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境,就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学习激情的一种意境和环境,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接下来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经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同学们在未学习之前,就已经领略了宝宝是如何睡着的这一生活意境,在接下来的学习之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能帮助学生体验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情感维系的音乐教学,则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黑格尔曾经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如《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是一首很受学生喜爱的欣赏曲,在乐曲引子演奏出一段优美抒情的旋律时,让学生想象一个祥和谧静、阳光洒满大地的早晨,接着多媒体逐段展示音乐的意境。小鸟展翅飞翔之后,活泼欢快的的旋律跳出来,音乐牵动着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跟随音乐兴奋起来。学生在音乐中得到了情感熏陶,迸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再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这一歌曲时,教师根据傣族孔雀舞,设计了几个简单而又形象的动作。课堂中师生共同起舞,一个乐句一个动作,动作与优美的旋律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感觉到了音乐节奏、曲调的结构,还能从舒展、轻盈的动作感受到歌曲的意境,用优美、圆润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三、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情境效应,把自己融入特定的情境中间,课堂与情境融为一体,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住“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从而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与课题相应的,融视、听、感、触为一体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展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要体验中达到人与音乐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即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播放歌曲《嘀哩嘀哩》从而导入新课《小雨沙沙》的学习。然后初听新歌,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让学生对新歌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第三层,用学会的歌谱学唱歌词;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这四个层次来体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概念,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步入这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四、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作品需要向学生提供多种视觉材料,如图画、实物、灯片、录象、多媒体课件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为音乐作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为引入作品作好充分的准备。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节奏及旋律的变化,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地变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自由地发挥。只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就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例如,播放“小燕子”的曲子时,我任意做几个燕子飞翔的动作,音乐一出来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乐曲的意境翩翩起舞,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快乐的小燕子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欢乐情景,又仿佛看见家乡变化和春天的美好景色而高兴欢呼,尽情投入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这种情境练习,既愉悦学生的身心,又活跃学生的想像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已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开阔视野,进而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与创造性。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温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途径也很多,教学中,教师主
期刊
长距离运输的天然气管道担负着将天然气运输至城市的重任,运输工作能否稳定顺利的开展会受到该管道防腐程度及安全性的直接影响.管道腐蚀一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管道的使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对祖国最浓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精神的统一。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和光荣传统。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利用生动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观点源于史实又高于史实,那么怎样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呢?根据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
期刊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导入新课时用悬念激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越
期刊
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转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因此加强对输油管道自动化仪表的监管,提高故障排除能力,对维护输油管道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本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学科有无兴趣,既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所有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一、巧设导语,
期刊
現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素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指令法  借助于外部因素(如教师或音乐)给学生以专门的指导,并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和制定动作量的方法,有以下特点:  1、教师规定教材,学生按要求学习。  2、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必须尽力掌握。  3、教师确定一定的动作量,学生尽力按规定完成练
期刊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天然气已经得到了大规模普及,长输管道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泄露问题.因此,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