传播
  作者简介:郭明(1991.11-),女,汉族,河北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的交流逐渐密切,语言的沟通是一切经济贸易交流的开始,英语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最广泛,掌握好中英文翻译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抓住英语翻译中笔译要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将两种语言进行巧妙的转换是作为一名翻译最高水平。
  一、当前英语笔译翻译中的阻碍
  (一)英语实际应用较少
  英语的学习与掌握应当遵循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当前的英语学习中,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形成严重的“汉语化”英语思维定式,缺少在课堂以外的实际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应用,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被逐渐忽略,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到的英语形式以“哑巴英语”为主。学生由于无法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是想法,也就无法理解英语的真正意义,造成英语翻译中笔译能力的“中式化”。
  (二)英语阅读范围狭窄
  英语学习除了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对英语口语进行多听、多说的练习外,扩大英语的阅读能力也是提高英语翻译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的阅读范围以书本中的课文阅读为主,其他练习册中的阅读练习为辅进行作为学生英语阅读的两种主要途径,这两种阅读中所构建的阅读模式通常是英语应用于书面表达中的方式,与实际应用中的英语语言方式形成严重的脱节现象,造成英语笔译过程中翻译句子呆板,书卷气较浓,完全失去了语言应有的活力性。
  (三)英语知识底蕴单薄
  英语的学习应当注重对英语中基础词汇进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加大自身的英语词汇储备量能够提升英语阅读的能力。然而,英语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单纯的对英语词汇进行死记硬背,应当对英语词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整理,形成英语词汇框架,最后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填充,包括词汇、语法等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自身英语基础底蕴。
  二、掌握英语笔译翻译的中心点
  (一)英语笔译技巧与实践相结合
  想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就必须经常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汉语与英语相比,学习难度要远远高于英语,但中国人却能将这种复杂的语言应用自如,就是因为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在日常的生活随时随地地进行听和说的练习。学习英语也是相同,只有加大对英语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才能逐步了解英语在词义翻译中的技巧,听多了,用多了,自然熟能生巧,英语笔译翻译的能力也就提升了。
  (二)注重英译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性
  逐步扩大自身英语阅读的范围,从“书面化”的英语学习模式中“跳出来”,将掌握的英语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完备的英语思维模式。增进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是促进英语笔译精确的重要手段。例如:经常阅读《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国外报刊读物或者通过互联网阅读关于国内外在语言应用上存在的差异性。通过深入的语言文化了解,掌握语言应用中的技巧,是将笔译翻译的通顺,并且善于理解的重要突破口。
  (三)注重英语翻译中的习惯用语
  注重对英语中常见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的固定翻译,才能使英语的笔译翻译意义顺畅,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比如:“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应该翻译为“你是我的掌上明珠。”而非“你是我眼中的苹果。”类似于这样的固定搭配在英语的口语应用中经常出现,因此进行英语翻译中的笔译时应当格外注意,以免由于翻译不当造成句子意义的偏差。
  (四)区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别
  除此之外,在进行英语翻译中的笔译翻译时,也应该特别注重在语言应用中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通常在汉语与英语中的表达顺序是不同的,在进行笔译是应当注重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遵循正确的翻译。例如:关于地址的记录。英语的叙述方式往往是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记录,而汉语的记录方式则是由大到小,两者在表述上虽然意义相同,但书写的顺序却完全相反。在英语笔译中也要引起对类似区别的重视,才能提升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能力。
  结论: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是英语翻译的重要形式,不仅要求阅读者拥有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做到书面应用与实际应该用中的完美转换,同时也要求英语应用者对英语存在、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解,在尊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的同时,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做到精准,完美。因此,掌握好英语翻译中的笔译重要中心点是突破英语翻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斌华,穆雷.国外专业口译教学的调研报告——兼谈对我国翻译专业办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05:24-33.
  [2]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02:2-9.
  [3]廖志勤.构建个性化笔译教学模式,培养本科生翻译综合素质——英语专业笔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8,02:40-46.
  [4]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02:29-32 95.
  [5]赵玉闪,王志,卢敏.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试题命制一致性研究报告[J].中国翻译,2007,03:53-56 94.
其他文献
摘 要:泛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言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首先强调了泛读的必要性,并阐释了精读和泛读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由此引出葡语教学者在泛读课堂上遇到的诸多常见问题,对其关键问题的成因给出了合理解释,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本研究能对葡语泛读课堂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葡萄牙语;泛读;教学法;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任珊珊(1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
摘 要:萧红是葛浩文最早翻译的中国作家,也是他日后成为大翻译家的起步。萧红也因其闪耀着人性永恒光辉的作品而被中外大众所喜爱,英国学者评论说:“葛浩文把萧红带到西方世界来,功不可没”。  关键词:葛浩文;萧红;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毕冉(1980-),女,辽宁朝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的”在现代汉语里主要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其用途十分广泛,将其翻译成维吾尔语时有多种译法,但在维吾尔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盲目地将汉语中“的”与维语中的领属格简单对应,这就出现了很多错误。本文将汉语“的”字短语的各种结构类型及其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表达进行了归纳。以期对汉族学生的维吾尔语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的”字短语;助词;维吾尔语译法  作者简介:孙君 (198
摘 要:政论文,也称 “政论体”、“政论语体”。它口吻严肃,语气坚定,行文简洁,旨在解析思想,阐发观点,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 (王小萍109-112)。在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或者对各部门及地方领导同志指导工作的谈话则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政论文形式。随着中国影响力在世界上的不断增强,汉语政论文的英译也受到了翻译界更多的关注。目前政论文翻译研究多是从功能目的论和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强调翻译与目的
摘 要:解构主义思想与翻译理论的诸多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并且对翻译过程中理论问题的理解有着重大意义。德里达通过对“延异”、“印迹”、“撒播”等核心概念的阐述,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本文对在解构主义观照下的翻译本质、标准和译者任务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评析。德里达的翻译观颠覆了之前的翻译思想,取得了革命性的影响。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牟莹莹(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