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十二五”:让交通运输更健康发展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对城市道路拥堵、“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综合运输协调发展、高速公路建设等诸多热点话题予以解疑,把脉“十二五”交通运输的走向。
  
  治堵为何要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记者:2010年12月底,北京市发布了城市治堵的征求意见稿,提出收取交通拥堵费和限制牌照发放等措施。交通运输部对此如何看待?
  何建中:大城市的拥堵问题,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存在着交通的拥堵。
  我认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该是城市政府和公民共同协作努力来完成的一个课题。所以,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基本途径,一是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要构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这个体系既有城市公交、轨道交通,也有出租车、自行车,同时还包括人行通道,这其中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这是一个最主要的措施。
  二是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因为老百姓乘坐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安全和顺畅衔接是最重要的。按照国务院的通知要求,一些大城市都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这样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公交的服务能力和便捷程度。
  三是要做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中的衔接,拓展多种运输方式在城市道路当中的延伸。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大城市像上海、北京等,在公交枢纽的建设上都有一些示范性的工程。比如上海的虹桥机场,就是一个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又如北京南站也是这样一个枢纽的形式。
  四是在设施的建设上,要考虑到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大概在20%。北京“十一五”期末为30%多,大连市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公交出行分担率接近50%。
  发达国家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一般都在60%左右(这里说的公交分担,既有地面的公共交通,还包括了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在北京是一道风景线,现在荷兰、英国,北欧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出行选择自行车。
  提高公交的分担率,可减少其他的出行占道。人们出行要尽量去选择公共交通的到达方式,比如日本东京,私家车拥有量有近千万,但是拥堵的状况似乎要比北京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上下班坐公交的比较多,开私家车相对较少。选择公交出行的方式或者说低碳出行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
  大部制改革以来,交通运输部对城市交通的发展非常重视,已经有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在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工作上,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和公司管理上都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二是在法规建设上,对《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已经反复征求了意见,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做进一步的修改。三是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学习、借鉴和推广。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和国内一些城市的好做法。
  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也通过百姓公交理念、低碳出行意识的提升,拥堵治理会有好的趋势。
  
  “十二五”农村公路如何发展
  
  记者:“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一个亮点,惠民、富民的效果明显。在“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会继续关注哪些方面?重点是什么?建设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建中: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最近五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比较快,目前,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45万公里。“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发展总原则是:突出重点、巩固成果、政府主导、协调发展。
  第一个原则是突出重点,就是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是向更加注重质量的方面转变。过去关注的是增加通车里程的量,“十二五”期间,应该既关注增加的数量,同时更多的关注质量,质量和数量并重;另一个是向更加规范化的管理方面转变。我们“十一五”期间修路到村是实现“通达”的目标,规范化管理就是把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从制度上来予以保障。
  第二个原则是巩固提高。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0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可达到345万公里,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94%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公路,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都通了公路。所以要巩固成果,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养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提升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保障已建成的道路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保持通畅;二是加强病危桥的改造;三是提升道路的抗灾能力。
  第三个原则是政府主导。即在“十二五”期间,落实好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方面的责任,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养护体制和机制的落实到位。在发展资金上,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要在农村公路的发展资金上予以保障落实。
  第四个原则是协调发展。通过“十一五”期的建设,东中西部地区是有差距的,“协调发展”就是将来中央要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区域倾斜力度。
  我部将按照上述原则,抓住重点,强化责任,搞好协调,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提升农村交通的水平。
  
