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系列之一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批批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家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从民间自由发展的传统乐器提升到以独奏为主,兼具伴奏、重奏功能的专业性乐器。而乐器的制作材料、演奏手法以及艺术表现力的相应提高,则为中国民族拉弦乐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像高胡、中胡、革胡等民族管弦乐队中二胡类乐器的出现,使得二胡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表现性功能。
  关键词:民族乐器 拉弦乐器 民族管弦乐队 二胡
  近现代以来,我国胡琴族乐器①被统称为拉弦乐器。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拉弦乐器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上千种民族乐器中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族系。②
  一、概述
  二胡,被认为是我国民族拉弦乐器中的“领头羊”,它兼具双重的表现功能性。既是民间地方戏曲中的伴奏乐器,在越剧、淮剧、粤剧、黄梅戏、沪剧与锡剧中有“南胡”之称,又在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作高音弦乐器之用。它音色柔美、有着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被认为是一件有着“中国民族乐器王子”之美誉的民族乐器。
  二、形制制作与音乐表现力
  如图,二胡类乐器的结构简单,普遍由琴筒、琴杆、琴弦及马尾琴弓四大部分组成。
  琴筒为主要的发音部件,一端蒙蟒皮,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常为竹制或木制结构,形状多样化;琴杆下方装有两个菊花形硬木琴轸,琴轸上分别张有两根琴弦(上方的张里弦,下方张外弦);琴弓多为马尾琴弓,演奏者主要将其夹于两根琴弦之间经拉奏发音。
  二胡的音质与人声相近,定弦以四五度为主,音域为d1-d4。另外,它的演奏手法极其丰富,有揉弦、跳弓、颤弓、抛弓等等。二胡擅长于演奏委婉抒情的音乐。
  三、种类
  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常见的二胡类乐器,有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四种。它们分别于民族管弦乐队中扮演着不同的功能与角色,如高胡、二胡主要担任高声部的演奏,而中胡担任中声部,革胡又担任低声部。
  总之,它们在形成之始,因各自制作材料、琴筒形制等的差异,又下分为多个种类。
  如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它发音更明亮、纯净。20世纪20年代,民族乐器演奏家吕文成先生于二胡基础上将其首创而成,后于民族管弦乐队中担任高音声部的演奏。若从形制上看,高胡琴筒一般比二胡小而且细,有圆形和扁圆形两种;琴弦为钢丝制,定弦比二胡高四至五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胡演奏时弹奏者要把它的琴筒夹于两腿中间进行拉奏。
  二胡的品种花色较多,按制作材料而言,常见有红木弯脖二胡、红木龙头、花木弯脖、色木平顶二胡;按琴筒形状划分,有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等不同种类;按千斤划分,有双千斤二胡、简易双千斤二胡;另外,也有带扩音筒二胡与带托二胡等不同的分类。
  中胡的形制也和二胡稍有差别。如琴杆比二胡长一些,采用钢丝制琴弦等等。中胡发音浑厚,既可用于独奏,又可用于重奏,现常常可见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
  四、历史沿革
  二胡的发展史已逾千年,它与其它胡琴族乐器一样,也先后经历了在民间自由发展的传统期和20世纪后“中西方音乐融合”发展的专业化时代。尤其,后期的发展更是将这件民族乐器推向了与西方弓弦乐器相媲美的地位。
  (一)唐宋时期
  二胡最初源于唐代奚琴,后于宋代又改叫为“嵇琴”,它原是一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拉弦乐器,在流传于中原后又被称为“胡琴”。
  “奚琴”③是一件源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其形制与福建南音二弦极似。如图,它琴筒呈扁圆形,似鼗鼓,竹制琴杆,张两根琴弦,无千斤,琴轴设置与现代琴轴相反,以竹片在两片间轧奏发声,后至宋代被改为为“嵇琴”。所以,“奚琴”与“嵇琴’’乃同一种乐器,它们一件民族乐器在不同时代的称呼不同而已。
  (二)元明清时期
  民间俗乐的繁荣发展则进一步的影响了二胡的种类、应用功能及场合的变化。
  首先,从种类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上看,现在流行的不同种类二胡大都产生于元明清时期。其次,在应用功能上,二胡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种类的传统音乐形式中,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尽相同,如高胡在广东音乐中作主奏乐器使用,而于说唱音乐中却为伴奏乐器。另外,在应用的场合与地位上,它主要流传于我国民间地区,是一件极受老百姓欢迎的拉弦类乐器。
  (三)近现代时期
