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习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借助教科书的范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养成坚持经常小练笔的习惯,多为学生创造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喜欢习作,乐于表达, 让习作不再成为负担,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创设情境;写作兴趣;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公认难题。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们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他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誰说的、做的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演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观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作文课教学视频。他上课的内容是:“歇后语编故事”。在课堂上,于老师和学生共同编演歇后语“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师生打成一片,演得入情入景。在于老师的带动下,学生表演热情高涨,写作兴趣浓厚,学生编出的故事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2.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三、联系实际加以指导,教给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1.明确拟题的基本要求,教给学生拟题的具体方法。下面结合材料实例谈谈这个问题。材料: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或评语,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1)概括论点拟题。就是在仔细阅读和把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确定好写作角度,将自己对材料的基本观点或作文的论点,概括成一句简洁的话,作为文题。上面材料,可拟标题:“现行作文要改革”、“端正态度,写好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关键在如何培养写作兴趣”。(2)概括论题拟题。就是将文章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作为标题。上例可拟标题:“我对作文的看法”、“中学作文的弊端”。(3)根据议论的范围、对象拟题。就是把材料中的事件、事物或议论的范围、对象作为标题。上例可拟标题:“作为与生活”、“兴趣与作文”等。
2.联系教材,指导写作。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
四、养成习作修改的习惯,注重作文的讲评
学生作文不能写一次就成功,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的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而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坚持小练笔,使之学以致用,给学生多创造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使每个人都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习作不再成为负担,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和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晏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写作兴趣;联系生活;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公认难题。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们没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是和他们一起玩“贴鼻子”的游戏。在热火朝天的游戏过程中,我提醒学生注意游戏的过程是怎样的?誰说的、做的引起了你的注意?当你被蒙上眼睛,拿着鼻子去贴时,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写作的兴趣盎然,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在作文中都有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演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观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作文课教学视频。他上课的内容是:“歇后语编故事”。在课堂上,于老师和学生共同编演歇后语“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师生打成一片,演得入情入景。在于老师的带动下,学生表演热情高涨,写作兴趣浓厚,学生编出的故事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2.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三、联系实际加以指导,教给写作的技巧与方法
1.明确拟题的基本要求,教给学生拟题的具体方法。下面结合材料实例谈谈这个问题。材料: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或评语,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1)概括论点拟题。就是在仔细阅读和把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确定好写作角度,将自己对材料的基本观点或作文的论点,概括成一句简洁的话,作为文题。上面材料,可拟标题:“现行作文要改革”、“端正态度,写好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关键在如何培养写作兴趣”。(2)概括论题拟题。就是将文章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短语作为标题。上例可拟标题:“我对作文的看法”、“中学作文的弊端”。(3)根据议论的范围、对象拟题。就是把材料中的事件、事物或议论的范围、对象作为标题。上例可拟标题:“作为与生活”、“兴趣与作文”等。
2.联系教材,指导写作。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
四、养成习作修改的习惯,注重作文的讲评
学生作文不能写一次就成功,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的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而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坚持小练笔,使之学以致用,给学生多创造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使每个人都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习作不再成为负担,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和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晏文)