  综合运输怎样才能发展好
  
  记者:2010年“京藏公路大堵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滞后。“十一五”期间的大部制改革,推动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地方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十二五”期间,作为交通运输的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将如何科学规划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
  何建中:在“十二五”期间,我部将进一步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一是综合运输规划的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阶段,要发挥它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效益,首先要在规划上统筹,我部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已经把公路、水路、民航整体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公交的发展规划做了有效的衔接。这种统筹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综合效率,进一步优化路网的结构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结构。
  二是加强枢纽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达到“无缝衔接”。比如说中心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连接,既包括公路,也包括铁路。再比如说航空港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如上海虹桥机场。关于交通枢纽建设,我部有一个推进计划,本着有条件的先行,规划成熟的抓好试点、加大推进,真正通过枢纽建设,达到“无缝衔接”的目标;大通道建设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三是要加强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我部着力研究了一个综合运输的法规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比如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实际上是在运输方式选择上的不合理。什么货种适合于选择什么运输方式,应该从国家宏观的层面,有一个规范性的指导要求,使经营者和消费者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选择。
  四是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到今天,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资源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我部在公路、水路、城市客运、民航公共信息的共享上,正在做一些有利的衔接。将来会有这样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消费者可以登陆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并做一个合理的选择。
其他文献
“领导一看到你就烦,烦什么呢?因为一看到你,不是我们公司去找别人的麻烦,就是别人找我们公司的麻烦,就是打官司,反正没有好事!”作为中铁二局的法律顾问,吴大平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行业法律顾问的尴尬。  这样的尴尬在绝大多数企业法律顾问的身上都曾经上演过。但是,“如果给公司领导讲法律就是赚钱,领导只有具备法律战略、法律思维、法律认知,才能安全地赚钱,赚更多的钱”,相信领导们对法律顾问的认知就会大为改观。 
期刊
根据中交企字[2010]62号文《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先进法律工作者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经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和交通行业优秀企业管理成果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2010年度全国交通企(事)业单位先进法律工作者。  1 庄尚标(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2 王甲国(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3 魏玲(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4 李明秋(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5 孙
期刊
《运输经理世界》: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美国智能交通协会。   Scott Belcher: 美国智能交通协会(ITS America)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交通科技组织协会,会员单位涵盖了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行业,包括各州交通部、城市规划组织、私营交通机构、高校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公共和私人单位等。ITS America的共同目标是:建立更广泛、安全、有效、持续、有竞争力的美国交通运输网!  《运输经理世界》:请
期刊
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客运场站被地方政府迁移出了市中心黄金地段,这在相当程度上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客运场站的正常经营秩序和收益。同时客运站不断的外迁也给城市公交带来了压力。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城市公交资深人士侯翔先生。    侯翔认为,在有关客货运站场迁移的问题上,应该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乘客利益之间找一个利益的共同点。以北京市为例,过去只允许客货运站场建在三环边上,但是现
期刊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公路客运主枢纽应靠近公路、应边缘化。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客运站一味边缘化,至少有“三害”:一是害了广大乘客。客运站远离市区,增加了市民出行成本、时间和体力的消耗;二是害了公交公司、公路客运站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利益必定受损;三是害了城市。把客运站搬出城区,原来的意图是减轻城市交通压力,但事实上不太可能。因为乘客下车后到市区要乘坐出租汽车或公共汽车,反而增加了进城车辆的数量,增加了
期刊
年前,媒体曝光兰考县许河乡的客运站被一家加工棺材的人租赁下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客运站的一个大院都变成了棺材铺。附近其他乡的客运站也几乎都是闲置的。  乡镇客运站闲置现象并非开封市一地独有,也不只是河南一省的问题。云南、福建、江苏、陕西等省都有类似情况出现,闲置的乡镇客运站不是空着就是被人擅自出租,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农村客运站成了某些单位出租牟利的工具。  很多乡镇客运站建设之初就存在选址偏僻、远
期刊
投资8000多万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的安庆公路客运中心站长期闲置的原因之一是立项之初缺乏科学论证。这座客运中心站也曾风光过,那是两年前,作为该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客运中心站开工典礼隆重而热烈,那真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建设单位誓言“早日使公路客运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而结果是,建成却使用不了,事与愿违。  原因究竟出在哪里?稍稍探究一下,就会有N个问号冒出:重点工程、8000万元巨
期刊
公路客运需求是公路客运枢纽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城市内公路客运需求产生源主要分布于城市人口稠密地区,吸引源主要分布于就业密集区和交通枢纽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分布于城市中心,从运输服务的角度出发,公路客运枢纽以布局在公路客运需求的中心位置为宜。  城市的火车站一般具有公路-铁路联运的功能,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的换乘客流比较大,许多城市在火车站地区建设公路客运站并能维持长期运营,说明这一需求是十分客观的。  
期刊
2010年10月,在国内众多交通运输行业人士的努力下,《2009中国道路运输发展报告》最终得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专注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数据权威翔实。  本书运用权威的数据来说明截止2009年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叙述简单而清晰。此外,本书充分运用彩色柱状图表、饼状图表的说明功能来展现2009年交通运输行业所取得的成绩。彩色图标的引入令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感觉轻松许多,读者阅读本书内容时就不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组稿、整理:本刊记者潘国尧、李发鑫、贺艳(除署名外)  统筹:潘国尧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的结合部,担负着长途、短途和城市内部交通的客货流转运的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不够完善。城市客运枢纽在道路客运中的作用,犹如高速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