  “胡琴”在发展至近代时才被改叫为“二胡”,它在此时期的发展主要包括两大阶段。一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以近代三大二胡演奏家周少梅、刘天华、华彦钧的贡献与成就最大。尤其刘天华先生在借鉴了西方拉弦类乐器的演奏技法,相应地提高了二胡的演奏性能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将这件原来地位低下的、专靠民间艺人卖艺为生的民族乐器推上了独奏、专业化的道路,使其成为了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上首次进入高校的第一件民族乐器。二为50年代之后,二胡不但在专业的独奏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批终身致力于二胡发展的民族器乐家,如刘文金与王国潼。以其为主要母体,结合其他拉弦乐器的性能而产生了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拉弦类乐器,如高胡、中胡、低胡与革胡。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近现代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才有了二胡在专业领域中“领头羊”地位。
  五、代表乐曲《光明行》鉴赏
  (一)作曲家的艺术成就
  刘天华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他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表现在乐器的形制方面还在器乐曲的创作及乐器的演奏手法上。
  经后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他将过去被轻视的民间乐器二胡加以改革,纳入到专业音乐教学之中,使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独奏的乐器;他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弦,并吸收了提琴某些演奏方法;他创作了二胡练习曲47首,为二胡教学的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改进了琵琶教学,创作了琵琶练习曲15首;曾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他用近代记谱法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是最早根据实际演唱作记录的京剧曲谱。此外,他还记录了民间音乐《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未完成)等。在民族乐器改革和演奏技艺的创新上,他又是一个勇于开拓的革新家,他毕生为民族音乐创作与教育而奋斗,培养了蒋风之、陈振铎等一批著名演奏家、理论家和教育家。   (二)创作背景
  《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于1930年创作,后于1932年发表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此乐曲以气势磅礴的进行曲风格、积极向上的音调,反映了作曲家在遭受到生活的挫折后仍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的乐观主义精神。此曲成为了刘天华创作的十大二胡名曲之一。
  (三)乐曲的音乐风格及艺术特色
  1.音乐风格:有着情绪饱满、意趣浓厚的中国进行曲风格的民族器乐作品;
  2.音乐创作:创作中大胆吸收了西洋技法及结构特征,如四五度模进、移位转调的手法;
  3.作品演奏:作曲家借鉴、吸收了西洋小提琴的颤弓手法,演奏难度比小提琴高,另外利用二胡的换弦来表现转调目的,也乃此曲的一大特色。
  (四)乐曲结构
  乐曲乃一首较复杂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分别由“引子-A-B-C-B-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其中,尾声又可看做是B的再现。
  引子部分由四个同音反复的小节构成,其声似军鼓,演奏时弱起渐强的力度变化为主要特征。
  A部分,单二部曲式,AA1型,其中A段第一句以顿音及附点音符的运用为特点,后三句以分解大三和弦为主,整体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A1段,作曲家灵活地运用中国民间的两种移宫变调手法:由变宫为角到上五度移宫变调;以代宫到上四度移宫变调。
  B部分,BB1型单二部曲式,与A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情绪整体上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力量。其中,B共16小节,旋律线条舒展、流畅,以内弦演奏为主,四乐句段;B1段开始处便从G调宫转入D调宫,其调性色彩更接近于西洋大小调,用外弦演奏。
  C部分,cc1型单二部曲式。C乐段为展开性乐段,乐段整体以动机的四五度模进为主,式调性频繁的转换,如从D调转入G调、F调;另外,C段的材料比较零碎化,是由一小节作不断地转调、变奏、重复而成,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节奏型清晰。
  B乐段,B2B3型的单二部曲式,两个乐段都是于B1的第一乐句为基础作移位手法;B2为方整型乐段,B3音乐情绪明朗,共20小节。
  尾声,B部的重复,调性转入主调。
  注释:
  ①琴族乐器:广义上指我国西域或波斯等外来民族传来的乐器;狭义上指由马尾弓拉奏的胡人乐器,亦称为“胡琴乐器”。
  ②陈伟:《二胡艺术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③宋代陈旸《乐书》:“奚琴,本胡人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非用夏变焉之意也。”高承《事物纪原》:“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嵇琴为弦鼗遗象明矣”。
  参考文献:
  [1]赵沨.中国乐器[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
  [2]刘东升,袁荃猷.中国乐器图鉴[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4]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艺研究所编.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6.
