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见贤思齐意识是一个社会问题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76.4%的人自认为有见贤思齐的意识,但多达97.4%的人痛感当今社会已经缺失此意识。
  这么多人感到当今社会已经缺失见贤思齐意识,见贤思齐如此不彰,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论语·里仁》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见贤思齐者,必是胸怀正气,明辨是非,好学有为之人。只有善于见人之长,乐于誉人之“贤”,真心欣赏别人之才,并虚心接受者,才能上演出“思齐”的佳话。反之,倘若心术不端,身怀鬼胎,那就难免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将“奸佞”当“贤能”,“贤”“邪”颠倒,又何谈“见贤思齐”?
  在各种“潜规则”下和“小圈子”中,很多人削弱甚至失掉了起码的辨别能力,“贤”或“不贤”模糊了界限,甚至异化了标准。很多人习惯以经济能力论成败,有钱有权多为人艳羡,被当做楷模顶礼膜拜。相比之下,真正的“贤”却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意识,许多贤良之举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而“见贤思齐”这个成语也常被调侃式地盗用成“见钱思齐”、“见不贤而思齐”之类的无奈之词。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问道:如果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更幸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如果在现实的逻辑里面作为“贤”者的道德楷模注定无法在世俗意义上获得成功,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按其本性,普通人更愿意模仿在社会中最易成功且获利最大的行为,而不会模仿看似动人而实际会吃亏的行为。
  记得“彭宇案”之后,助人为乐的美德褪变为“谈老太色变”的自保;记得正义的“反回扣医生”杨国梁,遭到同事的孤立,被蔑为“人格障碍倾向”……这就是说,在一个本身不“尚贤”的社会里,个人行善、尚贤就会很艰难,见“贤”或“不贤”相应地该怎么做,就会产生混乱。或许会有个别榜样出现,但是在一个正义普遍尚未实现的社会里,其力量与人性的光辉终究只是暗夜里的微光,它可以鼓励人们前行,却无法真正照亮这个大地。
  扭转当下见贤不思齐、见不贤而思齐的尴尬状况,首先还是要匡扶社会风气,努力建设一个道德、正义、基本公正的社会。最主要的是,要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贤能的人不会吃亏、能得奖励、受重用,不贤的人不能尸位素餐、混日子,更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样一种机制才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引人向善,驱人奋进。
其他文献
<正>"将一条线段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与较长线段的比等于较长线段与原线段的比."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分割.1战争中的黄金分割1812年6月,正是莫斯科一年中气候最为凉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适时切入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切入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笔者从实践经验出发,就课堂探究时进行合作碰撞思维、表演时进行合作加深理解、阅读时合作各抒己见、作文讲评时进行合作多元渗透等四方面入手,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切入合作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探究时合作,碰撞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关注,中国改变了西方人眼中的贫穷落后、愚蒙无知的国家形象概念。但是市场经济对经济追求的无限渴望带来的不利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也从未停止对道德文明的思考与追求。如何让道德文明成为中国企业在追求经济效应过程中发挥正能量是企业管理者和全社会都要不断思考时代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文明;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