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人文精神与体育教育关系的研究,联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热点,分析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状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探索,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文精神;普高大学生
  
  “Physical Education”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LIU 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ilitary and Sports,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stic spiri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hot issue of reform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alyses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way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it, hoping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college students
  
  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在人文精神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1.1教育导向作用
  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是以育人为先,在此同时才是健体。其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可导引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现代意识,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激励凝聚作用
  高校体育竞赛活动中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学校、团体、组织及个人的荣辱和威望。整个活动过程充满着激励学生不断挑战人类极限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每个参加的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努力创新。
  1.3充实情愫作用
  高校体育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情感体验,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在大众体育项目里,学生可以得到对集体、社团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在娱乐体育项目里,学生可获得愉悦感和欣快感。在竞技项目中,学生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的体验中,受到各种复杂情感的冶炼。
  1.4娱乐调节作用
  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高校体育,是活跃学生生活、调节紧张单调的生活节奏和增添生活情趣的最直接最佳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参与娱乐休闲活动的同时,可提高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工作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可增加文化素养,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育人的目的。体育从形式上来说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教育,透明程度高,组织形式灵活,同时有利于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有利于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呼应。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它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推进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深透培养“以人为本”人文精神
  2.1正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我国普通高校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仍处于辅助地位,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普通高校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显然缺乏强有力的开展基础。第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容和手段缺乏时代感。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体育项目为内容,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任务,以考核为保证的教学模式,明显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这种以技术传授为指导的教育范式中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其发展前景不言自明。第三,教材体系不规范,现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所用的教材中,很少具有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教材尚且如此,效果可想而知。第四,教学连贯性差,大三、大四体育教学断裂现象严重。学生一进入大三后,体育课就断裂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更不用再提了。第五,忽视余暇体育和学生体育活动习惯的培养,忽略大学生在大众体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也导致了在余暇体育、大众体育以及学生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与培养的良机丧失。在余暇体育和体育活动习惯的培养中进行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在这两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亟需改观。
  2.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的特殊地位
  高校作为人文精神的策源地,培养知识“载体”的摇篮,要考虑对被教育者在知识灌输上的提升与完整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不但要求人们有较高层次的文化,更要求人们知识具有全面性。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为一体兼有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2〕,它具有综合素质教育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认知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协同合作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迁移性,而这正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所需要的。综观高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育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人才素质结构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
  2.3高校体育教育与弘扬人文精神的契合点
  弘扬人文精神,其实质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挖掘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强调客观对象适合人体的需求和满足,而且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摒弃把体育作为对人的纯生物学改造过程的生物体育观。强调体育与教育、文化相结合,把体育当作一个育人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育体,而且要育新、育群。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公正、公平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等。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愿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形成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具有终生体育的能力,最终实现人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使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学会欣赏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各种美,通过体育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修养。
  2.4高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2.4.1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而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有兴趣,就会自己去学习、去钻研。课程教学要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当然要熟悉所教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功用与影响,然后组织好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领会其基本线索与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4〕。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学科还存有无数未解决的问题,留待后人去钻研、去解决。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参与的兴趣。
  2.4.2运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而是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去从事教学,把每一个概念与理论的引入看成是一个重新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启发。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5〕。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2.4.3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教师都是学生鲜活的榜样。教师醉心于专业研究,为教育事业献身,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和事业,是学生最为敬佩的。教师学术造诣高,治学严谨,会受到学生尊敬。教师的学识、品质及人格魅力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2.4.4用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求“真”求“美”
  对青年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爱好体育的学生,体育明星的感召力是很大的,许多学生往往是在体育明星成功事例的影响下而决心献身于体育事业的。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向学生揭示怎样发现问题、用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怎么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等,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引导他们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去求“真”求“美”,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体育明星对青年学生的无限魅力是我们在体育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
  3小结
  随着人们对体育本质、功能、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拓展与加深,教育者认识到高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涵盖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意志、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价值无量。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制约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而人文精神的塑造是长期的、潜在的,人文修养的提高更是一个“内化”过程。体育教学从形式上来说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教育,透明程度高,组织形式灵活,有利于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呼应。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灌输和渗透,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体育学科改革和发展现实的要求,对推进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昌莲.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69-71.
  〔2〕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13-19.
  〔3〕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体协.中国高校体育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16.
  〔4〕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2-37.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4-148.
  (责任编辑:李宏斌)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更要让学生学会用音乐陶冶情操,从而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并努力上好每一堂音乐欣赏
<正> 一、技术引进的概况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地位,迅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经济恢复期基本结束的1952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发
国有企业具有双重目标行为:一方面,企业受制于行政主管部门,其行为带有浓厚的社会和政治色彩;另一方面,企业内缺少财产的人格化代表,具有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倾向。通过股份化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田径选项课的态度以及原因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与参与度都较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求能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的田径选项课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河南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改进措施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Selective Courses of Track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