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思考,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仅要有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注重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得从多维角度进行思考。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积极学习与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来引导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
  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权威,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尤其要注重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发言,大胆质疑,通过反馈来鼓励和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让师生间的关系更轻松、和谐。
  其次,要尊重学生。传统教学过于关注教师的权威形象,而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则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个体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让“亲其师信其道”,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依旧延续“单刀直入式”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学生一开始就会感到“头疼”,学习兴趣被消磨,学习积极性也自然不高。而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知识过渡,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有些教师也认为,在高中数学中创设情境太困难,因为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无法和生活联系起来。其实不然,高中数学和生活有着广泛地联系,教学中只要教师多加思考,通过网络、结合生活,就可获得丰富的情境素材。如在反证法的教学中,以基督教徒认为上帝是万能的观点的讨论来创设情境就是不错的方法,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中以“三个臭皮匠”和“诸葛亮”比赛式的角色扮演来进行效果也不过程,如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教学则可从教室的内墙和地面的关系研究引入。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虽然多样,但需要注意,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新的学习过程。如圆锥曲线的导入后教师提出问题“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将会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这个条件与与圆满足的几何条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能较好的引导学生由圆的定义出发去探讨动点的变化规律。
  三、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师生间的沟通更多也是建立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层次性(即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而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深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二项式定理(一)的教学中,(a+b)2=a2+b2+2ab来引入(a+b)n的展开式,提问“(a+b)3=?;(a+b)4=?;(a+b)100=?更进一步:(a+b)n=?”引导学生探究的展开式。在学生探究中引导:(a+b)2=(a+b)(a+b)展开后其项的形式为:a2,b2,2ab。考虑b,每个都不取b的情况有1种,即C02,则a2前的系数为C02,恰有1个取b的情况有 C12种,则ab前的系数为C12,恰有2个取b的情况有C22种,则b2前的系数为C22,小结得出:(a+b)2=a2+b2+2ab=C02a2+C22b2+C12ab,拓展(a+b)3=a3+b3+3a2b+3ab2=C03a3+C33b3+C23a2b+C23ab2。提问“(a+b)4=(a+b)(a+b)(a+b)(a+b)=?”引导:(a+b)4展开后各项形式分别是什么?各项前的系数代表着什么?分析说明各项前的系数。小组展示,总结得出二项展开式定理,教师精讲释疑:二项展开式共有项,每项前都有二项式系数;各项中的指数从n起依次减小1,到0为此;各项中的指数从0起依次增加1,到n为此;如。(1+x)n=1+Cn1x+Cn2x2+……Cnyxy+……xn
  通过循序渐进地问题引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小结,展示后总结,精讲释疑,让学生形成知识的构建。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一刀切”的方式,转而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在数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是不错的方法。因此分层教学首先从目标上对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能较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层引导,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满足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层次性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主体,从多个维度来思考课堂的构建,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也才有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本质是综合的,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其特点?本文就自然地理与数理知识的横向联系,谈谈适时利用“他山之石”整合教材,相互补台,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并提高运用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数理;适时;整合  地理学的定义,近代地理学者有各种各样的阐述,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因为地理学研究的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地球
针对我国中部、西部、东部三区域的现状,分析了不同区域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差异,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简要介绍了阳城县农业经济发展概况,总结了4种农业循环经济的利用模式,并从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等6个方面,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问题进
对大学生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探讨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如何通过自身发展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问题。
在地理学科中,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用文字内容无法表述,只有通过地图才能够展示出来。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学会利用地图也是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本文中,笔
随着广东电网核电和大型火电机组比重的不断增加,电网调峰问题日益突出;在现有的调峰电源中,常规水电数量少,发展余地不大;燃煤机组受本身性能限制,技术、经济上都难以满足调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