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yun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尾侧中间入路以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手术组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16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结果

16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男性96例,女性70例;术前肠镜、增强CT等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右半结肠腺癌,评估肿瘤为可切除者;无肠梗阻、穿孔而行急诊手术者、无多原发癌以及同时性肝或肺转移的Ⅳ期患者。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CME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手术时间(102.4 ± 28.3)min、术中出血量(67.2 ± 26.3)ml。肿瘤均得到R0切除,淋巴结清扫(20.5 ± 7.6)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1 ± 1.1)d,住院时间(7.9 ± 1.4)d,无围手术期死亡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乳糜漏20例,吻合口出血1例,肠梗阻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5.1%(25/166)。全组161例(97.0%)术后获随访1~24月,期间10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术后2年总体生存率(OS)96.4%。

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为导向的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骶前引流(骶前引流组),45例采用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联合引流组)。联合皮下组除放置骶前引流管外,于皮下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经会阴部切口侧前方另戳孔引出固定。皮下负压引流管置管2周、
期刊
目的比较部分、次全和完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式(ISR)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肿瘤学结果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腹腔镜ISR治疗的7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离肛门括约肌环<1 cm,采用部分ISR(28例,自齿状线附近环形切除部分内括约肌进入括约肌间隙);肿瘤远切缘位于齿状线与肛门括约肌间沟之间,采用次全IS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这些因素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定义为内镜非治愈性切除:(1)水平和(或)垂直切缘阳性;(2)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3)脉管侵犯;(4)
期刊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套利用人体的自然开口通过腔内途径直达目标器官进行操作的单孔内镜外科系统,其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已超过30年。相对根治性手术而言,TEM具有手术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更少并发症的优势。完善的TEM手术系统是规范开展TEM的基础,其主要由特殊的手术用直肠镜、专用手术器械和显像系统三部分组成。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期是TEM技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除了直肠指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拨肝装置,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4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为解决因肝叶的遮挡导致胃小弯侧和结肠肝曲术野暴露困难的问题,采用自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拨肝装置拨开肝脏。拨肝装置的制作:根据肝左叶大小,剪取两段合适长度的等长红橡胶导尿管;将带线荷包缝合针贯穿两段红橡胶导尿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