  [5]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
其他文献
当然娱乐旗下新锐唱作人,被受90后热捧的歌手覃桢,在今年陆续发布了首张创作专辑《366次告白》中的《把我的思念悄悄磨成伤口》、《一点点》、《安静听完这一首》等多首原创音乐作品后,备受瞩目。其多首歌曲横扫国内各大网络音乐排行榜,并多次在90后群体中掀起覃桢的“桢音乐”潮流,致使覃桢人气持续升高;更有狂热粉丝为覃桢自制专属定制水杯。  覃桢近日发布的歌曲《安静听完这一首》再次受到粉丝的强烈热捧,上线后
期刊
摘要:在古筝的若干派别中,河南、山东与浙江在各自的派别范围中都拥有一首《高山流水》,使得古筝曲中有了三首同名却不同曲的名曲。本文即是从音乐表现、风格特征等几方面描述三派各自的风格特点,并对这三首曲目进行比较。  关键词:风格 特征 比较  “筝”这个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又称其为“秦筝”的乐器,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占据着俗乐的首位,产生了如《汉宫秋月》、《出水莲》等大量的优秀作品
期刊
2014年10月16日秋夜,婉约的“东方水城”苏州,迎来了来自北欧“千湖之国”芬兰的天籁之风——芬兰艾斯堡音乐学院(简称EMO)塔皮奥拉青年交响乐团的中国首次巡演,芬兰古典音乐国际交流音乐会奏响苏州。  这是两个以“水”为主题的音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西方与东方,北欧宏大与空灵兼具的英雄与神话史诗,与东方深沉浑厚同时细腻动人的大雅国风,在这个夜空中旋流、碰撞、交织、融合……世界少年音乐天才独特演
期刊
摘要: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关系到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很多问题,本文在探讨音乐理论教学重要作用和意义之后,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如改变传统音乐理论教学思想观念、音乐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拓宽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音乐理论教学引入数码多媒体教学等。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教
期刊
刘桂腾,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项目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满族音乐研究会常务副a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以满族音乐和萨满仪式音乐研究为专。学术论文在国内及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丹麦、匈牙利、
期刊
树音乐所属国内新锐电音厂牌shadowplay,在电子音乐领域屡出“重拳”,于后山艺术空间举办了多场电子音乐节及电音派对。其中九月下旬举办的为跨时两周的Beijing Sonic电子音乐艺术节,更被业内盛赞“理念最接近国际思路”。刚结束不久的Beijing Sonic余温尚存,10月17日树音乐再度策划“音速北京”十月派对在老地方“后山”热力呈现,届时将由来自伦敦鼎鼎大名的多变电音王子Jack D
期刊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境:  1.导言: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去郊游。  2.播放歌曲《郊游》音乐,全体同学律动表演。  3.教师:瞧!我们到了,你看美丽的大森林有好多小动物呀。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出示课件:美丽的森林) 他们都在快乐的歌唱着,你听他们的歌声真好听,(教师模仿),它们一边唱歌还一边舞蹈呢,谁也想来学习他们。(分别出示青蛙、小鸟、小马、松鼠的图片,让学生声音
期刊
摘要:推广素质教育是21世纪全国教育事业新的要求,音乐教育事业在此前提下应有所改变和完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的联系和发展中,探讨一下中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  素质,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其即为生理学与心理学上所指的素质,也就是人类先天的生理特点,主要针对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素质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狭义角度下的素质又可以被称为禀赋
期刊
赵晓楠,男,满族,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1989年入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专业以来,系统完成了附中、本科、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于2000年毕业留校在音乐学系任教,2002年评为讲师、2008年评为副教授。主要开设少数民族民歌、中国传统音乐基础、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少数民族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研究(少数民族部分)、工尺谱常识等专业课程、公共课
期刊
摘要: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的表现手段,音乐、诗歌、绘画都各有不同。以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中的《奥伯曼山谷》为研究对象,利用诗画艺术的特征与音乐表现形式的联觉,来阐述钢琴作品是如何用音响来描绘诗情画意的。  关键词:李斯特 钢琴作品 诗情画意 联觉  音乐、诗歌、绘画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段,例如音乐是以音响、和声、旋律等等塑造形象;美术作品是以色彩、线条、平面或立体的构图方式来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