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因為是1-3合刊,所以数据在3期中,请在3期查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為是1-3合刊,所以数据在3期中,请在3期查看。
其他文献
在长城,我们是否听见了大青砖的呐喊?在鸣沙山,我们是否听懂了大荒漠的吟唱?在秦陵,我们是否听清了兵马俑的交谈? 一只新石器时代笨拙的陶罐是静默的,但我们可以倾听到猎人们的谈笑风生,因为在这些易碎的陶罐上附着了远古的录音。它不单是盛水的器皿,也不啻是珍稀的文物,古人留下陶罐的同时,也留下了其精神密码和文化芯片。 智慧的人类将原本不着痕迹、不显形影的灵魂注入音乐、文学、雕塑、绘画、建筑和自己日常所
乌云飘过,天色瞬间明朗了,最后几片黄花被积水冲下,我抬头去寻黄花的根源,那棵树沉默伫立,长着许多黝绿苍翠的快乐的叶子。 树冠来回摇摆,一大团绿色仿佛一个丰茂的小山丘。叶子宽大颀长,从枝头垂下来,仿佛一条条倒悬着的鱼。鱼的嘴巴微张,鱼的尾巴微翘,它们是刚刚在雨中洗过澡吧。阳光斜照下来,炫丽的光斑在其间闪烁,凝聚成一大片高贵的黄金色。我忽然想到,在卡尔维诺的书中,年轻潇洒的男爵从树上走下来,在藤蔓中
那舞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舞台上整齐的动作,洋溢着我们的欢乐、我们的汗水。手臂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飘荡的歌声戛然而止。刹时,灯灭,表演结束。 这是我们青春的故事。 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决定用这样一种方式参加元旦汇演——杯子歌。依稀记得那杯子的律动好似一个充满活力的鼓点,我的心不自觉地被牵动了,也跟着律动了起来。 于是我们开始练习这简单的两小节。拍一次手,再拍三次桌子,然
我的母亲,大概是那种从小到大都长得差不多的人,人到中年的她,在我的眼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或许是美术老师的缘故,她喜欢拍照,确切地说,是被拍。 QQ头像上挂着她不知多少年前的照片。我和父亲的拍摄技术却不容乐观,翻看此前的照片,多半是糊的,肤色也会忽亮忽暗。母亲往往会自嘲:“这张还是欧洲人,下张就变成非洲人了。”虽如此,她也只是悄然删去,留下为数不多的、幸存的美照。好在摄像技术的发展,减轻了
寄情于景,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这种写法,看似写景,实际上却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寄情于景,是抒情散文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叙事类作品刻画人物、展示情节、描写环境的常用方法。我们中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有时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需要抒情,而借景抒情不失为一种常用的好方法。 借景抒情,常用的笔法有三种,即移情入景、景中藏情和借景抒情。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
前些日子旅游,在车上翻看杂志,朋友悄悄把那个场景录了下来,过后放给我看。 一个男孩捧着书,靠着椅子,悠闲、散漫,他时不时用自己沙哑的嗓门轻笑几下,并不悦耳,却有一种名叫“快乐”的气息随之散开,飘浮在空气中,甚至都能从手机屏上溢出来。他有时神情严肃,有一种叫“紧张”的气息散开,如铁块般从手机中全方位横飞出来,看得人忍不住一闪一躲,怕被什么砸到。他有时神情惋惜,一种叫“伤感”的气息便如凉水般喷涌出来
悬崖当前,那些体积、重量庞大的动物会心生恐惧——赶紧止步。然而,蒲公英的种子纵身跃下悬崖,会由此发现一個新的天地,然后扎下根来,开花,繁衍。一粒尘埃、一枚羽毛,也会获得重新起飞的机会。我喜欢看这些轻微、渺小的事物,在巨大的危险面前起舞、飞翔。 (小宝摘自2019年1月3日《广州日报》) 编辑/关晓星
总以为,芦荻花开,时光忘却驻足等待,自去追逐它的繁华、它的远方。千百年前那种诗意的文化,在岁月的转角渐行渐远,为众人遗忘,却为我所信仰。 不知何时起,我对文字有了执著。像是前世未了的宿缘,留着今生用一世来偿还。 最早的时候,原是单纯地为诗中意境所吸引。仿佛在那个清晨,东方既白,天边最后一颗星子也将没入隐约的晨岚。彼泽之陂,春走夏留。塘里的荷花都绽放了,塘边的蒲与兰草,也都绿意迸发。四周氤氲着淡
【中考真题】 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的信心与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了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经典咏流传》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有一种美好唤起我”这一命题,关键词有三个:一是“美好”。命题中提供了几种参照,既可以是“
又是一年春好景。大年初一,我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清早,在阳光还未亲临大地时,我们一家三口便坐上了车,驶向故乡的路——那个古朴的村庄。 此时,微风中携带着丝丝寒意。又是个雾气浓浓的早晨,晨风习习,琼枝带露,这里的雾白得惊艳,白得朴素。它白中略灰,白里泛青,沉睡在青山秀水之间,汲取了山间草木的秀气,像白纱,似有似无,似真似幻。这里的雾浓得深,浓得纯。它丝毫没有城镇中那股呛鼻的烟味,打开车窗,吸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